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記憶歷史初中歷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沒有細致的學習態度對于一些初中生來說,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比較浮躁,不愿意學習那些純記憶性的科目。但是,據研究發現并不是聰明的學生就能把歷史學好,因為學習理科學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就與學生智力的發展密不可分了,但學習歷史,除了在課堂上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基本知識點以外,更多的知識是可以從課外攝取,這就要求學生有細致、認真的學習態度,這一點與學生的智力發展沒有直接的聯系,只是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關。
二、初中生在記憶歷史內容上應堅持的原則
1、化繁為簡原則
初中歷史教材上的內容多而雜,很難理出頭緒,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記憶的時候應該堅持化繁為簡的原則。首先,指導學生理解每一章節的知識點;然后,要求學生掌握每一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最后,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這樣,教師給出思路和方法指導學生們一步步地學習和掌握重要的歷史知識點,最終才能在扎實中進步。
2、聯想擴散原則
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一定要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教會學生注意歷史知識的前后銜接,做到聯想擴散。對于動態的歷史知識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以時間來進行擴散、以情節來進行擴散、以內容來進行擴散等方法來學習不同內容但類型相同的知識點。
3、層層深入原則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初中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雖然“對史實的掌握永遠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但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不能忘記了在基礎知識深入并提高,做到層層深入。最終使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達到升華。
三、提高初中生記憶歷史的對策
1、用歌曲、順口溜記憶
歌曲通俗、順口溜押韻,兩者讀起來都比較朗朗上口,運用到歷史的記憶上也比較輕松,容易使學生接受。比如,在講“三國”有關方面的內容,可以借助林俊杰的《曹操》進行導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歷史內容有了興趣,記憶便水到渠成了。再有,在學到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內容,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琢磨并把條約的內容變成順口溜:
(1)割香島(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兩一(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
(3)開五地,為口岸(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4)進出款,須商談(中國進出貨物的稅率須同英國商定);由此可見,通過歌曲和順口溜就能把晦澀難懂的知識變成通俗易懂的記憶內容,何樂而不為。
2、借助圖示記憶
利用圖示來記憶,可以化繁為簡,連橫合縱,有利于提高空間識記能力。記憶是保持、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學習的象征。學生如果記不住或記不準學習的內容,就不能很好地獲得知識,積累經驗,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指導實踐。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網狀圖幫助學生記憶關聯性的知識(中國歷史上著名變法)、用人物圖片或地理圖片來記憶靜態的歷史知識等。
3、巧用時事記憶
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因為到了到了三年級學生學習的知識增多了,同時他們的鑒別能力也隨之提高了。比如在初三進行歷史復習的時候可以借助“臺獨問題”這一時事來進行拓展記憶。列出如下關于臺灣的問題:第一、三國時,公元230年吳王孫權派衛溫、諸葛直率軍浮海至夷洲(臺灣),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經濟文化聯系。這是古代文獻中關于大陸人大規模到達臺灣的最早記錄。第二、隋唐時,臺灣稱流求。第三、元朝時,在澎湖設巡檢司,加強對琉球(臺灣)的管轄,大大地密切了大陸和臺灣的聯系。這也標志著臺灣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第四、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第五、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第六、1683年,清政府進入臺灣,臺灣納入清朝版圖。第七、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第八、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把臺灣霸占為其殖民地。第九、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臺灣回到中國人民的懷抱。第十、1949年,國民黨逃到臺灣,致使海峽兩岸人民分離至今。由此可見,歸納的方法越好,學生記憶的效率就越高。總之,在實際的歷史教學中,教無定法,學無定法,教師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不斷地在實踐中去探求新方法,總結新經驗,學習新知識,指導新實踐,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記憶能力做出努力。其實,提高記憶力的手段絕不止這些,比如,還可以用壓縮記憶法、趣味記憶法、學科關聯法等。所以,每一位工作在一線的教師要努力探索,實現教學目標。
作者:曾曉蕾 單位:重慶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