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歷史建筑信息化保護與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建立信息化系統,應用三維激光掃描儀、無人機、全站儀、遙感攝像、GIS、、BIM、VR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全面、系統、科學地將歷史建筑的信息記錄、保護利用、監測管理、宣傳展示進行整合,有效地解決茂名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問題。
關鍵詞:茂名地區;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信息化
歷史建筑是不能再生的資源,它代表了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與技藝,是一個地區不可復制的符號,有著重要的保護價值。近幾年,政府一直在加強歷史建筑保護工作的實施。2017年,國家文物局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強調:“加強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夯實不可移動文物基礎工作。落實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完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措施。加強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公布和實施,推動將文物保護規劃相關內容納入城鄉規劃[1]。”各級政府、文物保護單位也更加重視歷史建筑的保護及管理工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目前,對于歷史建筑的保護很多還是采用傳統的手段,通過基本的測量、訪談、文獻查閱等收集數據,缺乏對這些基本數據直觀性的整合,從而使得在保護過程中,無法綜合考慮數據之間的相互影響,而影響最終的保護效果。因此,為了滿足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介入新的技術與手段,來解決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也對文物保護信息化建設重要性以及急迫性進行了:“全面推進文物保護、利用、管理、研究信息化整合共享工作,建設國家文物大數據庫,建成國家文物主管部門綜合行政管理平臺,完善文物部門政務公共服務系統,實現文物信息互聯互通與數據資源共享共建[1]。”本文通過結合茂名歷史建筑的保護與管理的相關工作,提出建立信息化的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系統,科學的、全面的對歷史建筑進行信息的收集、記錄、鑒定及價值評價等相關工作,為茂名歷史建筑的保護與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1茂名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現狀
茂名歷史建筑形式豐富多樣、數量頗多。據不完全統計,茂名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800多處,其中古建筑約286處、古遺址約205處、近代和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90余處,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而沒有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建筑則超過千數。近年來,茂名市政府積極推動歷史建筑的保護管理工作。首先,積極進行文物建筑普查及申報工作,2019年茂名市新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同時做了大量文物保護單位的評審、申報工作,2020年4月,在茂名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評審工作中,還第一次運用了無人機航拍的實景建模技術運用到歷史建筑管理之中。其次,茂名市制定了一系列歷史建筑保護修繕規定,如《茂名市不可移動文物修繕工程管理規定》,以及歷史建筑保護修繕的管理程序。但是,茂名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工作還是有一些問題:(1)歷史建筑基本信息不全面。沒有全面、系統的記錄歷史建筑的測繪圖紙、歷史信息、營造技藝信息、環境信息等,不能對建筑價值進行深刻的評定。(2)保護進展緩慢,保護觀念相對淡薄。茂名的歷史建筑除卻一些知名的或者能帶來經濟收益的文物保護單位之外,很多文保單位都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例如在安良堡列入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基本沒有采取太多的保護措施,屋內很多地方已經開始坍塌,庭院內雜草叢生。直到2019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后才開始進行保護修繕。同時,民眾對于歷史建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調查中,筆者發現,茂名很多地方的民眾對于歷史建筑都是“嫌棄”的狀態,覺得那是破舊的老房子,沒有任何的利用保護價值,花錢修復也不值當。(3)對歷史環境關注較少。比如茂名信宜鎮隆古城的保護,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雖然將歷史建筑進行了加固及修繕,使歷史建筑煥然一新,但是卻完全失去了歷史建筑該有的韻味,比如古城門樓——紅樓的門前采用了現代化的大理石廣場、嶄新的涂料、還有一些不符合當地特色的裝飾等做法,這些都讓歷史建筑失去了該有的風貌以及靈魂。而民間一些做法,比如水泥硬化地面、石灰刷墻、鐵皮瓦蓋屋等更是讓歷史建筑喪失自己的該有的文化內涵。(4)歷史建筑信息共享差,公開性不高。茂名歷史建筑資料相對較少,網絡、書籍等資料相關記載都相對較少。茂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茂名各級政府網站對歷史建筑資料的公開性也不夠。茂名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方面信息不夠系統、詳實、全面,信息公開度不高,公眾參與度不高,保護方法不當……等諸多問題。而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的建立,就能夠將這些問題得以解決。
2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的建立
茂名歷史建筑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主要目的是保護、管理、監測、研究和展示,由基礎信息記錄、保護利用、檢測管理、宣傳展示四個板塊構成,通過建立歷史建筑基礎的信息數據庫,數據庫包括歷史建筑的建筑信息、歷史信息、建筑圖紙、建筑模型、規劃保護修繕方案等,以數據庫作為基礎來掌握及管控茂名歷史建筑的保護利用現狀,并且在數據庫的基礎之上對歷史建筑進行保護管理、日常監控等,以此不斷完善數據庫,更新數據庫。該系統主要通過三維激光掃描儀、無人機、全站儀、遙感攝像等技術方式進行基礎數據信息記錄,并通過GIS、BIM等系統建立數據庫,對歷史建筑進行保護利用及檢測管理,并且通過VR等方式對歷史建筑進行宣傳、展示。
2.1信息記錄
歷史建筑的基礎空間信息獲取與基于文物修繕的空間數據采集具有較大差異,不僅需要獲取歷史建筑自身的尺寸、結構等信息,還需要獲取其在城市空間基準下的三維坐標信息[2]。因此,在對歷史建筑的基礎信息進行記錄時,需要更加全面、細致、科學、系統。歷史建筑的信息記錄包括:建筑基本信息、歷史信息、環境信息、建筑圖紙、建筑模型、建筑評價及鑒定、保護修繕方案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建立相關信息數據庫。因此在對茂名歷史建筑歷史發展調研的基礎上,應用三維激光掃描儀、無人機、全站儀、遙感攝像、測繪等手段對歷史建筑及周邊環境進行數據采集,使用GIS、CAD和BIM等軟件,建設歷史建筑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
2.2保護利用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是通過數字化表示建設項目的物理與功能特性,為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各種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3]。通過將基礎數據庫的數據輸入BIM系統之中,構建歷史建筑的三維模型,而歷史建筑的所有信息都以參數的形式記錄在構件的圖元或類型屬性之中,可以直觀的對歷史建筑的形式、營造工藝、各個部位的數據、節點的構造乃至建筑周邊環境等都可以直觀的展示在我們面前,通過這種可視化的方式,避免歷史建筑保護利用過程中信息不足等造成不當操作。
2.3監測管理
GIS、BIM系統可以對歷史建筑信息進行保存、管理和分析,從外部環境到內部細節,將歷史建筑的基本信息進行整合,并且很便利的進行查詢、共享、輸入與輸出。BIM系統還能通過可視化的方式能夠將歷史建筑保護過程中各個部門、各種參與方都能進行一定協調,避免沖突。BIM系統還能通過階段化的管理方式直觀的展示不同時間歷史建筑的特征。
2.4宣傳展示
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建立三維可視化模型,讓人進入歷史環境之中,感受會更加深刻。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茂名一些偏遠的歷史建筑展示在更多人的面前,并把人帶入到以前的社會背景之中,領略不一樣的風光。
3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的意義
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歷史建筑保護、課題研究、檢測管理、宣傳展示等四個方面。
3.1歷史建筑保護
建立茂名歷史建筑保護與管理系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具體體現在《中國文物保護準則》中定義的文物保護工作體系中,即調查、評估、日常管理。(1)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實現信息的及時收錄和可視化管理,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和信息的準確性。(2)評估:提高了評估的準確性,通過建立數據庫,將各種數據的整合,能夠很好的進行數據比對,更好的評定歷史建筑價值。(3)日常管理:減輕日常管理的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3.2課題研究
作為文化遺產,茂名的歷史建筑歷史價值還有待發掘,這需要進行專門專題的研究工作。數據庫的建設的建設,將所有與茂名歷史建筑相關的歷史信息資料整合到一個數據庫庫上,同時實現信息的可視化、檢索功能,大大方便了課題研究,提高工作的效率。
3.3檢測管理
通過信息化系統的建立,對歷史建筑進行全過程、多要素以及各參與方的綜合集成管理,對保護修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情況了如指掌。同時也可以對修繕過程等進行模擬,減少保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對不同時期的歷史建筑都能很好的記錄,能夠更好的還原其真實性。
3.4展示與宣傳
能夠將歷史建筑進行展示、使用才是創造社會效益的方式,也是歷史建筑保護較好的一種方式。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的建立,能直觀的將歷史建筑通過模型、視頻等方式進行宣傳、展示,同時普及一些相關的保護知識。如通過VR的方式,可以將人們置入歷史環境之中,以此來提高公眾保護和參與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4結語
茂名歷史建筑信息化保護與管理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通過對信息化保護與管理系統的建立,一方面建立全面的茂名歷史建筑信息檔案;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地解決茂名歷史建筑管理閉塞等問題。加強了茂名歷史建筑的信息管理及保護措施,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益,為后續研究工作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實現歷史建筑從封閉式管理到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
參考文獻
[1]國家文物局.關于印發《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文物政發[2017]4號.[Z].2017年02月27日.
[2]康停軍,王彬,花向紅,區訊敏,倪志.基于“一張圖”的歷史建筑信息化管理及應用體系建設[J].測繪通報,2019(S2):140-144,148.
[3]何關培.BIM總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作者:劉康 何紅霞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