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生態環境教育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類無限制地開發、利用和污染自然資源,導致我們賴以生存環境被嚴重破壞,生態系統面臨重大危機。為改變現在這種局面,我們要積極號召廣大民眾主動參與到保護環境中來。而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棟梁和民族的希望,教育他們正確認識和了解生態環境,增強其環保意識、環保觀念,意義重大。筆者認為,在初中教學中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最主要的方式是將環境教育滲透到不同學科中,但是環境教育主要在地理、生物等課程中有滲透,常被歷史學科拒之門外。筆者仔細研究發現,歷史學科中含有大量的關于環境教育的材料與內容,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學科特點與優勢開展環境教育。
關鍵詞:歷史教學;環境教育;祁連山生態環境教育
引言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日益遭到破壞,因此,提高人們的環境素養,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水平,迫在眉睫。歷史學科的教材內容量大、面廣,有大量的教育環保資源、環保思想和環保實踐,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因此,歷史學科對學生環保品德的培養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文章結合家鄉環境,以祁連山生態環境教育為校本課程的切入點,對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祁連山生態環境教育提出幾點措施與建議。
一、歷史課堂教學中環境教育內容的挖掘
在目前的各種歷史教材中,環境問題只是作為對史實的簡單舉例,缺乏對有關環境內容的具體敘述,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注意研究教材、挖掘教材,適當補充環境方面教學的內容,找出與環境教育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一)環境知識的挖掘戰國時期人們就用大量糞肥、草木灰肥、綠肥等來改良土壤,增進土壤肥力,如當今的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就是古人留給我們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很好例證。類似這樣的教材內容比較多,這些都有待歷史教師在備課中挖掘。
(二)通過歷史事件培養學生環境意識在歷史學科教材中有很多與環境有關系的典故、知識點,我們如果能很好地挖掘這樣的內容,就能恰當地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進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上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這與保護生態環境是分不開的。自然災害就是生態環境惡化的結果。在古代史上,生態環境惡化導致的災害是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因素。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進程中,曾經發生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規模較大的如秦末農民起義,他們幾乎都與自然災害有一定聯系。在災害條件下,大量貧困農民走上了造反求生存的起義反抗之路。歷史上的深刻教訓告誡人們:破壞了生態環境,就必然遭到自然界最嚴厲的懲罰,小則受災,大則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甚至推翻統治階級。所以在實際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教育學生吸取歷史上的教訓,學會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家真正長治久安,才能使人們過上幸福生活,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
二、適當補充知識,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我們家鄉河西走廊一帶到處是荒山禿嶺和移動的沙丘,年年旱災,人們因缺水,生活十分困難。但是在古代,這里并不是這個模樣。據考證,在先秦時期,甘肅河西走廊祁連山這一帶是山清水秀的“魚米之鄉”,黃河上游森林覆蓋率達到50%,后來人們為了生活盲目毀林開荒,再加上戰爭和林火,森林逐漸消失,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嚴重、氣候巨變。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如下資料:據歷史記載,甘肅從1644年到1906年的262年間,共發生過114次大旱,黃河改道26次,發生水災1500次,每年帶走泥沙16億噸。
三、立足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滲透祁連山環保教育
(一)運用歷史教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可以把歷史教材內容與實際的祁連山環境生態緊密聯系起來,抓住初中歷史教材中有關生態環境保護的素材,有效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在教學中國歷史教材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補充講解古人在環境保護方面具體的、有益的做法,為保護環境制定的相關環保制度和法規以及設立的相關環保部門和任職官吏;在教學人類經歷的三次科技革命時,要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是綠色生產力,這些科技革命有效改善了人們的生存條件,促進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2]。
(二)結合家鄉祁連山進行實踐,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祁連山實地進行考察,幫助學生發現、搜集現實生活中危害祁連山生態環境的行為,讓學生意識到破壞環境的現象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如祁連山草場沙漠化、祁連山水源枯竭、祁連山形成的沙塵暴等;還有由于農藥、化肥的使用,以前祁連山常見的小鳥種類已經減少,祁連山的瓜果蔬菜已經不那么香甜可口了;由環境污染導致死亡的事件時有發生,如食物中毒、地方慢性病的擴散、石羊河流域農作物死亡等事件,這些都加劇了祁連山生態環境的惡化。這樣就會使學生真正深入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保護環境并非一句空話,而是關系到我們家鄉、家庭生活的大事,這樣就很自然地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讓全體公民積極投身到保護我們家鄉祁連山生態環境的行動中去[3]。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學校可以結合舉辦中學生祁連山環保書法比賽,鼓勵學生為保護家鄉的藍天碧水貢獻一份力量。同時,學校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廣播、大屏幕宣傳、學校互聯網、班級的黑板報、每周的學校升旗儀式、定期舉辦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此外,學校還可以利用武威政府開展的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評選國家文明城市、創建“綠色校園”的各種活動,教育學生保護環境,向學生宣傳有關祁連山環保的法律、法規。同時,教師應構建良好的環境保護情境,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積極能動性,啟發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熱愛祁連山的意識,使學生敢于同破壞和污染祁連山生態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結語
總之,歷史教師既要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又要擔負起培養學生保護家鄉祁連山生態環境的重任。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到祁連山實地考察等實踐活動課,強化培養學生對祁連山環境保護的意識,引導學生為家鄉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曾紅鷹.綠色學校,走可持續發展之路[J].中國教報,2003(03):64-65.
[2]胡濱.中小學應加強生態危機教育[J].科技與律,2004(01):128-129.
[3]馬鴻良,酈桂芬.中國甘肅河西走廊聚落文化名城與重鎮[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作者:姚春梅 單位:甘肅省武威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