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研究行動研究法實施程序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行動研究法是教育質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行動研究法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其研究過程設計及實施步驟越來越縝密。行動研究法在教育研究中起到關鍵作用。本文通過對行動研究法步驟的研究,準確了解行動研究法的實施程序,也便于正確使用。
【關鍵詞】行動研究法;質性研究;教育研究
教育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研究,進而提高教育行為有效性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質性研究的研究方法之一,在教育問題研究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行動研究克服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脫節的弊端,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可行性強。因此,在教育問題研究中行動研究法顯得尤為關鍵[1]。
一、行動研究法的實施過程
行動研究法的實施包括發現問題、界定問題、理論探討、制定計劃、設立假說、實施行動、觀察行動、反思效果及撰寫研究報告九個步驟。研究者在進行行動研究之前要發現研究問題。問題是研究的起點,大部分的研究問題是研究人員、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或教學反思的過程中發現的[2]。在教育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通常為教師,即教師既為教育行動研究的實施者,也是教育實踐的實施者。教育行動研究最大的特點是教師根據教學實踐提出問題,構建研究調查計劃,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加以實施,不斷修改直至得出結果。作為教師,首先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以積極的態度觀察教學環境,學生及教學實踐環節,很多的教學問題是從教學環境,學生中被發掘出來的。其次,教師要對發現的教學現象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透過教育現象表面發現背后的教學問題。發現教學研究問題后就要進行分析,分析發現的教育問題是否適合做行動研究,另外提出的研究問題要具體,不要太籠統。除去問題中的不可控因素,問題描述越細致,越能看出研究者是否有能力解決這些研究問題。其次我們要分析問題的原因,研究者確定以下問題,例如:研究范疇,研究問題與其他教育因素或其他相關領域的聯系,解決問題的方向以及研究對教育實踐發展的影響等等。確定這些問題,研究課題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對教育研究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人員要進行理論探討。教育實踐人員要和研究專家根據問題進行理論探討。教育實踐者通過和專家的探討學習專家的研究經驗。這個過程為教育實踐者日后自行開展教育行動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與有經驗的同事進行探討。與專家或有經驗的同事探討過后,教師需要針對研究問題收集資料。收集研究資料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行動研究中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教師的教學日志,學生作業,課程或會議觀察記錄問卷、訪談結果,具有前測、后測功能的測驗結果等。收集研究資料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們要制定收集資料的計劃及策略。文獻資料收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根據行動研究問題查找有針對性的文獻和資料,包括是否有前人對此問題有過研究,研究的視角方向及研究存在的問題等。二是針對研究問題在教學環境中收集資料,例如學生資料以及教師資料等。收集這些資料之后,教育研究人員就可以開始制定行動研究計劃了。一個好的行動研究計劃會給整個行動研究帶來莫大的助益。行動研究計劃包括以下幾點:(1)對于問題現狀的分析及討論。(2)明確研究目的以及行動目標。(3)對研究或行動過程做出假設。(4)確定行動范圍。(5)擬定行動步驟及研究方法。(6)研究所需時間。(7)研究所耗經費。(8)研究人員及研究工作分配。行動研究實施過程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行動研究計劃需要有充分的靈活性和開放性。研究人員在制定行動研究計劃時要考慮到研究的總體規劃及每一個步驟。還要考慮到學生、家長、學校等不可控因素對行動研究的影響。行動計劃要隨著行動研究的進程隨時調整,保證行動研究能夠順利進行。設計行動研究計劃后,行動研究者要對行動研究計劃的結果進行推測,也就是要對行動研究進行假說設立。教師設立假說有助于明確研究內容及研究方向,避免研究人員偏離方向,進行盲目的行動研究。
設立假說中需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設立假說要建立在現實依據上,假說是對過程及結果的一種推測,必須有事實依據,這樣才會被行動研究的結果驗證。其次,大膽設立假說,猜測結果,但又不能被假說束縛。設立的假說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得到驗證,二是沒有得到驗證。如果假說沒有得到驗證就應該修改或放棄,避免被束縛,鉆牛角尖。設立計劃及假說后,研究人員根據先前制定的計劃和設立的假說進行行動研究。研究人員根據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實施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要通過不斷觀察和收集信息數據獲得行動反饋信息,根據得到的行動反饋信息對行動研究計劃進行調整,促使行動研究可以順利進行。在行動研究過程中,行動研究法不嚴格控制研究條件,對歸因分析、對比試驗等試驗方式也不做具體規劃。行動研究法預先規劃好整體的試驗框架,根據現實行動研究中出現的具體情況進行處理,邊進行行動研究邊修改方案。行動研究的指導理論并不是十分健全,隨著行動研究的不斷發展才能更系統。行動方案的實施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反復評估行動研究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特別是道德危機。其次,行動研究需要征得學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同意,同他們講解研究過程及方法。這樣不僅能夠獲取學校內部更多資源也可以獲取更多外部意見。最后要保持研究人員聯系暢通,通過定期會議匯報進程,調整行動計劃,便于研究人員及時分享研究成果,及時針對研究成果進行討論。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研究人員要對研究過程、研究結果、研究背景等進行觀察。觀察貫穿于整個行動研究過程。研究人員采取多種技術,在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行動研究過程進行觀察監控,根據行動研究結果對行動計劃及過程進行調整。行動研究結束后,研究人員要對整個行動研究過程及結果進行反思。反思行動研究過程的優點及缺陷,反思研究中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行動研究得到了什么樣的結果,可以解決什么樣的問題,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如何做等等。研究人員通常對兩個方面進行評估反饋,一是對行動研究方案的評估反饋,評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該行動研究方案是否明確研究目的、策略及過程?其次,研究過程是否符合研究目的,是否偏離目的?計劃在實施過程中與預想是否產生差距,產生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其次是對資料的評估,研究人員收集的資料是否詳盡,資料有無使用價值及資料的解釋是否恰當等。研究步驟完成之后,研究人員需要撰寫行動研究實驗報告。實驗報告需要包括描述行動研究過程,呈現行動研究的要點,解釋行動,為自己研究辯護。
二、結語
行動研究法是以有效的行動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教育現象及教育問題進行有效研究處理的研究方法,是為解決問題、改進現狀的研究方法[3]。只有充分了解教育行動研究法的步驟,才能有效地利用行動研究法解決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行動研究法的產生及應用為教育問題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研究者若有效利用行動研究法,無疑是掌握了教育有效研究的利器。但教育行動研究還需教師提高能力,加強理論建設的同時加強與同事、專家學者的聯系。教育行動研究法的效果才能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侯霞,姚勇,張新明.淺談行動研究法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J].思想縱橫,2008(02).
[2]梁靖云.教育行動研究——中小學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7).
[3]陸春萍,王嘉毅.教育行動研究的效度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3).
作者:姜霖林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