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數學課程創新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教育是立國之本,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也要不斷創新。國家對教育是十分重視的,恢復高考、實行新課程改革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都體現了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支持。時代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教育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創新,學校和教師要加強創新精神,學習新的符合時展要求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育領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是要培養學生深入研究課本上給出的一些公式、定理以及例題的能力,并且做到推廣和延伸,學會舉一反三。學生的創新意識反映在對自然界以及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備探究心理和好奇心理,能夠從數學角度獨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需要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思維方法,不僅需要扎實專業知識的支撐,還需要有操控課堂全局,調動課堂氛圍的能力和方法,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問題,開展課堂活動等等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要發揮和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意識,就必須給學生提供自由廣泛的思考空間,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不明白的地方勇于提出問題,好的問題往往能引導學生吸收更多的新知識。對愛問問題的學生,不能表現出厭煩和不滿,或者輕易否定他們的問題和觀點,而是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善于從他們的問題中找到他們創新思維的啟動點,發現他們思維的閃光點。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自己解決問題,從而收獲成功和自信,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外,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學習的習慣,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質疑精神。尤其是對司空見慣的現象不能熟視無睹,對課本知識不能只是死記硬背,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舊理論中推導出新知識,這樣既能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又能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創新能力。
二、營造師生互動的學習氛圍
在新時期,高中數學教學的主體是高中學生,教師需要發揮主導作用,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發揮主人翁的作用。首先,教師要以平等為原則,對每一位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在輕松的氛圍里讓學生感到數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趣的,使學生積極參加到課堂的活動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需要時刻謹記教學的目的是育人為主,教師要能夠與學生真正成為朋友,與學生平等對話、相互交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正確的答案要不吝惜鼓勵和表揚,對不正確的觀點要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路軌道,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熱情。
三、重視數學史的教學
1.教學數學史的素質教育作用
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數學史的故事或數學家的軼事,使學生能夠了解到數學家是如何勤奮研究,如何學習的,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好奇心的同時,更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還能讓他們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方式,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善于從根本著手,細致分析。毫無疑問,歷史上許多數學發現都萌芽于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且以此為數學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如果教師能夠將數學史引入課題,對學生以循循善誘的方式進行教導和培養,那么就會起到啟發和推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
2.教學數學史的德育作用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書本的知識點,還需要對數學的背景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數學這門學科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是孤立的。比如說,在對平面直角坐標系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講到笛卡爾根據蜘蛛結網的現象觀察到直線和曲線可以由點的運動而產生。這樣,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明白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數學現象與日常生活是不可分開的,數學的發展需要細心的觀察和耐心地分析。學生通過對數學史的學習,可以增強愛國情感,并對人類創造的文明產生敬仰之情。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我國數學的悠久歷史,在14世紀之前,中國的數學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古代還有許許多多了不起的數學家,為數學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我國古代,數學主要以計算為核心,其在古代文明中的價值相當于希臘的公理化數學模式。當然,學生不僅需要了解中國數學的輝煌史,同樣重要的還有當今現代數學的現狀,我國現代數學顯然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鼓勵學生發奮圖強,為中國現代數學的發展而努力,告訴他們振興名族數學以及科學的希望就是他們,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學習激情。數學作為研究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高中數學在高中學習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學校以及教師都需要高度關注這門學科的創新,積極踐行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被數學的魅力所吸引,形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并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相結合,鼓勵學生多問、多用,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并通過努力和鉆研,為現代數學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王乃兵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漁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