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學與創新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學生參與程度不高。在繁重的高中學習生活中,學生每天都面臨著大量的課業壓力,在課堂中往往顯得精神疲憊,不能積極參與到與老師教課之間的良性互動。導致課堂氣氛壓抑,學生就更加提不起精神,無法專心聽課。
2.教師備課不夠完善。教師在備課中只重視書本知識的歸納總結,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照本宣科的現象。磨滅了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興趣。
3.授課方式模式化。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整個課堂只有教師一人在講解,減弱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與積極性,無法樹立創新意識,更無法培養創新能力。
二、做好創新教育的方法
1.改變傳統觀念,引導學生參與。研究表明,人只有處在安全的環境中才能有效發揮自身潛力。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不能再演繹獨角戲,更不能給學生施加壓力,要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學習環境。尊重學生自身發展,引領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打破以往的教學慣例,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應積極發掘學生潛力,讓老師成為學生創新發展的領路人,使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發揮自身能動性。更要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積極創新的思維。
2.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教師應該作為引領者,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問,自主解答,在提問和解答過程中建立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橋梁。教師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正確地指導解答,允許學生有錯誤,但不批評,倡導學生在學習中的逐步成長。允許學生有不同意見,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下,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做好授課準備,注重動手實踐。高中生物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做好課前準備,巧妙設計授課環節,在教材基礎上設計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理解生物知識,掌握實驗技巧。學生們通過親身動手操作,在實驗中可以開發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想象能力,激發創新欲望,在實驗中,體會生物知識的奧秘,享受實驗所帶來的樂趣。在生動活躍的實驗氛圍中,輕松理解生物知識,巧妙化解生物疑問。在不同實驗的操作過程中,培養生物研究創新意識,提高生物學習的創新能力。
4.優化學習環境,建立創新氛圍。學習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習質量的提高,創新更是如此,如果沒有一個融洽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就無法靜下心來認真學習,不能學習何談創新。這里的學習環境不僅僅是教室學習的氛圍,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更加需要師生融洽的關系。當學生愿意與老師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時,學生的學習心理會變得輕松愉悅,這時的智力將會達到較高水平,心理達到積極活躍的狀態,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習效率提高之后,才能使學生有信心進行創新性研究。
三、培養創新精神的意義
1.教育發展的要求。新時期的教育一直倡導發展素質教育,高中學習尤為注重。而現如今的高中教育除了要應對高考的壓力外,也應該把素質教育重視起來。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創新意識的培養,只有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多元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使學生更加輕松地應對高中忙碌的學習生活。對于高中生物教學而言,只有培養出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做好生物學的初步研究,培養出真正的生物學人才。
2.社會進步的要求。科技的發展促進著社會的進步,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社會穩定的源泉。而生物科技正是現代科技的重要一環,作為培養未來人才的高中教育,更應注重高中生物學的教育。社會在不斷發展,時代在向前進步,只有培養出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創新型人才,將生物科技融入創新科技的前沿,才能有效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
3.國際環境的要求。隨著國際經濟的發展,各國越來越重視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各國的競爭不僅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更是創新能力的較量。生物科技則是國際競爭中尤為看重的,是關系到國家各方面發展的重要依據。因此對青少年的生物學創新精神的培養變得格外重要。
四、結語
創新是21世紀尤為關注的話題,是關系到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新時期高考的重要考察內容。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更是應對高考的重要策略。只有提高高中生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應把對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作者:燕小龍 單位: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