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實踐教學下的勞動和創新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勞動和創新是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的重要教育內容,實踐教學的“做中學”教學模式,為開展勞動和創新教育提供了載體。從大學生勞動和創新教育的內容和途徑出發,分析基于實踐教學開展勞動和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從教師隊伍、教學方法、實踐基地和考核機制四個方面加強建設和改革,對大學生勞動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形成積極作用。
關鍵詞:實踐教學;勞動;創新
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強調了學生教育是一個“勞動”和“創新”精神培養并舉的過程。勞動和創新是具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勞動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勞動的結果;當今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創造本身就是一種勞動,創造過程即是勞動者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干的過程。實踐教學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實踐教學的目的,一是學生通過對各種科學問題、工程問題和社會問題的親自體驗與驗證,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二是學生通過直接參與生產勞動、科技創新和社會活動等實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因此,實踐教學作為一種典型的“做中學”教學模式,是開展勞動和創新教育的有效渠道,在實踐教學中開展大學生勞動和創新教育,培養大學生勞動和創新精神是實踐教學的應有之意。[1-2]
1大學生勞動和創新教育內涵和途徑
1.1勞動教育的內涵和途徑
勞動教育是以勞動意識、勞動精神、勞動技能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過程。通過對受教育者進行一定的教育引導使其樹立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勞動為榮的勞動意識,形成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勞動精神,并且生活技能得以提升,體力和智力全面發展。[3]大學實踐教學正是以學生“做中學”為基本特征,勞動既是大學實踐教學的手段,也是大學實踐教學的內容,學生在勞動中鞏固知識、提升能力。勞動教育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如,開設勞動教育理論課程,通過勞動理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勞動法律法規教育,幫助學生掌握勞動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4]組織安排日常生活勞動,如校園服務性工作、社會公益活動、整理內務、打掃衛生、勤工助學等,引導學生自覺參加各類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將勞動教育融于專業教育特別是實踐教學之中,在專業教育中賦予勞動教育內容。[5]學生通過“做中學”,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知與行的統一、掌握勞動技能和勞動本領,深度體驗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實踐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踐教學是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
1.2創新教育的內涵和途徑
創新教育是一種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旨在教育中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和創新決心,它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過程。[6,7]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創造不是向壁虛構的,而是源自于艱苦的勞動,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新的思維。當然,這里的勞動并不是單一的體力勞動,它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綜合。所以,創新教育和勞動教育類似,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是其基本途徑:一方面要設置創新理論類課程,使學生系統掌握創新的基本知識、原理、方法、技能,同時也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問題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另一方面要以實踐教學為依托,將創新教育融入于實驗教學、實習(見習)、畢業論文(設計)、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訓練等實踐活動中去,驅使學生利用創新知識和創新技能開展創新試驗、創新設計和創造性勞動等。[8-9]一方面,實踐教學是開展創新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也是實踐教學的根本目的。
2實踐教學中勞動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缺失
2.1對勞動和創新教育重視不夠
目前,很多高校師生的教育和受教育理念仍停留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上,對勞動和創新教育認識不足,勞動和創新教育理念和觀念滯后。教師開展勞動和創新教育的意識不強、責任不明確、能力和水平不足、經驗缺乏。學生過分重視知識的積累,對自身能力培養、人格修煉和個性發展意識匱乏,對勞動和創新精神在自己未來成長和發展中的意義認識不足。同時,高校勞動和創新教育管理體系不健全,引導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和創新教育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未建立,實踐教學中勞動和創新要素缺乏,與勞動和創新教育內容的有機融合欠缺。
2.2實踐教學教師教育能力不足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與發展,實踐教學課程在課程體系中比重不斷增加,教學手段和形式也日趨多樣化。為保障實踐教學中勞動和創新教育的有效開展,一方面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更要求教師自身富有勞動和創新精神,并能夠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但因師資水平所限,部分實踐教學內容,如創新訓練、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學科競賽等選題先進性、前沿性不夠,有的選題脫離工程實際或背離研究趨勢,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滋生惰性、敷衍情緒,影響培養目標的達成。另外,實習、見習等教學環節指導教師的不確定性,企業導師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個體間工程實踐和工程教育能力的不同,使基于實踐教學培養大學生勞動和創新能力的質量得不到保障。
2.3學生勞動和創新意識比較淡薄
受家庭、社會的一些消極影響,相當數量的學生存在勞動觀念不夠端正、勞動意識比較淡薄、勞動素養不高、勞動技能不強等問題。勞動價值取向功利化,學生不愿參與如實驗準備、實驗設備維護、實驗室衛生整理等工作,認為這是簡單勞動,無助于學習成績,實踐教學項目的事前準備、事后整理工作大多是以教師為主。見習或實習走馬觀花,不愿參加企業生產勞動,學生感受不到勞動的辛苦和收獲的快樂。勞動紀律和勞動安全意識薄弱,進入實驗室不按要求穿著實驗服,進入廠區不按規定佩戴安全帽。同時,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導致學生關注知識積累多,關注創新能力少,習慣于循規蹈矩,創新意識淡薄,創新思維缺失,創造性勞動精神缺乏。實踐教學中試驗方案設計墨守成規,實踐數據抄襲甚至弄虛作假。
2.4優質實踐教學基地匱乏
實踐教學基地是實踐教學的平臺,優質實踐教學基地是基于實踐教學培養大學生勞動和創新能力的基礎。實踐教學基地數量不足、質量不高是普遍問題,建設優質實踐教學基地是有效開展勞動和創新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當前,多數企業對承擔或參與大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不高、責任性不強,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對大學生實踐教學規律和要求認識不夠。部分企業即使接受了學生實踐教學任務,限于安全或技術等考慮,并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生產勞動。同時,高校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作用越來越突出,高校對實踐教學基地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相關行業龍頭、標桿企業,或在行業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企業,才能利用其人才、技術和設備等資源優勢,服務于人才培養,在實踐教學中有效開展學生的勞動和創新精神教育,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3基于實踐教學培養大學生勞動和
創新能力的策略安徽建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為“中心”)是對本校材料類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主要平臺,開設有課程實驗教學、CDIO項目教學、創新創業訓練和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項目。近年來,中心秉執實踐教學與勞動和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的理念,積極探索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大學生勞動和創新能力,從教師隊伍、教學方法、實踐基地和考核機制四個方面加強建設和改革,對學生勞動和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的達成產生了積極作用。
3.1加強實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
針對實踐教學師資力量匱乏,并且對勞動和創新教育重視不夠等問題,中心在學院的支持下,全面加強實踐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充實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將一定的實踐教學工作量作為專業教師的崗位職責,使每位專業教師都成為實踐教師隊伍一員。既能有效解決實踐教學師資不足問題,更促使專業教師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二是轉變教學觀念,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教學觀念大討論,使教師充分認識培養大學生勞動和創新精神是造就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要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所在。三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適應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勞動和創新精神的新要求。中心建立年輕教師導師制,由實踐教學能力較強教師對年輕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并派出教師到知名高校和企業學習交流,組織并參加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同時加大對教師教學過程督導和教學效果評價的力度。四是外聘行業企業專家擔任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參與學生指導工作。
3.2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勞動和創新意識比較淡薄,創造性勞動精神缺乏等問題,中心著力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導實踐教學,成為教學的主體。中心對實驗室實行開放管理,推行學生輪班管理制,在實驗室管理教師協助下,由進入實驗室的學生輪流完成實驗室的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實驗室安全教育、實驗項目準備、設備使用登記、衛生維護等工作。學生以使用者和管理者雙重身份進入實驗室,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激發了學生勞動和創新熱情。具體的實驗或研究過程,如目標任務、方案擬定、試驗儀器設備調試、原材料準備、試驗結果分析等均由學生或獨立或團隊自主完成。這種任務驅動方式下,學生學習動力得以激發,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并舉,完成實踐學習任務的同時,學生的勞動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3.3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按照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實踐教學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實踐教學與就業創業相結合,著力培養大學生勞動和創新能力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建設優質實踐教學基地。把滿足教學要求、保證學生培養目標達成放在首位,與有條件、有能力承擔高校實踐教學任務的企事業單位共建高質量實踐教學基地。實踐教學基地深度參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基于行業企業的發展趨勢,參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計;根據崗位任職能力要求,參與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按照行業企業技術標準和應用性型人才培養要求,參與專業課程開發,尤其是實訓和實習等實踐類課程的開發。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深度參與企業生產和科技活動,在直接的生產勞動和創新實踐中,體驗勞動樂趣、感受創新成就,培養勞動和創新能力。以相互促進達到雙贏的目標來激勵實踐教學基地依托單位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學校利用基地條件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勞動和創新能力,基地則可從實習隊伍中選拔優秀人才,并可借助學校的科研和師資力量開展科研項目聯合攻關、技術合作、管理咨詢及人才聯合培養、人員技術培訓等,將產、學、研結合作為主線貫穿于實踐教學體系之中,將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成為產、學、研融合的平臺。
3.4健全實踐教學考核機制
從培養學生勞動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出發,中心對學生實踐教學的考核進行了全面改革。在考核內容上,實行多角度、多方位考核:對學生的勞動參與、團隊合作、自我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意識等進行量化考察。在考核方式上,實行全過程、全環節考核:對實踐前、實踐中、實踐后各階段,根據具體實踐教學特點設置考核節點,如實驗、實習包括預習成果、過程記錄和總結報告等,畢業論文、CDIO項目包括課題綜述、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論文(報告)評閱、答辯等,各階段成果考核均將創新性作為重點。在考核組織上,實行指導教師自評、互評及實驗室管理人員和基地工作人員評價綜合加權,實驗室和基地管理人員參與考核,對學生勞動熱情和勞動紀律養成形成了有效激勵。
4結語
指出,一切勞動創造,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無論是個體創造還是集體創造,都值得尊重和鼓勵。著眼時代要求,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勞動和創新教育,培養富有勞動和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實踐表明,將勞動和創新教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是培育大學生勞動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學生主導的教學方法、高質量的教學基地和科學的考核機制,是實踐教學中富有成效的開展勞動和創新教育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劍.勞動技術教育課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展望,2017(3):331.
[2]徐長發.新時代勞動教育再發展的邏輯[J].教育研究,2018(11):14-19.
[3]楊海達.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16:13-15.
[4]夏瑩,鄭云濤.大學生勞動教育途徑與方法探索[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8(6):149-152.
[5]姚博.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勞動教育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論文,2013:30-34.
[6]甘曉娟.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意向的作用機制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15:7.
[7]曹睿卓,龔波.當代中國高校創新教育淺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6):37-40.
[8]劉宇,虞鑫,許弘智.“雙創”背景下創新教育的實踐、效果與機制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5(11):106-112.
[9]陳麗紅,李韜,侯文潔.創新教育視域下本科實踐教學的變革[J].大學教育,2017(10):153-155.
作者:管艷梅 陳靜 胡普華 孫道勝 單位:安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