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選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高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平臺,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注重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連續性,制訂個性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開設系統化的創新創業課程,完善“雙師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搭建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讓創新創業的氣氛活躍起來,培養現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使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
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
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有統一的內涵,因為如果內涵不統一,教師在教學時就會產生分歧,影響教育的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起源于西方,主要是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以及從事其他商業活動的能力,讓學生改變自己的角色,從以前的謀生者變為現在幫助別人謀生的角色。根據我國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加入創新元素,于是創新創業教育就有了創新和創業兩方面的內涵。雖然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具有不同的內涵,但是兩者的關系卻是密不可分,在表現形式上,創業教育是實質的發展要求,而創新教育是外在形式,其中創新教育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因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只有自身具備創新精神,才會在特定的環境下收獲創業教育成果,沒有創新精神就只會錯過創業機會。創業教育是創新教育的本質,創新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創業教育[1]。所以說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僅是這兩個方面簡單的結合,更是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升華。通過參考與分析其他學者的觀點,筆者得出結論,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即在政府、高校、社會等多方面的配合努力下,各高校結合本校學生實際,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方案,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利用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創業意識,進而全面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使其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高等教育提出新的人才培養要求
2.1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背景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近幾年,由于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暢,我國的人口紅利不斷降低,勞動成本不斷增加,同時經濟發展初期適用的“配置、消耗、整合生產要素”的模式導致現在環境的承載力降低,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家經濟的發展。因此,原有經濟模式在目前的社會形勢下很難再有更大的作為,現在社會發展的核心已經從勞動力主體逐步轉移到創新推動發展,其不僅可以使得收益增加,還能提高傳統生產力的工作效率,進而帶來更大的效益,甚至可以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增長極限。所以我國在最恰當的時間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從低成本向創新優勢的轉變,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對于我國提高經濟增長速度以及加快經濟轉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2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提出
多次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系統闡述,強調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堅持的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自主的新方法,要求具有縱覽全球的長遠目光,不斷提高原創能力,同時加強多邊合作,以達到共同創新、互利共贏的目標。深化體制改革,加快經濟和科技的高效對接,以市場需求為前提,整合現有資源,是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體系的必要條件。中國共產黨通過分析現有經濟資源,結合國情,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凝聚社會力量,不斷鼓勵創新,不斷支持創新,不斷獎勵創新,努力促成以高校為基礎、社會為主體的創新局面。
2.3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理論來源于羅默的新經濟增長理論以及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并結合了眾多其他理論。羅默的新經濟增長理論內容是將技術的發展放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經濟增長是因為內部系統的資源更新,尤其是內部知識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不是因為外部的推動。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認為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本質,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能被稱為企業家,創新就是企業家對生產資料的重新組合[2]。這就說明了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創新驅動,并且企業家推動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將這些理論重新應用。要想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必須將科技創新放在核心地位,這樣才能利用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同時,企業必須要有科技創新能力,改革人才培養及使用機制,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本質是發展創新型經濟。創新型經濟之所以被稱為創新型,是因為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體現了節約資源的要求,以創新為主要動力,以發展自主的知識產品為主要著力點,這些都可被稱為具有創新意義的特點。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無論是發展新型經濟,還是發展戰略,都需要依靠技術和知識等,而唯一能利用這些的人就是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對高等人才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依靠的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各級教育完成的。在國家的科學發展方面,科技是永遠的核心,人才是支持科技的根本,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所以從根本上來說,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培養創新型人才,只有擁有了足夠的創新型人才,才可以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優勢,出現知識溢出效應。因此,培養大量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所在,與此同時,如何培養能夠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創新型人才,也是我國高校面臨的重大問題。
3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
3.1注重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連續性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是有意識的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目標的社會活動,在經濟轉型與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大背景下,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較大,因此,將創新創業的種子從小根植于學生心中,是目前教育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3]。同時,教育改革應以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為核心,因為傳統觀念的限制,大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會限制自己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我們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基礎教育中,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基礎,繼而培養他們創新創業能力,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采用以創新教育推動創業教育的方法,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連續開展。在義務教育階段,可多開展趣味性強的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而高等教育階段要以多實踐的方法,培養學生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業能力。總之,要使學生從受教育開始就處于創新創業環境中,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連續性發展。
3.2制訂個性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
在這種創新人才缺乏、社會轉型需要的大背景下,高校應根據當前社會發展需要,構建培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教育體系,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制訂適應社會需要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在教育改革過程中,高校應在專業課中引入能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元素,結合專業教學要求,滲透創新創業相關教育,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標準;另一方面,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高校可以將創新創業能力等重要標準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同時進行跨專業人才培養,以培養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
3.3開設系統化的創新創業課程
科學的課程安排對人才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1)科學編寫適應創新創業課程需求的教材,帶領學生剖析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帶動學生積極分析與思考[4]。同時,定期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與社會發展需要更新教材,確保案例的新穎性和時代性,探索構建科學的教材安排系統,努力做到不讓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2)創新創業課程也不能完全以專業課為重點,還要輔以基礎課。教育初期,以基礎課為主,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高等教育階段以專業課為主,為學生的創業之路打好基礎。此外,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社會創新創業氛圍。
3.4完善“雙師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師資力量是影響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要在原有師資力量的基礎上招募其他類型教師,從而創建創新創業能力超群的教師隊伍。(1)聘請專家對原有教師隊伍進行系統、專業培訓,讓他們理解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從而準確傳授給學生;為一些有創業想法的教師提供便利,讓教師親自體驗創業,鼓勵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加深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理解,通過自身鍛煉進行經驗積累;學校與企業合作,用企業成功案例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激發學生興趣。(2)整合社會資源,在教育初期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為學生答疑解惑,給學生講述自己的經驗,激發學生創業熱情,還可邀請法律顧問等專業人才來校宣講,為學生今后的創業打下基礎。
3.5搭建具有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
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是創新創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應注重方便學生實踐的平臺或場所建設,如實驗室等,并將基礎課、專業課教學與高校第二課堂相結合,加強對學生的培養。除高校要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提供便利外,社會在此過程中也肩負著重要責任。(1)政府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與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保障者,應分地區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園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規模化平臺。大規模的創業園區能使大量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構建科學的園區統一管理體系,規范資源與平臺的使用,給予學生更多實踐與交流經驗的機會[5]。(2)政府應當為高校聯系社會資源,給予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機會,讓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切身體會實際的創業,了解企業運營方向與需求等,提高適應社會、服務社會能力,積累創新創業經驗,為自己今后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
4結語
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問題和現實阻礙,而在政府、學校以及社會各方的重視與努力下,也一定會取得卓越的成績。因此,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要敢于正視并積極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構建系統的教育體系。此外,政府要提供便利的政策條件與有力保障,社會各界要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取長補短,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滕智源.新時代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8(4):64-67.
[2]蘇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構建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6(14):5-7.
[3]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6):99-103.
[4]李志義.創新創業教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4(4):5-7.
[5]朱鑫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分析和路徑選擇[J].繼續教育研究,2015(9):87-89.
作者:王以雷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