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載體,對培養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對提升創新創業課程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的因素和構建原則入手,提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的構建路徑,旨在構建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從而滿足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打下基礎。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評價體系構建
1影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建設質量的因素分析
1.1政府的政策文件要求
目前,國家和各地政府都出臺了多項政策文件,要求高校通過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等途徑深化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從而形成科學、先進、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1],使高校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明顯增強,投身創業的學生顯著增加。
1.2高校的重視支持程度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建設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高校的具體落實和組織實施,需要高校在政策、人員、場地、經費、保障機制等多方面的支持下,才能有效組織開展實施。只有高校領導真正重視此項工作,這項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1.3科學的監測評價體系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高校教育教學評估指標體系和學科評估指標體系[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建設不僅受到政策文件、人員場地、保障條件等硬件條件的影響制約,同時,還受到監測評價體系設定原則、設定方法、適用范圍和服務對象等軟件因素的影響制約。
2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應遵循的原則
2.1科學性原則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應反映出新時代高等院校的教育規律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教學的客觀規律。課程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的評價方式方法要具備科學性和可行性,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評價、教師自評、同行評價和第三方評估等因素,并在所構建的監測與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對開展的課程質量做出全面而科學的評價。
2.2可測性原則
高校在制定課程監測與評價體系時,要盡可能囊括制約課程建設質量的全部因素,其中涉及課程數量、授課師資結構、授課方式等。當能對指標進行定性表述時,一定要確保用詞準確、標準具體,使監測與評價結果具有客觀可信度。同時,對于學生接受效果、教師授課感染力、課程實效性等無法用具體評價標準表述的隱形因素時,要盡可能將其轉化為可以定性評價的顯性指標,以增強監測與評價的可測性。
2.3多元化原則
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創新創業課程的教育規律,確保制定的指標體系客觀準確;要確保制定的指標體系既能考慮到所有影響因素,又能確保監測與評價的方式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能順利實施;要確保指標體系既能反映出教學質量,又便于教師自檢自查,從而引導教師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成效。
3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的構建路徑
3.1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課程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
課程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要服務于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應滿足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需要,要立足于經濟社會的實際發展。在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條件、教學效果等指標進行考評時,要加入對經濟建設產生積極影響的評價內容。同時,要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國家對現代化經濟建設的需求,適時調整課程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指標體系,以完善調整創新創業課程的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等[3],從而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
3.2創建多元協商的課程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評價方法
首先,要考慮評價主客體的有效覆蓋面,評價主客體應涵蓋學生、教師、學校教學評估部門、社會企業、教育行政部門、第三方評估等多個領域。其次,要構建多元協商的課程教學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評價方法。第四代評估理論認為:評價的過程是評價主客體在原有不同的價值立場上不斷交換意見和共同構建同一觀點的過程。構建評價主客體和第三方評估多元協商的評價方法能有效提升監測與評價體系的實效性。
3.3構建及時順暢的課程教學質量檢測與評價信息反饋機制
第一,課程教學質量檢測與評價信息反饋機制的構建,要遵循過程評價與結果反饋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外部反饋相結合的工作原則,應合理運用評價結果,從而不斷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第二,要建立多元化監測與評價信息反饋渠道。通過評價者向評價決策者進行的工作職能反饋,評價者向評價對象進行的直接反饋,評價者通過公眾進行的公眾反饋等渠道來提升監測與評價信息的即時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第三,要建立及時順暢的信息反饋途徑。新常態下創新創業工作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要求是在實時變化的,建立及時順暢的信息反饋途徑是確保能夠有效反饋信息的關鍵環節,間接影響和制約著監測與評價體系的工作成效,決定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曉莉,彭琳.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與實施[J].貴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25(04):14-19.
[2]曹伊.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學理論,2017,(11):189-190.
[3]劉迪,李寶,欒阿詩,等.“一帶一路”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21):98-99.
作者:吳立全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