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麻醉機能學的改革與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研究以醫學院校特色應用型麻醉機能學為切入口,針對麻醉學專業特別設立的麻醉機能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深入探討。以期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
關鍵詞:應用型;麻醉學;醫學機能學
牡丹江醫學院機能學教研室從1998年建立至今已有20年光陰,期間對醫學機能學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將基礎與臨床結合,初步構建了適應新世紀特色應用型醫學院校需求的教育教學體系。學校于2014年將麻醉學專業麻醉生理學、麻醉藥理學聯合實驗合并至機能學教研室進行授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的指示精神,為了培養麻醉學專業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以此契機為突破口,結合機能學教研室自身情況和麻醉學專業特點,學習其它醫學院校的先進經驗,將醫學機能學課程與麻醉生理學、麻醉藥理學聯合實驗課程整合(即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麻醉生理學和麻醉藥理學共計5門課程的實驗內容進行整合)為麻醉機能學,從而更好地為麻醉學專業學生教學服務。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麻醉機能學的改革和探索[1]
在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原有醫學機能學包括動物實驗基本操作技術(實驗動物為蟾蜍、小鼠、家兔),骨骼肌單收縮、復合收縮和強直收縮,蛙心灌流及藥物對離體蛙心的作用,藥物半數致死量的測定,水楊酸鈉血漿半衰期測定,呼吸運動的調節及實驗性肺水腫模型的復制,泌尿與循環系統綜合實驗,消化系統功能調節及藥物對離體腸管平滑肌的影響,血壓的調節與失血性休克的復制與搶救以及虛擬仿真實驗。在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有機結合基礎上,為了突出應用特色和麻醉學專業特色,結合麻醉生理學、麻醉藥理學聯合實驗特點,精選藥物對局麻藥中毒的保護作用,局麻藥表面麻醉作用的比較、局麻藥蛛網膜下隙阻滯麻醉及七氟烷的吸入麻醉和硝普鈉、三磷酸腺苷的降壓作用等實驗作為有益補充,并使五門課程相互融合成為麻醉機能學。在儀器和藥品方面,采用RM-6240HJ型四道生理信號采集處理系統和虛擬仿真實驗室,保障實驗成功率以及增加綜合性和人體機能學虛擬實驗項目。加強麻醉藥品的管理,將麻醉藥品存放于保險柜,實行雙人負責雙鎖管理,對于進出專柜的麻醉藥品建立專用賬冊并逐筆記錄,保證麻醉藥品在實驗教學和研究中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在教材編寫和多媒體演示方面,以原有李榮主編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機能學》教材和目前使用的醫學機能學實驗講義為藍本,新增精選的麻醉生理學、麻醉藥理學聯合實驗內容,參考相關優秀教材,并以器官系統為主線的思維方式編寫出新版麻醉機能學講義。制作完成麻醉機能學教學錄像以及以器官系統為主線的實驗課件。在教學方式方面,綜合講授式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和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將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中,使得教學效果更精彩。轉化醫學是近年來國際醫學領域提出的一個新的學科分支或者新的理念,強調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快速結合,力求在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之間建立更直接的聯系。在教學中秉承該理念可以突出麻醉機能學的應用特色。在實驗室開放方面,完善實驗室開放基礎數據,填寫《實驗室開放項目信息表》,使用乾豪系統進行預約,合理安排開放實驗指導教師及實驗室,充分利用實驗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創新觀念,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利用實驗室開放開展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科研項目,激發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在實驗考核方面,麻醉學專業學生實驗成績由平時成績(出勤、課堂表現、網絡答題)、實驗報告、實踐操作、期末理論試卷考核(含題庫網絡部分)和實驗設計等多方面的綜合考評構成。首次試點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等科研項目融入到麻醉機能學實驗設計考核之中,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嚴謹態度和求實創新力。在實驗室交流和管理方面,教研室教師通過學院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和機能學教研室網站等渠道與在校學生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可以及時地獲取教學信息和反饋意見。對實驗室的實驗項目和人員統一采用高等學校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管理。每年組織教師進行訪學、參加醫學機能學和麻醉機能學相關學術會議,鼓勵攻讀博士學位,以提高教師教學和科研水平。今后可為研究生開展麻醉機能學教學,以提高其科研能力。鼓勵研究生參與或輔助本科生麻醉機能學教學,可以培養其從師技能。
2小結
通過對特色應用型麻醉機能學的改革與實踐,表明麻醉學專業學生及教師對麻醉機能學教學模式有著較高的認同度。將改革范圍覆蓋到本校麻醉學專業大學本科三年級的學生中,追蹤并調查學生的臨床實習、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情況,結果顯示其理論知識水平、創新和實踐能力以及從醫技能等方面有著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YunokiK,SakaiT.Theroleofsimulationtraininginanesthesiologyresidenteducation[J].JAnesth.2018,32(3):425-433.
作者:魏韜 祝慧慧 付萬興 李姝 李麗 單位:牡丹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