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委會賬務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規范運營,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按照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及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要求,理順村民委員會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權責關系,強化村黨組織領導,明確村委會依法賦予的自治職能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經營職能,進行村民委員會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賬管理工作,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
關鍵詞: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賬務分離
產權制度改革之前,村集體經濟組織一般由村民委員會代行管理和核算,只有村委會一套賬戶。改革后,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堅持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逐步理順和明確村民委員會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具體事權,實現村民委員會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功能分離、賬務分開,構建村民委員會自治管理和公共服務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自主經營和服務成員的新格局。各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16]37號)精神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村民委員會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功能分離和分賬管理勢在必行[1]。
1分賬管理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1.1堅持依法依規原則
在遵循現有財務法規和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建立村民委員會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會計核算分賬管理的新機制。1.2堅持積極穩妥原則實行分賬管理既要確保村民委員會有資金開展村民自治和公共服務,又要有利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可持續發展,防止因分賬管理導致村民委員會難以運轉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受損。
1.3堅持分離不分家原則
必須堅持在村黨組織領導下開展村民自治和發揮經濟職能,既要確保村民委員會有資金開展村民自治和公共服務,又要有利于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可持續發展,防止因分賬管理導致村民委員會難以運作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合法權益受損。
2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村委會的職責劃分
2.1村民委員會主要履行行政管理和服務職責
村委會負責組織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并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督促村民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開展公共服務、社會治安、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和互助,宣傳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發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識,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尊重并支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協助開展有關行政性事務。
2.2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主要履行經濟管理職責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是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的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設立成員大會、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依法代表全體成員對農村集體資產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承擔資源開發與利用、資產經營與管理生產發展與服務、財務管理與分配職能,組織召開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并報告集體資產經營情況,提出本社“三資”經營管理重大事項,提出本社年度收益分配,執行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各類事項。
3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村委會”三資”的劃分原則
3.1農村集體非資源性資產全部劃分原則
農村集體非資源性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庫存物質、在建工程、投資資產、農業資產、存貨及無形資產等全部劃轉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2]。3.2農村集體資源全部劃分原則農村集體資源包括耕地、林地、園地、草地、灘涂、荒山、荒地、荒坡、水面、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等資源,全部劃轉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
3.3農村集體資金按照資金性質和民主議事程序劃分
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貨幣資金中用于村級事務管理的專項工作經費和公共福利資金歸村民委員會,因生產經營和積累形成的資產劃轉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具體貨幣資產劃分比例由村民代表大會決定。
3.4農村集體債權按照債權債務形成原因劃分
用于集體經濟發展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劃分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不明確的留在村民委員會;已經成為壞賬的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進行核銷。
4分賬管理的賬套設立及財務管理核算辦法
4.1分賬管理后賬套設立名稱
村民委員會的公共管理服務功能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經濟功能分離后,經費實行分賬管理和使用。村民委員會保留“村民委員會財務賬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新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賬套”。
4.2村民委員會繼續保留村民委員會財務賬套
在沒有明確其執行的會計制度之前,暫時繼續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財務收支科目分為2類:收入類一級科目,主要包括補助收入和其他收入。補助收入核算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補助的資金、財政撥付的運轉經費、有關部門給予的工作經費等,其他收入核算利息收入、捐贈收入。支出類一級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費用和其他支出。管理費用核算村干部報酬、辦公用品費、水電費、報刊征訂費及差旅費等。其他支出核算除管理費用以外的其他支出,如基礎設施、其他人員報酬、誤工補貼等方面的支出等。
4.3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新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賬套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財務收支科目分為2類。1)收入類一級科目,主要包括經營收入、發包及上交收入、投資收益、補助收入和其他收入。經營收入核算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收入;發包及上交收入核算耕地、林地、果園、魚塘等資源對外發包收入;投資收益核算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現金股利和債劵利息等;補助收入核算財政的補助收入。2)支出類一級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費用、經營支出和其他支出。管理費用核算經營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項支出;經營支出核算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資產、資源租賃等發生的實際支出,包括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維修費、運輸費等[3]。4.4村民委員會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賬戶分設建立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登記制度,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及時辦理公章刻制,申請開設銀行賬戶。每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只能在金融機構開設一個基本存款賬戶。村民委員會憑《統一信用代碼證書》申請開設銀行賬戶,不再使用原鄉鎮(街道)“三資”代理機構的統一賬戶。
4.5嚴禁村委會形成新的村級債務
對于歷史形成的村級債權債務,要分類按照程序核銷,不能核銷的,村級債權轉移到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歷史債務暫時納入村委會負債,通過村股份合作社經濟發展按照相關程序逐年消化。
5分賬管理的監督保障機制
5.1加強財務收支管理,實行財務委托代理制
會計核算由鄉鎮政府(街道)“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代理,嚴格執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相關規定[4]。
5.2加強財務預決算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分別進行年度財務收支預決算編制,接受村民代表會議和成員代表大會的監督,并在村務公開欄公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要建立收益分配機制,在效益決定分配的前提下,不斷增加成員的收益分配并形成長效機制。
5.3完善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正常運轉
加大對村民委員會基本運轉經費的財政保障力度,村級辦公經費、基本公共服務和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村民委員會可以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提出申請,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民主決策程序研究決定,轉給村民委員會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經費。5.4規范財務收支管理,控制非生產性支出合理使用資金,建立各項費用開支標準。上級政府和部門安排村民委員會的專項工作要按照費隨事轉的原則,誰下達任務誰承擔工作經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要完善合作社章程,明確理事會和監事會職責,凡涉及集體資產和成員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提交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后執行。
5.5實行資金聯審制度,嚴格資金審批程序
村民委員會資金使用要有經手人報賬員簽字、村務監委會主任審核、村書記村主任審批、鄉鎮政府(街道)包點干部簽字、包片領導審核、綜合中心會計審核、綜合中心主任審批,“三重一大”要經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報鄉鎮政府(街道)主要領導審批同意。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資金使用要有經手人報賬員簽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監事長審核,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審批,鄉鎮政府(街道)包點干部簽字,包片領導審核,綜合中心會計審核,綜合中心主任審批,“三重一大”要經過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通過,報鄉鎮政府(街道)主要領導審批同意[5]。
5.6做好監督保障,完善財務公開制度
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監事會要履行好財務管理監督職能,“三資”使用情況要定期公開,重大事項及時公開。鄉鎮政府(街道)要定期開展村級分賬管理的督查和財務審計監督,及時解決分賬管理發現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平,吳丹,袁曉宇.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賬務分離勢在必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思考[J].農村財務會計,2019(7):11-14.
[2]馬金榮.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J].農業經濟,2012(2):57-58.
[3]何勁宏.探索分賬管理完善村級治理:上海市金山區金山衛鎮村級財務分賬管理的有益探索[J].農村財務會計,2019(7):46-51.
[4]王燕,陳琳琳,張瀛.加強村級會計代理記賬服務的思考[J].農經管理,2011(4):61-62.
[5]陳菊英,陳黎英,朱麗.關于規范村社分賬管理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農村經濟,2016(9):13-14.
作者:杜長友 單位:柳河縣安口鎮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