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茶文化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高校創新思維培養的影響因素
1.1培養創新思維的意義
從字面上來講,創新思維表示對原有思維方式的創新。具體而言,大腦將已經納入的若干信息要素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信息。相關研究發現,個體在創新思維活動需要充分調動自身的知識,因而也是對自身意識和主觀能動性的運用。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因此針對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要。具體而言,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以下意義:其一,滿足時展需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社會發展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和新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挑戰、解決問題,大學生不僅需要夯實自身的專業知識,而且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增強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創新思維,他們才能夠在新的環境下重新對自己進行定位,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方法。其二,滿足國家發展的需要。創新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向前發展的“動力因素”,因而可以說創新關系到國家的富強。大學生承擔著國家富強民主發展的重任,他們對于創新思維的掌握將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其三,符合高校教育改革的觀念。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創新思維的培養也被納入到大學生教育之中,高校教師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愈發重視。其四,有助于自身就業優勢的提升。當前社會上的大學生群體越來越多,人才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某些崗位甚至只有千分之一的概率才能進入。創新思維可以使大學生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贏得面試官的青睞;同時創新思維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工作培訓,投入到正式的工作中。
1.2高校創新思維培養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有著自發性和發散性的特點,他們在思考問題時能夠對已知信息進行深加工,并從多個方面思考問題,進而凝練出新穎的觀點。當然,在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影響因素:其一,教師牢牢把握課堂中心地位。近年來流行的“生本理念”提倡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這打破了傳統課堂上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很多教師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講解,他們往往不會給學生發言或交流的機會,他們的教學主要是純理論的講述。久而久之,學生會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甚至有可能一問三不知,這很顯然對于他們自身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不利的。其二,學生未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灌鴨式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他們即使對相關知識有所質疑,也不會進行提問或者和其他同學相互探討,這就導致他們對相關概念或知識的理解不深。如果無法發揮自身的主體地位,那么學習的主動性也會大大降低,這無疑會阻礙到創新思維的培養。
2高校茶文化教學對于大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作用
今年來,部分高校開設了茶學專業,同時還有不少學校設置了與茶文化相關的選修課程,這些專業或課程的開設都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我國茶文化,從而有效促進我國茶文化的傳承。當然,對于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而言,茶文化教學有著如下的作用:
2.1激發想象力
想象力的激發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正所謂“興趣才是學習上最大的導師”,學生只有對知識充滿好奇才能夠真正地發揮想象,并通過對事物的想象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茶文化有著千百年的悠久歷史,其在社會上方方面面都能夠得到體現。舉例來講,教師可以以“倒茶七分滿”為例讓學生思考“為何倒茶不能太滿”的原因,進而激發學生的思考。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會盡可能地發揮想象,將“倒茶七分滿”與茶人思想、茶俗禮儀以及茶杯的方便易拿等相聯系,最后據此得出相關結論。可想而知,通過茶文化的導入,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激發,他們看待問題時也能夠舉一反三,充分發揮創新思維。
2.2拓寬知識面
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更為綜合性的知識。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他們的所選專業往往過于細致入微,這導致他們的所學課程也會十分專業。然而,這種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會相應地縮小他們的視野,使學生看待問題時不夠全面。茶文化涉及到許多方面,茶文化課程也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在針對茶文化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能夠了解到古代以及現代歷史、南北方地理氣候差異、茶館平面三維布局、茶產業經濟管理、茶園觀光旅游特色、茶文學、茶道思想、茶俗等內容,這些內容涉及到很多方面,這對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寬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2.3促進互動交流
茶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茶文化更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以茶文化切入到高校創新思維的培養中,可以使學生對茶文化知識產生共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一邊講解知識一邊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對于茶文化的看法。同時在該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提出辯證的思考問題,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課堂討論之中。茶文化將學生聯系起來,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也會釋放內心,實現思維的碰撞,這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茶文化教學中,教師應該思考如何更為合理地將茶文化內容與創新思維的培養結合起來。因為只有相對合理的結合方式才能夠使創新思維的培養顯得不夠突兀,也才能夠使創新思維的培養工作變得更易被學生接受。具體來講,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式展開:
3.1運用茶文化錘煉創新思維
不少大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會對知識產生質疑,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他們會從互聯網或權威資料中尋找相關的知識證明心中的猜想,從而在該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觀點,他們通過這種相對獨立的思考方式會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在高校茶文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將古代茶文化與現代茶文化加以比較,讓學生運用新的思維方式(比如辯證思維)對其進行分析。在一些具有爭議的問題(比如“茶人”該不該從皮日休《茶具十詠》中剔除)上,教師不應該直接作出蓋棺定論的講解,而應該引導學生根據茶學典籍的原文進行理解,鼓勵學生積極打破原有的觀點。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對原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時還能夠對茶文化的嬗變和茶具分類方式的流變形成獨特的觀點。當然,對于茶文化的運用還需要立足于當下,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學生在進行創新思維活動時才能夠更好地找到參照物。
3.2從茶文化中提取創新精神
我們知道,茶文化之所以發展至今,其必定是在不斷地創新和變化中實現了向前發展。從千百年的茶文化中來看,其中不僅包含醫學、哲學、文學等內容,同時還涉及宗教思想、建筑設計、藝術理念等內容。這些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實現了自身的變化。比如以茶水的泡制為例,唐代流行煮茶法,茶葉和茶水一起放入鍋中煎煮,但是這種方法本身卻容易導致茶水自身香味的流失,而且過長時間的烹煮還會使得茶水口味受到影響。基于此,宋代茶人發明了沖泡的飲茶方式,制好的茶葉只需要置于杯底,然后用煮開的山泉水沖泡一兩分鐘即可,這種方式極大程度地保留了茶葉本身的風味,使茶水的味道更為純正。教師可以從茶文化中搜尋此類充滿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范例,并將其融入到茶文化教學之中,以此幫助學生認識創新意識的難能可貴,從而自覺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任彩霞,黃清音.提高在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探索[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9(1):50-53.
[2]王望妮.積極情感與創新思維———試談外語專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01,17(2):78-82.
[3]趙瑞芳,盛國軍,李彥.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調查與思考——以教學型院校大學生為例[J].職業圈,2007(6S):44-45.
[4]崔蕾.淺析新常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以輔導員工作為視角[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3-95.
[5]韓肖肖.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與對策分析———基于在校大學生視角[J].文存閱刊,2017(18):105-105
作者:李媛 單位: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公共外語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