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優化路徑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上市公司帶來了諸多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上市公司做好內部管理尤其是財務金融管理,對實現上市公司戰略發展目標尤為重要,甚至事關上市公司的生死存亡。雖然近些年上市公司對財務金融管理工作日益重視,但其中仍存在很多弊端。本文首先分析上市公司加強財務金融管理的意義,其次對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最后針對性地提出可行性較強的改進意見,以期為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
關鍵詞:財務金融;管理對策;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狀況良好,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愈發密切、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在上市公司間業務往來中,必然會牽扯到財務方面的問題,因此上市公司加強財務金融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同時提高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科學的財務金融管理可以降低上市公司運營風險,合理配置上市公司內部資源,為上市公司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1上市公司加強財務金融管理的重要性
1.1提升市場競爭力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我國市場經濟的形態也在產生變化,其表現為經濟增長漸緩、上行力道減弱,經濟發展出現了疲態,產業相對滯后[1]。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轉變經濟制度,著力引導上市公司優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助力上市公司由生產型向技術型轉變,使我國成為制造強國。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大環境,上市公司應積極推進財務金融管理模式在上市公司經營管理中的運用,使上市公司能更好地把握機遇,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并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內部資源配置,構建科學的管理機制,切實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1.2提高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
財務金融管理應從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目標出發,以實現金融管理目標為根本,推動上市公司有效使用金融工具來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從上市公司資產管理的層面來看,財務金融管理能夠優化資產管理的方法和內容,進而提升上市公司風險防控水平,提高上市公司經濟效益。上市公司在加強財務金融管理時,需充分結合外部大金融環境、經濟環境等,制定科學的經營策略、經營模式,并可通過將財務金融管理滲透于上市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目標、重大決策的制定過程中,從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產品生產、銷售等方面的質量,為上市公司贏得發展先機,使上市公司獲得全面發展。
1.3推動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上市公司的生存發展與外部環境息息相關,上市公司除了需要提升核心競爭力、提升經濟效益以外,還必須遵守我國相關政策、法規,確保財務架構的穩定性,進而使上市公司財務管理、金融管理更加科學、規范[2]。財務金融管理正是推動上市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推手,是一種需將上市公司內外部環境融為整體,進行全局考量的管理模式。可以說,上市公司在進行財務金融管理的過程,就是上市公司更好地遵守國家法規、適應經濟大環境、滿足市場需要的過程,是上市公司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
2財務金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傳統觀念困擾
上市公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頗多,尤其是經營模式、主營業務、財務金融管理體制等方面。一是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因受傳統經營理念的影響,偏重于上市公司的宏觀方面,而對于成本管理、銷售管理等方面大都重視不夠,如成本核算,絕大部分上市公司更加看重財務成本,而對于管理成本則關注較少,這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甚至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制定[3]。二是財務金融管理工作忽視了市場,資金來源單一,對銀行貸款過于依賴,所以受國家政策、市場效益等方面的影響較大,上市公司在運用貸款規避風險時難度較大,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上市公司的發展。
2.2資本結構不夠合理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直接決定著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水平及收益狀況,同時也對上市公司的信用造成一定影響,最終影響上市公司經濟目標的實現。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啟動融資的標志為向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此時上市公司的信用便十分重要。如果上市公司信用較差,則上市公司融資的時間會拉長、融資的金額會減少,對上市公司融資的影響巨大。如果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不夠科學、合理,那么金融機構必然會提高對上市公司的審查標準,上市公司的融資難度加大。同時,資本結構缺乏科學性,勢必會影響財務人員厘清金融管理與財務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而導致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在資本的屬性結構與期限結構方面存在問題,不同屬性的資本比例關系不合理,不同期限的資本比例關系不科學等,都將對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綜上可見,為了更好地將財務金融管理模式應用于上市公司財務管理,首先必須構建科學的資本結構。
2.3金融管理存在局限性
上市公司在財務管理中運用金融管理工具,或者是開展金融管理工作時,由于工作人員自身素質的不足,還會存在認知層面的問題。如認為借貸主體為銀行,認為上市公司金融管理僅為融資等,類似于這方面的問題都將影響、制約上市公司的實際金融管理工作的開展,無法對各類金融管理問題形成正確的看法[4]。從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角度來說,由于財務管理所涉及的金融管理方面的內容存在偏頗,導致財務金融管理的功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從上市公司風險管理的層面來說,上市公司在總結金融風險的原因時總是著眼于外部環境,而忽略對上市公司自身的審視,加之對政策的導向理解不透徹,致使風險防范的相關措施不能發揮作用;從上市公司的管理制度層面來說,由于上市公司金融管理與財務管理的相關制度未能有效關聯,并且在發展理念上不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因此上市公司不論是制定制度還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都無法保障財務金融管理模式的推進;從上市公司金融管理制度角度來說,上市公司無法及時、高效地了解客戶的相關需要,上市公司業務管理更不能與具體項目管理高度一致,最終導致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無效性大大提高。綜上可知,上市公司必須想方設法提高金融管理主體的能動性,以全面、高效的金融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對上市公司的推動作用。
2.4技術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并未組建專門的金融管理部門,并設置專門的管理崗位,配備專職管理人員,這導致上市公司資金未得到充分利用。上市公司未能充分認識到金融管理的重要性,財務金融管理方面的技術相對滯后,認為財務管理僅僅是日常的財務核算,而不重視財務數據的整理、分析,導致金融管理無法發揮對上市公司發展的推動作用[5]。上市公司內部財務計算方法無法及時更新,導致落后于信息化的市場,財務管理技術水平亟待提升,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亟須升級。滯后的財務管理技術,勢必會影響上市公司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因此上市公司在面對各種風險時無法做出及時、準確的應對措施。而財務管理技術的落后,也勢必會影響上市公司內部資金的調動,即使上市公司能夠發現良好的發展機遇,但由于資金調動程序繁瑣,所需花費的時間較長,必然會錯過發展良機。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將閑置資金充分利用起來,并通過技術手段予以投資確保資金保值,那么實際上就是一種變相的貶值。
3財務金融管理工作的強化之路
3.1創新財務金融管理理念
第一,轉變傳統財務金融管理理念,不要以擴大規模為目標,而是將創新理念融入財務金融管理中,立足上市公司自身實際,切實提升管理效率,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根據上市公司的主要業務結構和財務結構,尋找風險防范效果最佳的機制。第二,構建多元化管理模式,將人本主義作為財務管理指導思想,將財務金融管理各種可控資源充分開發出來,組建一支專業素養高、綜合水平高的管理團隊,以高水平的財務金融管理來應對市場競爭的挑戰。根據市場需要和發展趨勢適時調整經營戰略,以科學的經營理念和高效的財務金融管理,來推動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第三,創新財務、資金、人員等上市公司各方面管理的形式和內容,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金融管理水平,對于成本控制等給予高度重視,構建系統的財務金融管理體制,提升上市公司競爭力,使上市公司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6]。
3.2構建并優化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
上市公司各類資本的比例及價值構成,就是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上市公司實施金融管理的基礎,也是上市公司實施財務、金融管理活動的重要途徑。因此,上市公司要想構建完善的財務金融管理模式和體系,必須首先根據財務金融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內部資本的屬性結構與期限結構,以使資本結構符合財務金融管理的要求,提高上市公司資產管理內容、流程和目標體系的規范性,為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活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上市公司在構建資本結構時,還要充分考慮稅收政策、信用等級、行業發展大趨勢等因素對資本結構所產生的影響,以明確資本結構的標準和目標,在此基礎上借助存量、減量等多種途徑來實施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調整,并將其作為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隨著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完善和科學性的提高,上市公司的安全等級必然大幅提高,信用等級也隨之上升,而上市公司金融管理水平也會得到有效提升,這就使上市公司的財務金融管理形成了良性循環。
3.3提升財務金融管理的水平
第一,上市公司應全面認識金融管理主體的作用,促使上市公司融資渠道多元化,從僅能通過銀行來融資的觀念中走出來,并將其擴大到各種新興金融機構中去,充分利用龐大的社會資金,來充實上市公司融資的深度和廣度,全面構建金融管理的內容、目標及體系,將財務管理相關內容融入金融管理中去,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加強上市公司財務金融管理,創新財務金融管理體系[7]。第二,構建相應的財務金融管理制度,從而為財務金融管理效用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將財務金融管理融入上市公司管理的每個環節中,使財務金融管理成為確保上市公司穩定、推動上市公司發展的重要推手。上市公司在制定財務金融管理相關制度時,需采取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經營模式,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及上市公司規章制度的要求,立足上市公司實際情況,明確財務金融的相關內容,確立財務金融管理的方向和目標。第三,依照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目標的相關要求,確立財務金融管理的目標,并將財務金融管理融入上市公司經營的各個部分和環節,從而充分發揮財務金融管理對上市公司的保駕護航作用。
3.4升級財務金融管理技術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信息科技也不例外,雖然為上市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但同時也導致上市公司財務風險越來越復雜。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財務風險預測水平,確保將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及時化解。提升財務金融管理技術水平,還能降低上市公司運營成本和管理效率[8]。上市公司通過開發信息系統和提升管理技術,不但提升了金融管理的水平,還有助于擴大業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提高財務管理技術,在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優勢的同時,也相應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違法成本,使上市公司的財務金融管理更加規范。不論是規章制度還是監管制度,其所發揮出來的監管、警示作用,都有助于上市公司財務管理效率的提高,減少會計核算失真現象,避免資源浪費,對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非常有利。
4結語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作為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要求,立足上市公司自身實際,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承擔起社會責任。目前,財務金融管理對于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來說,仍是一個新鮮事物,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我們有理由相信,財務金融管理理論必然會持續完善,上市公司也必然能夠根據實際操作中的具體問題,不斷革新財務金融管理體系和模式。
參考文獻
[1]欒佳銳.金融周期、擴張戰略與上市公司財務危機[J].財經問題研究,2021(4):105-106.
[2]康書生.客戶非財務特征的金融排斥結構對家庭財產差距的影響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0(12):131-132.
[3]夏曉蘭.上市公司金融化、媒體監督與財務風險[J].金融論壇,2020(11):119-120.
[4]臧秀清.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對財務風險影響研究:基于內部控制的實證檢驗[J].會計之友,2020(10):126-127.
[5]王竹泉.我國實體經濟短期金融風險的評價與研判:存量與流量兼顧的短期財務風險綜合評估與預警[J].管理世界,2020(10):105-106.
[6]袁敏.金融資產分類與減值變化對保險公司財務的影響分析[J].財會通訊,2020(9):110-111.
[7]周劍南.金融化對上市公司未來財務狀況的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20(9):127-128.
[8]楊有紅.實體上市公司擴大金融活動能夠降低財務風險嗎?[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9):118-119.
作者:仇小微 單位:江蘇海洋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