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財政財務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加強財政綜合預算
(一)轉變觀念
“單位的收入就應該是單位的錢,單位的錢自然就應該單位來用”。這是我國的一些單位、部門在長期的發展中所形成的一種陳舊觀念,如果實行綜合預算,一些部門就會受到其他部門的約束或影響。因此,在對綜合預算的認識上,一些部門難免會落后。鑒于此,在實施財政部門綜合預算時,首先需要鎮政府專門召開動員大會,要求各部門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嚴肅紀律、優化管理等,以使綜合預算的順利實施得到保障。同時,還應當充分利用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宣傳媒體,將財政綜合預算的實施意義進行宣傳,使大家廣泛認識到加強部門財政綜合預算的必要性,轉變傳統的陳舊財政績效觀念。
(二)精心算賬
為了使財政綜合預算的方案能夠切實可行,鎮財政所應當始終堅持“分工負責、集體研究、統一領導、精心算賬”的原則,以使預算的編制工作能夠落到實處。
1、自報部門年度收支預算
在每一年的第四季度,財政局都會下發財政預算的要求文件,對各部門第二年的部門綜合預算的編制方法和編制要素進行布置和規定,將各部門的年度收支預算自行上報。
2、調查財政局組織人員
根據財政政策的相關規定,與部門的財政實踐相結合,將部門的年度目標收入計劃進行核定,調查財政局組織人員。將在上級所出臺的政策中被取消的收費項目、規定要調減的收費標準、上年完成的收入中有一些一次性因素存在等情況減少,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出高于上年所完成收入的部門收入目標計劃。同時,督促各科室對相關部門的經費開支情況如人員類別、業務需要、工作范圍等進行核定,對財政局組織人員的開支也納入到精心算賬的范疇。
3、匯總初步核定收入和年度支出預算
根據量力而行、穩妥、積極的原則,由財政局對初步核定收入和年度支出預算的匯總進行集體研究,并加以修正,核定初步的方案之后將結果反饋給部門,并征求不同意見。對有意義得意見進行采納后再一次匯總、修正,然后將最終的方案匯總上報到縣政府等逐級審批,得到批準后就執行,執行時各單位將其分解,細化到各部門。
(三)下達預算
當年度綜合預算得到批準后,鎮財政所應當立即召集所內各部門財務科長、主辦會計等參加工作會議,正式下達財政綜合預算管理,加強收支預算,進而加強財政綜合預算。
二、加強財政監督管理
(一)監督檢查
1、完善財政財務管理制度
其一,將鄉鎮財務的開支制度加以完善;其二,凡是鄉鎮投資建設的項目,都需要科學的處理,并且按詳細程序報以審批;其三,將鄉鎮干部的福利待遇、獎金津貼等進一步規范化以及招待費規范等;其四,加強會計工作力度,爭取做到財政票據健全,落實內控制度、收支兩條線等有關明文規定。
2、加強工作指導
作為上級財政部門,需要加強對于鄉鎮財務的領導與組織,要明確監管職責,并且積極著手指導鄉鎮財政監管工作。
3、建立信息通報、反饋機制
在鄉鎮,需要建立出信息通報制度,及時的將鄉鎮資金的管理方法以及撥款的相關文件以抄送的形式送達到各個監督以及財政部門,以方便其了解鄉鎮財政的詳細情況,確實的擔負起財政的監督工作。
4、加強鄉鎮財政監管能力建設
其一,將鄉鎮財政職能加以健全,選取具有高素質的干部充實到鄉鎮財務隊伍當中來,從而完善機構人員的有關管理;其二,加強市縣一級的財政監督,合理的保證財務監督工作得以正確的開展下去,從而確保監督檢查的質量得以提高。
5、著眼規范,加強收入監管
其一,明確稅收的實際歸屬,加強稅收源頭的監管,在摸清楚稅源底子的情況下,著力與協商稅收的實際歸屬,為以后的稅收監管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二,加強鄉鎮與稅務機關的交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網絡資源共享,從而達到財政與稅收機關同時治理稅收的目的;其三,建立、完善鄉鎮財政監督機構,配備出專門的人員負責稅收的征管以及稅源的監管工作,做到及時的、全面的控制鄉鎮稅收。
(二)投資評審
財政監督管理的投資評審具備獨特的專業技術,這是其最顯著的特征。財政投資評審將工程造價、經濟分析、財務會計等專業技術有機結合,對具體的項目進行具體的綜合評審,增加了鎮財政所在投資項目管理及監督上的專業水平和技術支撐,使項目行業的規范成功、科學地與財政政策對接,強化財政監管手段的多樣化、科學化、有效化、專業化。
財政評審所獨有的這一特征,體現了其與財政常規監管手段、機構的本質區別。財政投資評審機構作為財政部門內設的事業單位,是將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投資評審業務從有關處室中分離出來,主要承擔財政投資項目的概預決算審查等技術性工作,是財政實施基本建設支出預算管理和監督的重要環節。財政投資項目呈現來源多樣化、工程技術復雜化、評審難度不斷增大的特點,對財政投資項目實施全面評審,只有及時、有效、充分、真實地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和資料,進行全面的、定量的技術性評審,才能實現財政投資評審對財政投資行為進行規范,切實提高財政投資效益的重要作用。通過提供專業技術評審,圍繞部門預算改革,建立先評審,后下預算、先評審,后招標、先評審,后撥款、先評審,后評價的制度,使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化、規范化。
三、加強財政制度建設
健全與完善財政的內控制度,從而加強財物的管理,逐漸完善鄉鎮資金管理、監督以及獎勵機制,確保國有資產能夠保值增值,而對于部分已經被證明了能夠有效的實施下去的財政制度,例如招標,投標的管理、專控商品的申購等等已經得到了公開,并且需要堅決的執行完善監督、監管機制,不斷的加強預算監管。
其一,對于鄉鎮的預決算的編制執行檢查力度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將鄉鎮收入的基礎加以扎實,進一步的細化與量化支出結構,然后再科學的管理鄉鎮預算的編制;其二,對于預算的調整以及追加都需要履行真正的審批程序;其三,做好預算收支工作的透明度工作,將鄉鎮監督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然后加強對其的審查與監督工作;其四,嚴格的控制鄉鎮財政,盡力避免無預算的資金撥付以及超多預算的資金撥付;其五,有機的結合鄉鎮經濟責任審計與預決算的執行實際情況,將績效的實際情況與預算的有效執行作為干部政績評定的重要依據。
四、加強財政內部管理
(一)營造內部管理環境
對于整個財政工作來說,內部管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作為領導者需要重視內部管理,并且全力支持負責這一塊的員工開展好內部管理工作,極力的為內部管理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開展環境。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首先,要要求領導能夠重視內部管理工作,做到經常的監察、督促;其次,做好積極帶頭作用,為其他干部、員工做好表率作用;最后,面對違章違紀要嚴格監察,不能徇私舞弊。只有將內部的管理環境跟上市場經濟的實際需求,才能夠帶給財政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規范內部管理活動
相比其他管理活動,財政的內部管理就相對復雜了許多,但是真正的做起來還是有章可循。抓好內部財政工作,需要照章辦事,不能夠隨意的操作和違規。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來認清財政內部管理工作。
五、加強財政收入征管
首先,需要加強財政收入的預算管理,做好對預算內外資金收入解繳,入庫及財務會計制度執行和票據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積極培植骨干、穩定財源、提高收入質量,切實保證財政收入真實、可靠、尤其是預算調整和執行的程序性接受當地人大的監督和控制;再者,要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嚴格實行財政專戶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并按規定及時,全額上繳國庫或財政專戶,不能私設小金庫,坐收坐支,建立健全各種票據的領發使用。繳銷和保管制度;三,深化非稅收入管理改革要淡化非稅收入歸部門和單位所有的傳統觀念,建立政府非稅收入新理念,明確非稅收入“其所有權屬國家,使用權屬政府,管理權屬財政”,將部門履行政府職能收取的全部財政性資金納入財政管理,實行綜合預算,統籌運用。
六、加強財政支出管理
(一)規范項目資金撥付程序和核算方法
各部門需撥付到鄉鎮的的預算內和政府性基金中安排的項目姿金,由部門提出資金分配方案,縣財政審核后下達指標,縣財政根據下達的指標數直接撥付到鄉鎮支出戶,由上級補助或縣財政預算內安排給村或企業的項目資金,縣財直接撥付到村級財務中心賬戶或企業賬戶。各部門需撥付到鄉非稅收入中安排的項目資金,由部門填寫“非稅收入財政撥付申請單”,由財政直接撥付到各鄉鎮支出戶。各鄉鎮撥付到村的政府性基金、非稅收入中安排的項目資金,由鄉鎮填寫“非稅收入上繳下撥申請書”,財政直接撥付到村級財務心帳戶。各鄉鎮收到項目資金后,鄉財縣管的單位由核算中心記撥入經費,其他鄉鎮也要記撥入經費,不得掛暫存款科目,支出時記經費支出。由縣財政直接撥付到村級財務中心或企業帳戶的,鄉鎮憑財政給的代撥款憑證和相關支出發票借記經費支出,貸記撥入經費。通過這樣規范后,減少了資金的撥付環節,提高了資金使用的效率,同時也規范了核算方法。
(二)嚴格控制接待標準
在原來實行“兩單一票”、一餐一報、內部通報制度的基礎上,實行全年招待費列支標準從預算上進行控制,預算編制是規定一個招待費占公用經費的比例。四是以公務員津補貼改革為契機,平衡全鄉鎮的收入差距。我縣新的公務員津補貼發放標準已并執行,所有行政公務人員的津補貼,發放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每個單位的發放標準進行發放,年初縣政府要組織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對各單位的津補貼發放數進行監督檢查。對未按照規定巧立名目、濫發或超標準發放津補貼的,按有關規定對單位主要領導要給予必要處罰。
七、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一)控制公用經費支出
深化鄉鎮各個部門的預算改革措施,建立并且完善出一套具有標準化的財政支出體系,做到對于公用經費的嚴格支出控制。其一,參照額定標準,結合鄉鎮的實際經費情況,按照實際的規模以及智能提供公共服務;其二,給予適當的定額補貼;其三,給予鄉鎮中個別的小型企業一定的公費作為保底。
(二)加強財源建設
想要解決鄉鎮財政困難的最有效的途徑在于積極發展鄉鎮經濟、不斷的壯大鄉鎮經濟實力以及財政來源。其一,有效利用財政杠桿,從融入,投資資金、政策的傾斜、扶強促小等方面大力發展鄉鎮經濟實力。堅持鄉鎮的“智力型引入”和“資金引入”的有機結合,著力發展具有高科技、大規模的企業,從而使實地型企業得以快速度的發展;其二,不斷的提高鄉鎮各個方面的服務水平,樹立出“服務至上、服務優先”的鄉鎮品牌,從而提升企業園區的綜合水平;其三,作為領導,需要積極的引導鄉鎮農民挑戰相應的產業結構,逐步的推動農業向產業化的經營方向發展,并且推動農業向著專業合作發展,從根本上的促進農民經濟增收,其四,積極發展鄉鎮的地區優勢。
(三)強化財政監管力度
深化鄉鎮的財政監督政策,著力化解財政風險,將鄉鎮的財政監督延伸到預算編制、收入解繳、資金撥付、使用管理等環節當中去。對于機關事業單位,則需要做到集中的管理與記賬,并且將經費使用的審批手續做到嚴格的把關,對“三項費用”與辦公經費等,做到鎮長“一筆制”的費用報賬制度,從而有效的將部分濫發經費、財物的現象控制住。對于使用預算之外的資金,則需要經過書面的申請,只有在財政深入了基層過后,掌握了第一手的資料,才由單位填寫申請表,然后再逐層審核,最終由鎮長簽署協議后,才進行財政撥款。
總之,在當前金融市場開放的條件之下,鄉鎮政府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弱,故其增加政府開支最終導致財政績效惡化的激勵進一步的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