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
1.外部因素
企業整體經營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如果企業不能及時地適應外部環境,作出正確的決策,很容易產生財務風險。企業財務財務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市場環境、經濟狀況、國家政策和法律的變動、信貸、銀行利率和匯率變動以及資源環境等方面,這些變動都會對企業財務管理造成影響。并且,外部因素是很難預測的,比較復雜和多變,一旦發生不利因素必然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當前,許多企業由于對外部環境的分析和適應能力較弱,很容易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產生。
2.內部因素
(1)風險認識不到位。一方面,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的重視程度不夠,一些財務管理人員缺乏較高的警惕意識,對財務風險缺乏慎重考慮,這樣會增加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在制定戰略決策時,沒有對財務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預估,許多企業還存在領導說了算的情況,使得企業決策在很大程度存在風險隱患,不利于企業穩定發展。
(2)資金結構不合理。企業資金結構主要是指企業資金權益與負債的比例關系。一些企業在融資方面等存在錯誤,就會出現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的情況,負債資金比例過高,使得企業財務負擔過大,在償債能力有限的前提下,企業必然會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
(3)財務管理不科學。企業財務管理要想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還需要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相會協調和配合,需要有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做保障。當前,多數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一個很大因素就是自身的財務管理不夠科學,財務工作不夠規范,缺乏有效指導,企業的生產、銷售、財務等部門之間溝通和交流不足,內部關系混亂,沒有實現統一協調管理,使得企業預防和控制財務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
(4)監督機制不健全。企業預防財務風險發生必須有相關的監督機制做保障。許多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企業自身在監督機制上不健全,對財務工作缺乏全面的監督,導致財務工作中存在風險隱患。當企業財務一旦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形成反饋并采取應對措施,對相關責任人員的獎懲力度過低,財務工作人員缺乏嚴格的紀律性,責任意識淡薄,很容易出現財務問題。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策略
在多變的市場經濟活動和宏觀環境下,企業管理者必須加強財務防控意識,要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進行全面的分析,從宏觀外部環境和微觀內部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到企業整體實力,科學地制定決策。同時還要對決策進行風險預估,分析其給企業帶來的收益和風險比例,針對財務風險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在有序地執行決策。另外,在企業財務風險發生時,要針對風險因素采取有效手段進行控制,要保證財務風險對企業造成的損失降低最低。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要提高自身的風險防控意識,對企業財務存在的風險隱患越早發現越好,這樣能夠更好地規避風險。當財務風險發生后,要有風險控制意識,根據事先制定的防控措施,針對風險進行合理的調整,有效地處理好企業因風險發生帶來的損失,維護企業穩定運行。
2.提升企業籌資以及投資的科學性
從企業籌資的角度講,企業要從自身的負債能力出發,對籌資的收益和風險進行科學分析,選擇合理的籌資方式,減少籌資風險。一般情況下,企業資金不足時,往往會通過發行股票、債券或者向銀行借款等多種方式來進行籌資,其中風險最低的是發行股票,企業償還期限較長,但是對企業的實力要求也高,否則所籌到的資金一樣有限。發行債券和銀行貸款也需要面對利率風險因素,并且融資難度較大,所以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從而提升籌資的科學性;從企業投資的角度講,應該對投資項目做好合理的評估,而且企業在投資中盡量采用多元投資的方式,分散投資風險,保證資金流動。
3.完善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
企業的經營管理需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促進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防控。一是要完善決策機制,從企業的綜合實際出發,保證決策的程序化和全面性;二是要完善責任機制,要保證財務管理責任到人,對于違規人員要嚴格追究責任,進行處罰;三是要完善激勵機制,要促進財務管理人員工作水平的不斷提升,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分析能力;四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要對財務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嚴格監督,做好財務管理隱患排查。
三、結束語
企業在發展中,必然會面臨各方面的財務風險因素。為了避免財務風險對企業造成嚴重損失,就需要從防控意識、管理制度、籌資和投資等方面進行完善和改進,從而實現對財務風險最優化的防范和控制。
作者:王憶濛 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