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并購成了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實現產權重組、防范市場風險、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市場經濟環境的多變性和復雜性,以及企業管理層認識局限性、并購手段單一性,使得眾多企業在并購過程中也伴隨著重大財務風險,甚至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阻礙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此,本文從企業并購的動機出發,淺談并購活動中的風險類別,并對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化、有效化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企業并購;財務風險;防范
一、企業并購的動機
并購是一種企業間的合并和收購行為,是占據市場優勢地位的企業為擴大經營規模、優化資源配置而采取的一種獲得其他公司所有權、控制權的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類動機。一是通過企業并購擴大生產規模,整合生產性資源,降低生產成本,形成產業集聚優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二是通過企業并購實現人力資源整合,集中企業人才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占據市場先機,形成品牌效應。三是通過企業并購擴大經營范圍,彌補企業市場服務對象單一的缺陷,分散行業競爭風險,實現多元化戰略發展目標。四是通過企業并購規避融資難題,給予業績良好型中小企業擴大規模、獲取投資的機遇,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類別
(一)估值風險估值風險是指對所收購企業的市場估值與實際價值產生較大差距,一般表現為預估價值遠遠超過實際價值,給并購企業帶來財務損失,甚至影響其正常經營活動,阻礙其持續健康發展。當前企業常用的估值法是現金流量法和凈資產法這兩種,主要是通過企業財務報表和經營盈利能力來評估其市場價值,再加之這兩種方法對現金流和貼現率的預估存在較大偏差,也就不可避免給企業并購帶來財務風險,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融資風險在企業并購過程中,大多數企業的自有資金不能支持其完成并購活動,還需借助外部融資來推動并購的順利進行。然而單一的融資方式或許也不能保證并購順利,這就需要采取多元化融資方式。當然,融資風險主要表現為供應風險、結構風險兩種。資金供應風險是指并購企業在并購活動中能否提供足夠的自有資金或者籌措資金,如果并購資金供應不足、不及時或銜接不當,就會引發財務風險。資金結構風險是指并購企業通過股票、債券等多元化方式獲取的融資,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并購企業原有的資本結構,引起企業短期資本、債務資本、長期資本間的較大差異,也會給企業財務風險。
(三)整合風險在企業并購活動中,獲取目標公司的生產經營控制權是重要一步,后續還將對所收購企業進行整合,包括資源整合、人員整合、財務整合、經營整合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這關系到并購的成效,可以說是極其關鍵的環節。然而,財務整合又是整合環節的核心內容,是保障財務協同效應的關鍵,是企業并購的重中之重。
(四)支付風險支付風險是指在企業并購中與資金流動和股權稀釋相關的資金使用風險,它又與融資風險、估值風險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它是在企業通過配股籌資、售股集資的資金籌措后,引起現金支付工具變現能力波動變化的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會引發財務風險,阻礙企業的正常發展。
三、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分析
(一)市場信息不對稱企業并購成功的前提是準確合理評估目標企業的市場價值,以便更好地判定企業自身的并購能力。但是,在實際并購活動中,目標企業與并購企業之間常常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以此使得目標企業的市場價值被過高評估,也間接地給并購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一方面,因為對目標企業缺乏充分足夠的論證,不能準確發現目標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狀況,不能準確辨別各類潛在風險,以此給并購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另一方面,因為對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過分依賴或分析不足,對財務報表中部分內容虛假、虛構問題以及經營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問題未能進行準確、合理評估,以此極易引發財務風險,導致并購失敗,甚至影響并購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缺乏系統評估在并購活動中,并購企業不恰當的價值評估方法會導致評估失衡,也就是對目標企業的估值過高。高額的成本支出會加重并購企業的生產經營負擔,也會影響預期的評估收益,導致并購企業利益受損。同時,由于部分中介評估機構多關注歷史數據,對新興實時數據關注度不夠,對非財務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不足,以此評估的未來市場價值也就自然不準確,也就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
(三)財務整合不力財務整合的成效決定了企業并購的成功與否,影響著并購企業的發展態勢。當前大多數并購企業在財務整合階段常常采取的“全權接管”這一方法,對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和接管,隨之也承擔著目標企業的相關性債務。而對目標企業的債務問題,一些企業往往簡單采取的是定額償還的方式,對債務未進行充分論證計算,一方面,會給企業帶來債務危機,另一方面,也會影響目標企業的生產經營伙伴關系,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四)缺乏標準化支付在企業并購活動過程中,不合理的資金支付方式會引發資金流動性風險,給企業發展帶來重大阻礙。一般支付工具包括現金支付、股權支付、混合支付這三種,但是當前眾多企業往往采用的是以現金支付為主,股權支付為輔的支付方式,并且現金、股權分配比例也不合理,進而導致企業后期出現財務風險。
四、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防范
(一)科學合理估值,確定目標企業價值并購企業應該充分完整收集目標企業的相關性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資產狀況不實,也應科學合理評估目標企業的市場價值。首先,要選擇恰當的估值方法,通過對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重點分析調查,從市場地位、財務狀況、營業利率、債務風險、發展潛力、市場前景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評估,從而確保目標估值準確合理。其次,要聘請客觀公正的中介機構,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等多種機構,對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進行綜合分析,降低目標估值的偏差性,提高估值水準。最后,要安排相關人員對目標企業的財務報表以外的情況進行調查,合理利用市場了解目標企業的未披露信息,避免因經驗不足或相關規定不清楚等因素影響估值的準確性,從而保證目標估值科學化、合理化。
(二)拓寬融資渠道,確保融資結構合理并購企業應當制定科學完善的融資制度,以此防范化解融資風險、拓寬融資渠道,確保融資結構合理化。為此,在制定融資制度前,并購企業應當全方位考察各類融資方式,有效分析各渠道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從而制定科學有效的融資方案,確保企業并購活動順利進行。同時,并購企業的自有資本、融資資本、債務資本、權益資本之間的結構比例也需要進行合理化、科學化的配比,以此確保融資的安全性、多元性,推動企業并購的重組、整合順利實施,促進并購企業的持續發展。
(三)妥善處置資產,多元經營分散風險現金流動性對于并購企業而言是尤為重要的,通過財務整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現金流短缺的境況,這就要求并購企業須及時有效處理與企業核心業務不相關的資產。整合目標企業的固定資產、短期資產,轉移分散不良資產風險,以此提高資產利用率、投資回報率、市場競爭力,促進并購企業的持續高效發展。同時,并購企業還應通過多元生產、多元經營、多元投資、多元籌資的方式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減少企業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影響因素,保證生產經營活動的連續性、獨立性、盈利性,推動并購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澤琴.論企業并購的財務風險及其規避[J].國際商務財會,2018(12):39-41.
[2]劉敘辰.企業并購風險分析及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6.
作者:徐慧 單位:廣西建工礦業有限公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