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戲曲演唱技巧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傳統戲曲歷經上千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獨有的演唱技巧,且藝術風格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在我國藝術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我國現代聲樂的持續發展過程中,其與中國傳統戲曲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是在演唱方面,這使得二者能夠更好地實現協同發展。對此,本文將詳盡闡述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狀況,并結合實際情況來探析中國傳統戲曲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中國傳統戲曲;演唱技巧;民族聲樂演唱;運用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歷史久遠,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形成獨有的演唱技巧,以此為基礎,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的民族聲樂應運而生,故中國傳統戲曲與民族聲樂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傳統戲曲的演唱技巧對于民族聲樂的演唱有著重大意義,應該重視這些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中的運用。
一、中國現代民族聲樂發展的實際情況
(一)中國民族聲樂借鑒西洋美聲唱法
從演唱方式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變得愈加頻繁。現代民族聲樂不僅具有傳統聲樂的民族性,而且又不失西洋美聲的部分特征,在部分西洋樂器引入到中國過后,中國民族聲樂對其表演方式以及風格有所借鑒,再者,伴隨著我國聲樂的持續革新,帶動民族聲樂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二)傳統民族聲樂的韻味有所缺失
中國戲曲發展到現在,許多傳統民族聲樂的內容均有所缺失,以前的韻味也明顯有所不足。雖然現代民族聲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并沒有完全掌握到傳統戲曲的技巧,很多內容明顯沒能繼承下來。這就像表演者在進行表演的時候,所有的場景準備工作均做得很好,但是部分演唱人員僅僅是帶著謀生的目的來進行表演,而觀眾也只是把該表演視為一場娛樂活動,這時戲曲所蘊含的精華內容被人們所輕視,現代民族聲樂中有關傳統戲曲的元素也將變得越來越少。雖然這種類型的民族聲樂理解起來更加輕松,但是其所富有的韻味變得更少,進而會阻礙到現代聲樂的發展。
二、我國傳統戲曲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具體使用
(一)咬字發音
在我國傳統戲曲演唱過程中,演唱者的咬字發音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反應其演唱水平。在實際演唱過程中,演唱者要注重每一個字的發音,并遵守普通話的發音標準,需要在咬字發音過程中盡可能將音色和音域區分開來,這樣有助于改進和完善戲曲內容,同時還可以增強戲曲的韻味。在演唱過程中,要避免出現音包字和字包音的情況,音包字會使吐字比較模糊,字包音會出現有聲無詞的狀況。字音主要分為聲母和韻母,其中聲母決定著字音是否正確,而韻母則決定著聲音是否動聽。[1]在戲曲演唱的咬字發音中,演唱者要注意在口咽處咬字,此時發力不能過猛,要精確安排好字的頭腹尾,進而確保戲曲演唱的水平不斷提升。比如在《北京頌歌》中,如果在“帶領我們奔向美好的前程”這句中選用“硬咬硬收”的方法來演唱“程”字,那么則可以很好地展現出演唱者果斷剛毅的演唱風格。
(二)吐字行腔
字是腔的構成部分,而腔是字的處理結果,字正腔圓和聲情并茂是我國傳統戲曲演唱中必須遵守的原則。[2]“字正”則是用來表示口腔形成以及位置的精準程度,“腔圓”則是用來表示聲音共鳴處并沒有出現偏差,演唱者在進行戲曲演唱時,應該盡量做到這兩點。在發音前,演唱者要積蓄好力量,從而確保釋放過程中氣息能夠到達預定位置。此外,為了確保演唱的歌曲體現出一些感情色彩,則可利用斷腔、拖腔、連腔、哭腔以及笑腔等技巧。比如在蒙古族民歌《牧歌》的演唱中,演唱者就頻繁使用戲曲中的連腔技巧,使歌曲表現得愈加完美。
(三)風格韻味
抑揚、頓挫、吞吐、收放、濃淡棱角、勁頭,這些都是戲曲演唱的重要組成部分。[3]由于不同地區的文化不同,其字的發音、語調也有著一定的區別,致使情感表達也有所差異,從而形成不同劇種的風格,構成自身的演唱派系,促使民族聲樂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不斷增強。對于《紅樓夢》中的曲目,唱腔主要是選用拖腔這種方式,往往給人一種歷經世間滄桑的感受,再者也能夠很好地襯托出該劇的背景。
三、結語
歌唱這種藝術形式較為繁雜且系統,在實際表演過程中,其對于技巧的運用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多樣化的演唱形式有助于促進我國現代民族聲樂的發展,在運用演唱技巧過后,現代民族聲樂明顯取得了重大進展,要想確保我國現代聲樂演唱藝術能夠獲得長遠發展,還需不斷汲取傳統戲曲的精髓。
參考文獻:
[1]肖玲.傳統戲曲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中的運用與借鑒——以創作歌曲《梅蘭芳》為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21-23;
[2]史沙利.試論中國傳統戲曲演唱技巧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15(08):98-101.
[3]王梅.《彌賽亞》研究系列三——《彌賽亞》女高音分曲演唱技巧的訓練方法和教學意義[J].戲劇叢刊,2013(02):54-57.
作者:張藍芳 單位:陜西省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歌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