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戲曲進校園意義與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課程思政”教育思想于高校教學中廣泛普及的今天,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美術、音樂等藝術學科教學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其中戲曲文化本身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與人生哲理,是構建優秀校園文化,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依托。本文從“戲曲進校園”的視角出發,對其現實意義與開展策略進行了深入探析,以期在豐富學生戲曲文化知識的同時,以戲曲文化影響和教育學生。
【關鍵詞】高校教育;戲曲進校園;意義;策略
戲曲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戲劇形式,本身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歷經漫長的發展歷史后,戲曲逐漸分化出京劇、呂劇等眾多劇種,并且形成了多樣化的表演藝術形式。但是無論是哪種戲曲種類,它們都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高校作為傳承與發展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基地,校園文化建設不應單單停留于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還要發揮自身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功能。通過推進“戲曲進校園”工程,學生可以在對戲曲這門傳統文化藝術形成深刻認識的同時,還能了解戲曲藝術背后所包含的優秀民族文化內涵,同時這也為學校開展美育、德育等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路徑和突破口。
一、高校推進“戲曲進校園”工程的意義
(一)有助于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與精神的凝聚體,是實現民族振興與國家繁榮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為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系,需要有效發揮文化引領社會發展以及教育人民的功能。其中高校校園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現代高等教育領域所擁有的道德規制、價值理念、文化觀念等精神形態共同構成的一種文化氛圍,也是高校的靈魂所在,在增強高校師生凝聚力,樹立良好高校形象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換言之,校園文化本身是一種具備教化功能的無形教學元素,本身的藝術特色、育人特色等特征非常顯著。高校校園文化的構建需要形成多元化的文化結構,新潮流、新時尚或新風氣等都無法徹底脫離傳統文化而存在。離開了傳統文化的根基、品位與格調,任何風潮、時尚與風氣等都會顯得庸俗而乏力。通過在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有效融入傳統戲曲藝術,學生可以擁有更多的路徑去學習和感受戲曲文化藝術的精髓與魅力,同時學生可以完全沉浸在戲曲作品所創設的氛圍與情境當中,這樣更有利于激發他們了解與學習戲曲文化藝術的興趣。與此同時,高校學生在對戲曲文化藝術進行體驗的過程中可以對其中包含的豐富情感與美的元素等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這可以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審美力,以及培養自身良好的民族情感與文化自豪感,這也有助于豐富高校校園文化生活。
(二)有助于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高校教育課改進程快速推進的今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課改的根本出發點,其旨在將學生培養出符合時展以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中國戲曲本身包含著豐富的戲曲藝術文化,如在人物性格塑造、情節設計、舞蹈表演、音樂旋律、服飾及化妝等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審美元素與美的魅力,這些戲曲元素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感、審美心理、審美態度以及審美價值觀念。比如,在現階段的國家建設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為核心的戲曲劇目,如關于弘揚正義,熱愛民族、孝敬父母的戲曲作品眾多。通過推進戲曲進校園,學生可以在體驗和學習各種戲曲作品的過程中學習到這些戲曲作品背后包含的人生價值觀念,這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促使他們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高校可以將那些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的戲曲作品引進校園,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戲曲藝術的熏陶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培養其積極樂觀的意志和精神,助力其塑造健全的個性、人格,保證其“智”與“品”的同步發展。
(三)有助于傳承優秀的傳統戲曲文化
戲曲文化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本身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與心理的載體,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見證者,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乃至全體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需要持續傳承與發展下去的。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人們的審美觀念、娛樂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等相較于以往都發生了較大改變,尤其是在現代多元思想與文化的沖擊下戲曲這種傳統文化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不再是國內主流的戲劇文化,甚至許多劇種已經面臨著瀕臨失傳或滅絕的困境。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傳統的戲曲文化,離不開廣大觀眾的支持,但是如果觀眾無法欣賞戲曲這種獨特而高雅的文化,那么戲曲改革必然不會成功。而高校是進步文化誕生、傳播與發展的重要陣地,將戲曲引入高校教育中可以使更多的高校學生對戲曲藝術產生深刻的認知,同時也會使一大批高校學生對戲曲藝術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與表演欲,并促使他們逐步對中華傳統戲曲文化形成傳承與保護意識,這可以對傳統戲曲文化進行有效保護,同時為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一大批生力軍,總之,這對保護、弘揚、改進與發展傳統民族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推進“戲曲進校園”工程的具體策略
(一)創辦專門的戲曲類高校及專業
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依舊生生不息,期間誕生了數以萬計的優秀戲曲曲目作品。但是隨著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戲曲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及發展中遭遇了許多困境,無論是戲曲文化表演者或者是觀眾等都存在青黃不接的問題,尤其是當代大部分的青少年根本聽不懂戲曲文化藝術,甚至對戲曲文化根本提不起學習興趣,這使得當前國內許多曲牌、戲曲劇目以及戲曲劇種等都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實際上,我國的戲曲文化資源頗為豐富,戲曲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社會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所以高校可以立足這種戲曲文化的發展形勢,立足自身的資源優勢并充分借助黨和政府部門再度振興戲曲事業,抓住推進“戲曲進校園”工程的時機,推動高校發展與專業轉型。譬如,有關部門或社會組織可以在各類戲曲劇種所在地區創辦專門的戲劇類高校,并以當地的劇種作為招生專業來進行定向招生,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留在本地就業。如河南省是中國的戲曲大省,當地流行過80多個戲曲劇種,即便今天也保留了37個戲曲劇種,尤其是越調、曲劇以及豫劇深受當地人的喜愛,這為河南省地區創辦戲曲類高校及專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總而言之,通過這種創辦戲曲類高校及專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挖掘、保護及傳承瀕危的戲曲劇種。
(二)開設專門的戲曲賞析選修課程
為了滿足高校學生賞析、體會和學習戲曲藝術的需求,推進戲曲進校園,離不開專門的課程支持,所以高校要結合自身的課程教學現狀與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戲曲賞析類選修課程,借助開設專門的戲曲類課程的方式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戲曲藝術的學習和感受活動中來,同時借助專門課程開發的方式也能為傳統戲曲藝術的保護及傳承提供一個良好的路徑。不同于專業戲曲類院校的專業戲曲訓練,戲曲類的欣賞選修課程適合任何一類高校的專業教學與一般學生群體。而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可以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為學生介紹中華民族傳統戲曲藝術的誕生、形成以及常見的種類等基礎知識。然后逐步過渡到帶領高校學生一同欣賞戲曲經典片段、全劇等,使他們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各類戲曲劇種的本身演唱藝術特色與技巧等。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指導高校學生學習一些簡單的戲曲唱段,以及指導他們表演戲劇中的一些經典片段。比如,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戲曲中的“四功五法”,使之掌握各種戲曲表演技法的要求以及它們彼此之間的關聯,保證學生可以全身心融入到戲曲表演藝術學習實踐中去。而在實際的課程教學手段與方法上,考慮到戲曲本身屬于一種舞臺藝術,所以教師可以靈活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手段,如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慕課等等,使學生在全身心賞析優秀戲曲曲目作品的過程中對戲曲藝術形成深刻的認知,這樣更有利于提高他們對戲曲藝術的理解力和認知力。
(三)豐富戲曲文化類教育實踐活動
戲曲本身是一種表演藝術,為了真正使高校學生了解和掌握各種戲曲藝術的本質特征,提高學生的戲曲藝術表演能力,除了側重理論層面的戲曲類文化知識的傳授之外,教師還要注意豐富戲曲文化的教育實踐活動,借助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來逐步提高學生的戲曲表演能力,改善戲曲融入高校教學的效果。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校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戲曲文化資源來構建戲曲表演平臺,如可以積極同高校周邊的一些戲曲劇院進行聯絡、合作及交流,將經典的戲曲劇目演出團隊請進校園,營造一種傳統戲曲文化表演氛圍,以此促使高校學生更好地賞析戲曲。其次,要注意定期在校園中舉辦一些戲曲文化知識類的講座,如可以聘請社會上一些戲曲藝術專家來學校與同學生面對面地開展知識講座,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戲曲文化以及表演技法等方面的知識。再次,可以借助高校的廣播電臺。在課件中或者節假日的空閑時間段為學生播放一些經典的戲曲作品,使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了解戲曲文化。與此同時,高校也要注意在高校校園內積極營造各種類型的戲曲表演活動,如可以利用校慶、校運動會等契機來開展校內戲曲表演會或者戲曲大賽等,使高校學生可以有更多欣賞和展現戲曲表演才能的機會。最后,高校還可以鼓勵學生成立戲曲社團,并鼓勵他們在校園內積極開展與組織各種類型的戲曲活動,以此來營造良好的校園戲曲文化氛圍,這樣更有利于實現戲曲進校園的預期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戲曲進校園”工程的推進對高校、戲曲文化藝術的發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進戲曲進校園的過程中,可以從創辦專門的戲曲類高校及專業出發,注重開設專門的戲曲賞析選修課程和開展豐富的戲曲文化類教育實踐活動,確保不斷改善“戲曲進校園”這一工程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霓.“戲曲進校園”背景下高校戲曲文化教學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31(23):20-21.
[2]常風華.戲曲進高校的重要作用及可行途徑[J].文教資料,2019,11(34):104-105.
[3]李曉華.戲曲進校園的意義[J].青年生活,2020,23(10):114-115.
[4]李愛菊.傳統戲曲進校園意義及實踐探究[J].戲劇之家,2020,17(12):87-88.
作者:周樂 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