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統建筑到現代建筑的發展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臨夏市作為回漢混居地區,隨著現代化發展的大潮,傳統建筑也慢慢被現代建筑所代替,同時又呈現出獨特的民族文化。本文結合工程設計實例闡述了臨夏地區的傳統建筑向現代建筑的發展,從各個方面講述了現代建筑的優勢,同時又對傳統建筑獨特的民族文化進行傳承。
關鍵詞:傳統建筑;現代建筑;發展;設計
0引言
甘肅省臨夏市做為西部回漢混居的四線小城市,歷史積淀深厚,文化多元燦爛,漢、回、藏等各民族文化交匯融合、絢麗多彩,文化資源稟賦獨特。傳統建筑也集多元文化于一身,建筑藝術特色鮮明。走進臨夏,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鱗次櫛比、風格迥異的民族建筑。綠色茵茵的清真寺,直聳云霄的喚醒閣,獨特的民族建筑風格,使游客恍然走進神話世界。回族磚雕、漢族木刻、藏族彩繪藝術的完美結合,民族建筑與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的巧妙運用,使臨夏成為領略民族建筑藝術、了解中國伊斯蘭文化的勝地。臨夏市傳統的民居多以四面合圍、對稱封閉式的小型四合院為特征。這種四合院的大小依據地形和主人經濟實力而定,大部分講究中國傳統的建房方位———坐北朝南,一般修有3間堂屋(上房、正房),兩側各修有耳房,院子的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廂房3間,實際上是一明兩暗,中為陽,兩旁為陰,也有修南房的。在房屋建筑中講究對稱、均衡格局。一般百姓居民多居住小獨院,有四合、三合、二合式的,用臨夏特有青磚瓦、仿古典木牌坊砌門頭。大門兩側垂頭上常飾以磚雕花卉,花卉多以牡丹為主,顯得極其華麗而富貴。大門多開在東南或西南角,門扇大多用當地松木,油漆漆成褐色或棕紅色,上釘仿古銅門環。進門正面則是一面立式影壁,多用磚砌成磚雕的山水或牡丹花卉鑲嵌其中。大門、里門、房眉、垂頭等處施以深淺浮雕、鏤空木雕,組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種照壁恰似院中屏風,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中的曲徑通幽之妙。條件好一些的居民為2層磚混結構的民居,建筑風格為仿古與現代結合,磚雕、木雕、青瓦配斷橋隔熱鋁合金窗戶,外墻白粉墻砌成了白瓷磚外墻。進了大門,院落家家戶戶均布置小小花池,或種植牡丹、或種植紫藤,一番世外桃源小庭院景象,藤下喝茶下棋,為三代同堂的居民提供了舒適愜意的居住環境。傳統的民居建筑缺點是由于基礎設施的不到位,冬季的采暖均為地下室或者廚房土暖氣,廚房、衛生間均無下水,導致污水肆意排放,整體基礎設施處于落后水平,冬季取暖爐火使用存在安全隱患,且煤炭使用造成空氣污染嚴重。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城市基礎建設產業也在不斷發展,人們對自己的居住環境越來越關心。改造周邊環境、開發改造老市區已成為從政府到普通市民關注的焦點。臨夏天元房地產公司依托臨夏市新城改造政策,成為臨夏市建筑開發的排頭兵,天華苑住宅小區建設項目就是臨夏市傳統建筑到現代建筑發展中的一個代表。天華苑住宅小區建設項目充分體現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留了獨特的民族建筑藝術,同時改進了傳統建筑的不足。
1小區規劃設計
臨夏市傳統的民居建筑沿街道或者山勢零星坐落,統一管理難度很大,公共設施難以配置。而天華苑住宅小區建設大大改善了存在的不足。小區注重不同社會階層、不同民族居民融合混居。在同一小區內有各種戶型住宅,設計過程中采用現代建筑與臨夏傳統民居特色相結合,從整個城市的整體發展考慮,深度了解臨夏的需求市場。不同的人居住,在這種小區內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模式,這樣的規劃模式令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的人相互接觸、交流,可以在同一環境下生活。
2戶型設計
根據住宅樓的設計規模和用地范圍,并結合場地地形,在滿足朝向、采光、通風、隔聲的前提下,還需滿足居住用房大寒日滿窗日照3h的條件。主干道沿街均布置了商業,小區依據地形布局了小高層、高層住宅,戶戶都滿足大寒日3h日照要求,廚房、衛生間盡量設計為直接對外采光及通風。同時充分考慮穆斯林的風俗習慣,衛生間大便器盡可能避免東西向布置,90m2以上戶型均設兩個衛生間,為穆斯林做禮拜受洗等提供方便。
3外立面設計
臨夏市地處黃土高原,冬季漫長,空間基礎色系為黃土色,短暫夏季為綠色襯托。新建建筑風格為現代式結合簡歐風格,將原有民居青瓦改變成了紅色水泥色瓦,穿插新現代歐式造型的一些元素進去;建筑在細節的處理上采用細膩精巧的小造型,在陽臺、女兒墻運用花瓶柱等弧形造型,局部用鑄鐵花飾。在屋頂建筑上采用建筑圓角,讓外立面更富動感,并配以落地大窗和防銹鍛鐵為裝飾的小窗,1、2層商業外墻局部用真石漆等特別的涂料;露臺上采用弧形欄桿等;而裝飾性用的煙囪,則帶有傳統的英國風味。整體大墻面采用暖色系,外窗檐口凹凸造型,整體建筑錯落有致,點綴蒼涼的西部大環境,給臨夏居民眼前一亮的不同風景。
4生活配套設施設計
4.1建筑
小區內配套設置了日常生活所需的超市、公共衛生間,以及生活之余供休息所需要的涼亭等。
4.2給排水設計
1)給水設計:室內外生活給水系統,室外消火栓給水系統。2)排水設計:室內外污廢水系統、室內雨水排水系統。3)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
4.3采暖通風系統設計
1)采暖熱源為區域鍋爐房,定壓由區域鍋爐房解決。區域鍋爐房熱源容量、壓力都滿足工程所屬。2)通風:各住戶設置排風豎井進行通風換氣。
4.4電氣
1)照明設計:住宅內全部電纜入戶,單獨計量。公共走道選用吸頂燈,樓梯間以乳白罩吸頂燈為主。公共走道、樓梯間等均設有應急照明及疏散誘導燈,應急照明及疏散誘導燈采用自帶蓄電池的照明燈。2)綜合布線系統:為滿足需要,工程采用綜合布線系統。綜合布線系統除滿足小區的語音、數據、圖文、圖像等信息傳輸要求外,與通信網絡系統統籌規劃,滿足千兆網的傳輸要求。3)有線電視系統:小區內確保電視插座入戶,自省(市)有線電視網引入,經放大分配后再送至各戶。4)可燃氣體報警系統:廚房內設置可燃氣體報警探測器,報警信息和故障信息在值班室圖形顯示。5)防雷系統:建筑物的防雷裝置應滿足防直擊雷、防雷電感應及雷電波的侵入,并設置總等電位聯接。6)接地系統:電源在進戶處做重復接地,在總進線箱處設總等電位聯結箱,在衛生間等房間內分別設置局部等電位聯結箱。
5節能設計
5.1建筑節能設計
1)屋面:100厚巖棉保溫板。2)外墻:采用貼60厚半硬質巖棉板。3)樓板:架空樓板外貼80厚半硬質礦巖棉板。4)外窗:所有斷橋隔熱鋁合金窗(6LOW-E+12A+6遮陽型)。5)地面:地面混凝土基層下沿墻外皮2.0m范圍內設500厚鍋爐爐渣保溫層。
5.2給排水
1)室內生活給水管材選用PP-R塑料管,其承壓大、重量輕、水阻小、安裝快捷。2)室內衛生器具配件與水箱(池)液位控制采用優質、可靠的產品。
5.3采暖通風
1)熱源為遠紅外輻射傳熱FG納米碳纖維遠紅外采暖器。2)所有電動設備采用高效、低噪聲設備。3)采暖系統按整日連續采暖進行設計。
5.4電氣
1)燈具采用節能型燈具,功率密度控制在GB50034—2013《建筑照明設計標準》規定的范圍內。2)用電設備選用低損耗、節能型、高效率電器。3)公共區域選擇光源時選用燈具效率高或節能型電感鎮流器。當選用電感式鎮流器時,其能耗應符合國家有關現行能效標準規定的節能評價值。4)載流體采用銅材質。采用穿管敷設方式,導線敷設避免裂相敷設方式,垂直敷設采用三相五線統包的感抗低、損耗小的阻燃電纜饋電以降低無功。
6結語
臨夏市傳統建筑向現代建筑的發展轉變是為當地居民提供優質的居住環境,改善當地的居住條件。發展與矛盾同在,發展過程中民族文化進一步喪失,沒有得到有力的保護與延續。為了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矛盾,臨夏市政府提出了統一規劃的發展思路,城市建設中應該突出臨夏的民族特色。打民族品牌,走民營路,謀富民策,建和諧古河州。對原有傳統民居進行修繕,使傳統建筑保護區整體街巷特色鮮明,風格獨特,使得八坊民族文化得到保護。同時不斷開發新城,現代建筑鱗次櫛比,為臨夏人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完善的服務設施。街巷中現存的傳統建筑如同凝固史詩向后人訴說著八坊的歷史,而天華苑住宅小區等現代建筑為當地居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環境,見證著八坊人今天的幸福。臨夏市政府采取的開發和保護相結合的政策,使現代化建筑與地方民居相得益彰。
參考文獻:
[1]葛學忠.甘肅回藏風情線上的新亮點———八坊古老民居[EB/OL].
[2]馬士璐.傳統記憶與華麗嬗變———臨夏市八坊傳統民居保護工作紀實[EB/OL].
作者:葉鳳霞 單位:甘肅第七建設集團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