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三板掛牌企業財務管理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新三板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塊,是中小型企業發展的主要平臺,在掛牌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掛牌新三板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浮現出。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板掛牌企業在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只有將企業財務管理問題逐一解決,才可能使新三板市場獲得更多投資商的關注。本文通過分析新三板企業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財務問題,對新三板企業的財務問題背后存在的問題開展深入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策略,以進一步規范掛牌新三板企業的財務管理。
關鍵詞:新三板掛牌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
一、新三板掛牌企業發展現狀
新三板又稱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下簡稱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是我國唯一定位于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而服務的市場。截至2018年12月,新三板掛牌企業已增長至10761家,行業大多集中在信息技術、工業、材料、醫療保健、消費、金融及公用事業等,其中基礎層9841家,創新層920家。新三板市場總股本高達6641.03億股,其中流通股本占3751.52億股。其中,新三板掛牌企業創新層920家中,股本總額1168.33億股,占掛牌企業總股本18.38%,流通股本782.2億股,占掛牌企業總流通股本21.91%。與基礎層掛牌公司相比,創新層公司具有較高的公眾化和流動性水平,經營質量更高,成長的確定性更強。截至2018年12月新三板掛牌企業成功轉板上市的企業有34家,如:拓斯達(300607)、文燦股份(603348)、南京證券(601990),其中,久其軟件(002279)于2006年9月7日掛牌新三板,2008年1月28日摘牌,2009年8月11日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時間跨度為僅為2年零11個月。新三板市場公告上市輔導計劃的公司達654余家,其中,創新層名單的企業有115家,如:泰達新材、昊方機電、秦森園林等。
二、新三板掛牌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分析
大量中小企業都將新三板作為其融資平臺,在提升企業知名度與推動股份流動的同時,推進企業后期的轉板上市。而掛牌成功的新三板企業在持續經營過程中,仍存在著大量財務管理方面的問題。截止至2017年4月30日,新三板掛牌企業中有559家企業未能及時披露年度報告,出具了1004次的年度報告(更正公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有59家掛牌企業收到了股轉系統發出的《年報問詢函》;截止至2018年4月30日,新三板掛牌企業中有607家企業未能及時披露年度報告,出具了385次的年度報告(更正公告);截至2018年8月24日,有202家掛牌企業收到了股轉系統發出的《年報問詢函》。可以看出,新三板掛牌企業在財務管理與會計處理方面存在大量不規范問題。如:品今股份(831362)2016年度,公司在未取得政府補助項目的相關證明資料時將前期收到的政府補助150萬結轉至營業外收入;公司將原子公司重慶新和平自動化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何平、劉狄、周志成、趙國安,在未取得交易定價公允性相關證據下,將股權轉讓凈收益計入投資收益。祥云股份(834607)由于公司向聯營企業提供資金收取的利息,直接抵消相關利息費用、利息支出;商中在線(831916)在編制合并報表中對部分合并范圍內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進行抵消,或合并抵消數字有誤,導致虛增2017年度營業收入92.7萬;國瑞稅務(870624)、未來傳媒(872189)都存在大股東占用資金的情形。由上述大量掛牌企業未能及時披露年報信息或者披露有誤可看出,新三板掛牌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仍存在大量不規范問題,導致無法及時、客觀地披露財務信息。新三板掛牌企業在財務管理中發生的問題從根本上影響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影響著新三板公司的再融資與轉板上市行為。究其根本,各類財務披露問題的出現不僅僅是企業財務處理能力的不足,更是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缺失。多數新三板掛牌企業內部缺乏完善的財務管理流程與體系,賬務處理方式較為簡單粗獷,財務人員專業素質較低;其次,中小型企業成立時間較短,其運作流程不夠規范,通常存在較多關聯方,關聯交易頻發,易出現大股東通過不合法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問題;最后,新三板掛牌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多數企業尚未建立成文的內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也是形同虛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導致企業各部門的日常運營存在諸多風險因素。
三、新三板掛牌財務問題解決對策
財務問題是目前困擾諸多新三板掛牌公司的主要問題之一,財務問題能否有效解決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持續經營與轉板上市,本文就新三板掛牌財務問題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一)加強會計基礎規范性的建設
掛牌新三板企業在持續經營過程中,必須繼續完善會計基礎規范性的建設工作,持續的排查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內部控制的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首先,企業需要嚴格遵循《企業會計準則》設置獨立的會計機構,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度,明確每個崗位的職責和權利,加強建設、完善會計管理制度,明確會計工作組織的形式、建立會計工作管理體系,確保各崗位之間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收入、成本、支出的相應管理制度,對成本、費用支出,設立明確的定額標準、開支范圍,嚴格執行財務收支審批機制,一切財務收支都要按照規定流程執行,銀行存款、現金支付必須做到賬款相符、日清月結。其次,企業需要定期開展企業資產的盤點核查工作,提升資產質量。另外,企業應當建立會計法規體系,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按照財政法規對企業的會計行為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會計信息準確性真實性,推進法治會計工作軌道,更好地確保掛牌企業規范會計信息,進一步實現會計工作規范化,提升財務管理水平。最后,應定期針對財務發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培訓,充分利用審計工作發現的問題,對財務核算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合理改進、彌補,從而使得財務核算體系不斷趨于完善、成熟,提高財務核算的工作效率。同時,可以聘請外部專業人員對會計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具體事項的培訓,提高會計人員在財務核算、管理會計等方面的水平,激發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拓展其職業發展空間。
(二)規避股東占用資金,減少關聯交易數量
中小企業在實際經營階段,經常會出現股東占用資金、關聯交易行為,而關聯交易如同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夠讓企業增強實力,獲取經濟效益,但是也會讓企業被懷疑存在不法行為。掛牌企業需嚴格區分股東個人財產、企業財產,企業必須要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利用外部監管機構加強對公司關聯交易的審查、監督,提高股東、關聯方對資金占用風險的認識并建設合理的風險補償機制,杜絕相關方資金占用現象發生,適當加大資金占用的懲治力度。如:在《公司章程》中對關聯交易事項進行嚴格的規定,并制定和完善關聯交易的管理條例和工作細則。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包括“訂價機制、決策機制、監督機制”三層次的關聯交易控制體系。訂價機制,可成立關聯交易專門訂價小組和關聯交易審核委員會,小組成員以公司成員為主并有關聯方及公司監事、中介機構、獨立人士參加,主要職責是對公司與關聯方關聯交易的事宜以及日常操作進行具體把握,包括確定關聯交易事項、價格,協調關聯交易關系,制訂關聯交易制度、辦法、協議、合同等。訂價小組原則上每半年召開一次專門會議,當遇到市場行情變化較大時(浮動超過5%),召開臨時專門會議核定價格。訂價小組每次會后形成訂價報告,提交公司關聯交易審核委員會審核;關聯交易審核委員會主要職責是對關聯交易專門訂價小組提交的訂價報告進行審核,確定關聯交易價格是否公允。審核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專門會議,對訂價報告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形成審核報告提請公司董事會審議批準。決策機制,公司與關聯方的交易事項和交易協議,須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并提請股東大會表決批準后方能生效;公司董事會審議關聯交易事項和協議時,有關聯關系的董事應予以回避或做必要的公允聲明;公司股東大會審議董事會提請審議的關聯交易事項和協議時,有關聯關系的股東應回避,不得參與表決。監督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公司關聯交易事項的監督,重大關聯交易應由獨立董事認可后,提交董事會討論,同時公司監事會有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規定,對公司與關聯方關聯交易的行為、事項是否規范、合理,價格是否公允,程序和議事規則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符合“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原則進行監督等。
(三)加強組織建設和內控管理
健全的組織機構,合理的內部控制是企業良好運營之根本,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要素。掛牌企業應在公司章程的制訂上,依照《公司法》設立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采用“三權分立”的制度,即決策權、經營權和監督權相分離,通過權力的分配,相互制衡,使其各司其職,相互制約,保證公司合法合規經營。在公司董、監、高等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工作責任上負有忠實和勤勉義務。掛牌公司應加強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成立內部審計職能部門,借助內審部門的工作,梳理組織架構,規避不相容職務,明確各崗位責任;定期對公司會計系統、授權審批、財產保護、預算控制、運營分析、績效考評等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時發現并解決與公司整體目標相違背的情形;定期對本公司內部控制設計的合理性,執行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提出改善意見和建議;同時,可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專項審計,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監督的獨立性和質量。
四、總結
新三板是我國定位于為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服務的市場,是國家推動創新創業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新三板掛牌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關系我國整體GDP水平,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水平。而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不僅影響到企業的再融資與轉板上市,同時也對投資者造成諸多損失,如何加強財務管理是新三板掛牌企業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本文通過對新三板掛牌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進行闡述與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幫助新三板掛牌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簡而言之,對“新三板”掛牌企業來說,掛牌上市只是企業規范發展的起步,并不是終點。企業應繼續改善財務問題,加強內部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為掛牌公司在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及后續轉板上市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錢鶯偉.“新三板”企業內控缺陷分析及對策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8(22):22-23.
[2]李汝楠.新三板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優化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8.
[3]王續璋.新三板企業掛牌上市前的財務不規范問題及改進意見[J].商場現代化,2017(12):81-82.
作者:張敏 單位:上海科曼車輛部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