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采礦工程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采礦工程專業學生特點分析
武漢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冶金行業特色的大學,擁有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采礦工程專業開辦較早。學生就業去向多為以金屬礦床為代表的固體礦物開采領域,隨著社會需求的改變,采礦工程學生在學習和擇業方面也顯現出多元性。采礦工程專業的學生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一)個人價值相對單一和模糊
采礦工程專業來自城市的學生僅占19.08%,并且男生數量比例高達89.31%,有的班級甚至沒有女生,多數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差。學生個人價值主要集中在實現個人理想信念上,即回報父母、找到理想的職業和過上幸福的生活之類,表現出相對單一和模糊。思想指導行動,若不能樹立遠大的理想,不可能有為之奮斗的實際行動。學生個人價值相對單一和模糊在學習上的具體表現是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動力,學習態度不端正。
(二)專業選擇被動和對未來茫然
雖然當前就業形勢較好,但是由于傳統觀念和就業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人們普遍對采礦工程專業認識比較片面。該校有76.72%的學生是因為調劑或者僅僅因為就業率高被動選擇采礦專業的,對采礦專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同時,由于采礦行業的特殊性,其工作條件艱苦、工作地點偏遠,部分學生對專業產生厭惡情緒,對未來的就業和生活感到迷茫。
(三)家庭情況復雜和性格習慣孤僻
第一篇:采礦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改革研究
摘要:采礦工程生產實習依托優勢學科平臺,充分發揮兩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和一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巨大優勢,將實習活動拓展到采礦工程專業培養的每一個環節,結合“十三五”規劃對采礦工程專業提出的“與時俱進,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新要求,不斷在實踐中創新實習理念,在實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擴大學科優勢帶來的便利,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實習環境,使生產實習成為采礦工程專業的獨特優勢。同時,結合多年來實習過程中出現的消極因素,調整思路,創新方法,以新一輪本科生培養方案制定為契機,給予多角度的大膽創新,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實習改革探討方案。
關鍵詞:采礦工程;學科優勢;生產實習;改革設想
采礦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是采礦工程專業地下開采方向在修完“礦山壓力及巖層控制”“采礦學”“井巷工程”等專業課程后的一次實踐過程,是大學學習階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采礦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質量的關鍵之一[1]。中國礦業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作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建設專業、教育部采礦工程專業認證學科和江蘇省品牌專業學科,近年來學科建設越來越完善,逐步建成“國內引領、國際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一流品牌專業,創新國際一流采礦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國際化與本土化高度融合的高水平教學團隊[2]。采礦工程專業本科實踐活動依托礦業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及采礦工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生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已經較多地接觸到采礦工程相關技術實踐的教學平臺,能夠對生產實習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為實習之前動員工作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一、生產實習的現狀
1.實習經費支撐方面
中國礦業大學歷來重視本科生教學質量,將實踐教學活動作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渠道。學校教務部除了設置專門網站為本科生建立實習訓練平臺之外,還給予大量經費支持用于各種各樣的實習實踐訓練活動。采礦工程專業作為礦業大學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優勢專業,在實習經費方面更是得到了學校學院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通過各方努力,專項實習經費得到了落實,目前本科生每人每天可以達到不低于75元的住宿標準,這完全可以實現相對較好的實習住宿環境,為同學們解決了最為實際的困難。除此之外,每年實習經費的20%將用來支付礦山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講課費用,這不但極大地提高了現場技術人員針對實習學生的授課熱情,而且也顯著提高了礦山企業領導層對學生實習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改變了以往部分企業不配合、技術人員不積極的尷尬狀況。
1采礦工程的現狀概述
1.1生產安全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地不斷地發展,人們物質生活不斷提升,人們所關注的問題從溫飽到健康,從健康又到精神需求環境追求。采礦工程的追求和發展也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提升,安全的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采礦業是一個高危行業,它所涉及到的勘探、挖掘等工作都容易受到爆破等危險的威脅,所以在開采的過程中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是首要的任務。一些特大的危險事故中,采礦人員的傷亡數量達到百人以上,犧牲的大多屬于在最前線的勘探工作人員。本身從事挖礦的行業都是家庭較為貧困的人員,如果在勘探的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危險事故,對勘探者的整個家庭來說都是較大的打擊。再加上國家的補助政策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這就導致原本貧困的家庭日子更加貧困,這從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上很不利。所以在采礦工程中,要提高安全指數,這是采礦企業必須做到,也是發展中首要考慮到的因素,企業必須良好地履行自身地職責,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開采的效率,是企業能夠實現良好發展的基礎。
1.2高強度開采需求
對采礦業來說,在能夠滿足安全開采的需求進行高強度開采對于開采過程的安全性是有保證的,同時為了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也可以選擇高強度開采。采礦企業也是企業一種,所以盈利是采礦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所以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思考如何深入發展高強度開采。
1.3可持續發展需求
要想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從勞動價值生產的角度來分析,需要通過減少原材料的消耗量、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勞動生產率才能夠得以實現。
1采礦工程的采礦技術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來,人們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有很多危險存在其中。因此,相關部門制訂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范,嚴格執行采礦資源開發要求,保證礦產資源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從而更好地推動礦產行業的經濟發展。但是,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我國很多礦產企業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過程中還存有諸多局限性,導致有諸多不安全因素存在于井下采礦工作中。因此,在礦產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礦產市場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開采技術。具體來講,井下采礦技術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1井下采礦技術較多
目前,有很多種井下采礦技術,在不同的礦產開采中,不同采礦技術的應用方式和適用程度也不同。例如,長壁開采技術作為最常見的井下采礦技術,通常在煤礦開采中應用,但在金屬礦產開采中卻沒有較好的適用性,因為金屬礦在儲量和礦層厚度方面不同于煤礦,這時就需要結合礦產的不同,采取差異化的采礦技術。
1.2井下采礦工藝技術復雜程度較高
相比于露天采礦工藝技術來說,井下采礦技術在安全性和生產效率方面都存在很多差異。通常在應用井下采礦技術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以保證開采的安全性;同時,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限制,比如場地較小等,相比于露天采礦,井下采礦技術的工作效率較低。因此,在應用井下采礦技術時,需要做好準備工作,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改善工藝技術,強化科學管理,使井下采礦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得以有效提高。
1.3井下采礦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
1、采礦工程的重要性
礦產資源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采礦工程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各項產業能否正常運行,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礦工程是我國能源和工業原料正常供應的保障,據統計顯示,我國近九成能源來自于采礦工程,工業生產所需要的原料中也有80%來自采礦工程,可見采礦工程對于國家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各種高科技的產品應用而生,大幅度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但是我們仍然應該認識到采礦工程在國家社會中的重要意義。采礦工程不同于高科技產品,卻為高科技產品的生產提供必要的生產原料,大量電子產品的生產不僅需要科技的支持,更加需要采礦工程的原料基礎支持,沒有采礦工程的順利進行,科技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提高步伐就會大幅度放緩。采礦工程是對儲藏在地下、大海中、山體內的礦藏自然資源進行開采的工程,包括礦產資源的儲量探測、礦藏定位,礦區建設和后期采礦實施吸納了我國的大量勞動力,促進了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而且隨時世界不斷發展,采礦工程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各國在國家發展規劃中都涉及到了礦產資源的安全。我國作為正在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能源及工業生產原料的需要量極大,只有認識到采礦工程的重要性,科學合理進行采礦工程才能保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2、我國采礦工程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我國采礦過程暴露出了許多問題,長時間的掠奪式采礦,造成了一些礦產資源的儲量下降,甚至有枯竭的危險。另一方面由于采礦工程企業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了一些采礦工程不能順利進行。同時由于采礦工程的操作環境艱苦、安全隱患大,薪金待遇不高,造成了人們對于采礦工程這種職業的偏見,不能很好的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采礦工程一方面人才流失嚴重,另一方面還不能吸引高素質、高知識儲備的專業人才進入行業,進行采礦工程的職工知識技能水平不高,在采礦工程中不能進行有效觀察,不能對采礦機械進行合理操作,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影響采礦的正常進行。采礦工程中的中小工程較多,沒有進行有力整合,中小采礦工程在采礦設備和工人待遇方面投入能力有限,造成開采環節的科技含量低,人工密集型開采,對人力資源造成浪費。較低的待遇影響采礦職工隊伍的穩定性。此外,有些采礦工程無法把握礦產資源的脈絡,找礦、探礦能力不足,作業程序不規范、管理制度不健全,對整個采礦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挑戰。我國采礦工程投入大量資金,多用于礦山設施建設和勞動力費用支出,而在采礦行業科技投入存在嚴重不足,機械化程度為35%左右,落后發達國家采礦工程裝備水平十年左右。較低的科技投入和機械化水平導致了我國采礦工程的勞動密集型狀態與發達國家采礦行業相比,勞動生產率很低。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伴隨著礦產市場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我國勞動密集型的采礦工程,在世界高度機械化的水平下很難與世界采礦行業進行有力競爭。同時,我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采礦工程與環境的矛盾日益凸顯。國家要保證生態文明的建設,礦產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重要環節。長期的采礦工程對環境造成了大量的破壞,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對環境的破壞成為采礦工程面臨的重要挑戰。以采煤業為例,山西采煤行業進行了長達40年的快速發展,大量煤炭資源產出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顯現出來,露天開采煤炭資源后,沒有進行礦坑的回填和綠化,形成荒山,水土流失嚴重,破壞地下水脈,造成地下水位變化和地下水污染。地下開采的礦區,開采后不進行處理,造成地表塌陷。采礦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等廢物未經規劃,隨意堆積,形成大量采礦垃圾,影響生態環境的正常運行。因此,能否正視對環境的影響并采取相關措施成為采礦工程面臨的重要挑戰。
3、采礦工程面臨的機遇
采礦工程目前正處在發展和調整階段,一味追求利益的采礦工程已經不能適應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采礦工程應該將可持續發展戰略運用到采礦工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采礦工程的管理創新和技術投入,保證采礦工程的可持續發展,促進采礦工程與社會和環境的和諧進步,這成為未來采礦工程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采礦工程轉型、調整的一個重要契機。在不斷進行自我管理,科技機械設備利用率提高的前提下,加之礦產市場世界一體化,各國礦產資源貿易增多,同時伴隨著美歐經濟復蘇,印度、非洲經濟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大幅度提升,我國采礦工程即將迎來新的、更加健康的穩步發展。全球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市場調整接近尾聲,對于采礦工程造成的不穩定影響也即將結束。我國采礦工程要清楚地認識到世界礦產市場與我國采礦工程的聯系,在世界礦產資源調整導致的全球整體礦產行業低迷期內完善內部制度,強化管理機制,革新理念,時刻把握采礦工程可持續發展基本要求。加大采礦工程科技投入,提高機械化水平,保證我國采礦工程的競爭優勢,促進我國采礦行業的規模化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國家對采礦工程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國家對采礦工程的調整和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保證了采礦工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投身到采礦工程,保證了行業人才的供應,促進了行業向科技技術豐富型方向發展。礦產市場調整時期的過渡給了我國采礦工程內部改善和調整的機遇。因此,我們要把握好采礦工程發展的機遇,促進我國采礦行業的發展。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