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婚俗文化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 要】婚俗文化作為極具我國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引入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文章分析婚俗文化與對外漢語詞匯以及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之間的關(guān)系,并探討具體教學活動中應(yīng)遵循的原則和方法。
【關(guān)鍵詞】婚俗文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
語言和文化是分不開的,那么詞匯和文化也就不可能分開。每個詞語無不包含著中國民族文化自身獨有的特色,這也正是體現(xiàn)了詞匯的民族性這一特點。把風俗文化導入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具體的課堂中來,是十分有意義,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從風俗文化中的婚俗文化入手,淺析婚俗文化與對外漢語詞匯以及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之間的關(guān)系,的探究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yīng)該遵循的原則和方法,為婚俗文化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導入提供了一些想法和建議。
一、婚俗文化與漢語詞匯
(一)HSK大綱中所涉及的婚俗文化的詞語
為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婚俗文化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導入的現(xiàn)狀,我們在最新的HSK大綱詞匯表中做了窮盡式的篩查,整理出下面的表格(表1):從這個表格,我們可以得出幾個結(jié)論:第一,在新HSK大綱詞匯表中,詞匯的數(shù)量總共是5000,其中涉及到婚俗文化的詞語只有22個,占總數(shù)的0.44%。第二,在新HSK大綱詞匯表中,把5000詞匯分為六級,除了一級詞匯表沒有涉及到婚俗文化以外,別的等級都有所涉及,并且隨著等級越高,涉及到的詞匯就越多。第三,在新HSK大綱詞匯表中,出現(xiàn)的關(guān)于婚俗文化的詞大多是關(guān)于稱謂的詞語,原因也不難分析,對于漢語水平初級的學生來說,交際是第一位的,掌握稱謂語可以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更好的與人交際。
(二)與婚俗文化有關(guān)的漢語詞匯研究
有些詞匯本身就含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一個文化詞。比如:“蓋頭”“回門”等。而有些詞,需要和別的詞再組合,然后形成有象征義,婚俗文化內(nèi)涵的詞。比如“紅線”“紅娘”等。與婚俗文化有關(guān)的詞匯,大部分是漢語一般詞匯。例如姻親稱謂中的“姑爺”“婆母”“老丈人”“女婿”等等;婚嫁過程中的“說媒”“下聘”“搶親”“鬧洞房”等等;婚嫁禮俗中的“喜果”“喜服”“喜宴”等等。在分析HSK大綱詞匯表中,HSK1-6級中與婚俗文化有直接或間接關(guān)系的詞語非常少,對于初級水平的學生來說,這些詞語可以簡單了解中國婚俗文化,但是對于中高級漢語水平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詞匯量是遠遠不夠的?;樗孜幕~匯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文化背景以及漢語水平來選擇性地進行。對于漢語水平還在初級的學生來說,HSK大綱中包含的基本詞匯就可以使他們對中國漢民族的婚俗文化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配合著語音和語法,還可以鍛煉他們的交際能力;而對于漢語水平較高,或是有在中國成婚定居打算的外國人來說,教師還需要額外補充一些婚俗文化詞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在中國生活或是進一步了解中國漢民族的婚俗文化。我們從詞匯的內(nèi)容入手,簡單做一個分類。1.稱謂??梢哉f,婚俗文化導入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有關(guān)稱謂詞的學習。在HSK大綱詞匯表里也大多是關(guān)于稱謂詞的,除了HSK大綱詞匯表中的那些,還有很多。比如:“阿公”“阿婆”“夫婦”“夫妻”“夫人”“夫婿”“姑爺”“老伴”“內(nèi)人”“娘子”“女婿”等。只有掌握了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稱謂詞,才能在實際生活中真正提高交際能力,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初步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人倫禮制。2.數(shù)字。在婚俗文化中,數(shù)字也是一大講究,關(guān)于數(shù)字的詞匯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好事成雙,一般偶數(shù)比奇數(shù)好,比如:“兩口子”“比翼雙飛”“佳偶”“并蒂蓮”等等都是偶數(shù)。還有,中國婚俗文化中對“九”這個數(shù)字情有獨鐘,因為“九”有著“長長久久”“天長地久”等含義,所以在詞匯中也有很多與“九”有關(guān)的詞語。3.服飾。與服飾相關(guān)的詞語也有很多,比如“鳳冠”“花冠”“禮帽”“紅繡鞋”等。傳統(tǒng)的中國婚服是新娘鳳冠霞帔,珠寶錦繡,配上紅襖裙,頭上蓋著紅頭蓋,而新郎則是穿禮服戴禮帽,禮服上大多修的是龍。4.顏色。在中國,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的顏色就是紅色,所以很多詞語都是與紅色有關(guān)的。比如“紅娘”“紅事”“紅包”“紅線”,因為在中國,紅色是喜慶、吉祥、順利的象征,這一特點使得在中國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里都會出現(xiàn)紅色這一顏色,當然婚嫁也不例外。紅色之所以會和愛情聯(lián)系在一起,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兩個人的愛情是有一位名叫月老的神仙負責,兩個人之間的姻緣是月老用紅線把兩個人綁在了一起,所以結(jié)婚時紅色就顯得尤為重要?!凹t喜字”“紅枕頭”“紅蓋頭”“紅車”以及新娘新郎胸前的“大紅花”等大多都與紅色相關(guān)。
二、婚俗文化與漢語詞匯教學
(一)婚俗文化詞匯教學中的原則
1.普遍性原則。中國的婚俗文化源遠流長,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都有著不同的婚俗文化。但是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講授的婚俗文化應(yīng)該是最普遍、最規(guī)范、最典型的婚俗文化。就影響深度而言,應(yīng)該是最主流、最具有國別特征的中國漢民族婚俗文化,在中國能代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婚俗文化。2.階段性原則?!熬咏倘擞行?,先傳以小者近者,后傳以遠者大者。”同樣,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文化導入也應(yīng)該是分階段進行,循序漸進?;樗孜幕膶胧菫榱烁玫剡M行詞匯教學。因此,導入的內(nèi)容應(yīng)該要與詞匯教學的階段相適應(yīng),導入與詞匯教學階段不匹配的文化內(nèi)容,并不是真正的文化導入教學,反而讓繁雜的婚俗文化打亂了原本的詞匯教學計劃,得到相反的效果。在初級階段,主要是興趣補充為主,教師需要以HSK詞匯表或是與教學配套的教材詞匯為大綱,導入具體的微觀文化現(xiàn)象,特別是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交際文化。而到了中高級階段,學生們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的詞匯量,就可以導入一些比較宏觀的、抽象化的詞匯,比如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婚俗文化背后的民族心理等等。3.發(fā)展變化原則。幾千年來,中國婚俗文化也是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外交流日益密切,社會物質(zhì)條件不斷提高,這些都會使婚俗文化里的具體內(nèi)容發(fā)生或多或少的變化。所以,教師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課堂中,應(yīng)該堅持發(fā)展變化的原則,即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文化相結(jié)合的原則。中國婚俗文化中的許多地方會隨著與不同國家的交流與借鑒發(fā)生變化。比如,現(xiàn)在的年輕人拍婚紗照時,既會選擇拍一套紅色的傳統(tǒng)喜服,也會拍一套純白的婚紗服飾;在婚宴上,也是有大多數(shù)人選擇典禮時穿白色婚紗,而在敬酒時換上紅色旗袍。再比如,隨著社會物質(zhì)條件的發(fā)展,綠色環(huán)保的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前結(jié)婚時放鞭炮的習俗也都被放氣球或是放白鴿等替代了。因此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里婚俗文化的導入中也應(yīng)該對這些發(fā)展變化加以說明,以免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在實際交往中遇到不解和困惑。4.適度原則。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應(yīng)該注意適度原則。中國婚俗文化之繁瑣,蘊涵之豐富,絕對不是僅憑詞匯一個語言要素就可以徹底講解明白的,還需要語音教學、語法教學、文化教學的配合等等。詞匯教學中的婚俗文化因素導入應(yīng)用絕對不能等同于簡單的文化教學,整體的課堂還是應(yīng)該以語言技能教學為主。漢語的詞匯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但也不是涉及到的都要講,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應(yīng)該控制好婚俗文化導入的量,不能因為文化的過分導入顯得繁難冗長,反而影響到語言教學的任務(wù)和效果。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課堂中導入文化因素的最終目的是加強詞匯教學,而不是削弱它。
(二)婚俗文化詞匯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
1.加強自身綜合能力。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課堂中,導入婚俗文化因素絕非易事,這對教師的整體素質(zhì)要求極高。首先,在詞匯的選擇上。要想做到適度原則,說到底就是文化詞語的選擇上,什么詞需要講,什么詞不需要,哪些需要展開詳細闡述,哪些則是需要一筆帶過。這些都要求教師精心推敲。如“嫁”“娶”等關(guān)鍵詞語,就需要分別對其解釋并且區(qū)分它們。而像嫁娶過程中的詳細細節(jié),如“回門”“合髻”等詞語,則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方式讓學生們簡單了解即可。因此,要幫助學習漢語的留學生理解中國繁雜的婚俗文化,在詞匯導入的過程中,應(yīng)該是至少能夠反映三個方面的:第一,中國人的民族觀念和民族心理;第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第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就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對婚俗文化的整體把握。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婚俗文化的細節(jié)都有差別。在文化差異過大時,如何去選擇講授的內(nèi)容,這需要教師對中國的婚俗文化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比如古代的“六禮”之說,現(xiàn)在有些南方地區(qū)仍然保留了這個習俗,而有些地方則簡化了。再比如對于婚宴時間的安排上,北方喜歡安排在正午,而南方則習慣在晚上辦婚宴。所以,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應(yīng)該把握中國婚俗文化中的普遍性特點,而不是局限于細枝末節(jié)。帶著中國獨特的婚俗文化內(nèi)涵吸引外國學生,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詞語,這是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判斷的。2.考慮學生的文化背景。這里所說的文化背景是指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指學生的漢語習得程度。不同程度的漢語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文化詞的理解,水平較低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相反,漢語水平較高、詞匯量較為豐富或是來中國時間比較長的學生對于漢民族的婚俗文化會理解的比較快。另一個方面是指學生自身母語和漢語的差異程度。第二語言詞匯的習得過程是復雜的,因為第二語言習得者是在已有的概念系統(tǒng)里再學習一個新的語言符號來表示某一概念,這兩個概念系統(tǒng)是不可能一樣的。因而外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時會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響,即正負遷移以及文化上的遷移等等。來自日本的留學生在接受和理解中國的婚俗文化的過程中就比較快,而來自歐非美等國家的留學生就相對慢了一些。這是因為中國的婚俗文化與日韓有許多相通的地方。比如:中國的“紅蓋頭”和日本的“角隱”意義十分類似,兩國新郎在結(jié)婚之前都會給女方父母下“聘禮”以及參加婚宴的親朋好友都會隨“份子錢”等等。而中西方的差異就比較大,最明顯的,就婚禮的主色彩來言,中國的主色彩是紅色?;榉⑾蔡?、喜字、床單被罩等等無一不是紅色。在中國人看來,紅色就是“五行”中的“火”,代表著紅紅火火、熱烈、喜慶。而西方的主色彩是白色。新娘的婚紗,包括手里的捧花,場地的布置都是以白色為主,他們認為白色代表純潔、忠貞、真誠。而在中國,白色則代表著喪事,在婚禮中是需要避免的。由此可見,教師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對漢民族自身婚俗文化的整體把握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考慮學生的文化背景。
(三)婚俗文化詞匯教學的方法
1.實物展示。對于詞匯教學來說,實物展示是最快捷、最直觀、最簡便的方式之一。而且婚俗文化就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貼近日常生活,所以,有許多物品教師準備起來難度也不是很大。比如紅雙喜、中式婚禮服飾、紅蓋頭等等。這些都可以在課堂中展示實物,以此加深學生們對于物品名詞的理解和記憶。2.文化比較。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中,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學生對漢語中的文化內(nèi)涵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出發(fā),將兩種或多種語言文化進行對比,特別是和學生的母語進行對比,可以更好的讓學生理解。比如在中國婚俗文化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紅色,在西方文化中就有暴力血腥的意義。而在西方國家非常推崇的白色,在中國卻常常代表著喪事。稱謂方面也是如此,在中國婚姻關(guān)系是家庭最重要的紐帶,嚴格按照長幼秩序,表明中國人受傳統(tǒng)禮教的影響很深,而西方在婚后的稱謂顯得更民主自由,這是與西方國家追求平等的觀念分不開的。3.多媒體手段?;樗孜幕膶胧沟迷~匯教學不再是單一的語言技能教學,對于文化的導入,課堂上的教學手段可以更豐富,使得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的熱情和積極性。關(guān)于中國婚俗文化,央視有一個大型人文紀錄片——《中國喜事》,講述了漢族以及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婚俗及其背后承載的傳統(tǒng)婚俗文化,讓全國乃至全球的觀眾都可以領(lǐng)略到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底蘊,以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中國婚俗文化。由于多媒體可以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融為一體,比單純的講解效果要好,教師也可以在觀看紀錄片之后,提出問題或是進行文化對比,以此來讓學生們更加充分地理解詞匯的意義和文化的差異。4.情境教學。在具體教學中,應(yīng)該以文化對比為指導,言語交際情景為基礎(chǔ),充分考慮文化詞匯的語體色彩和語用范疇,以交際訓練為方式強化習得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帶著同學們?nèi)⒓右粓稣嬲幕槎Y,或是租一些傳統(tǒng)喜服和婚禮物品,讓同學們角色扮演,切實地體驗婚俗文化。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意識的將文化融入到語言詞匯的學習當中。
三、結(jié)語
對外漢語詞匯教學不僅是語言教學,也是一種文化教學。婚俗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里面包含的許多詞匯都展現(xiàn)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以婚俗文化作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切入點,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增強學習效果,達到文化教學和詞匯教學兩手抓。
作者:朱怡霖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