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視域下綠色創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生態學與綠色創業教育的提出
(一)生態學理論的精髓
1869年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提出生態學概念: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在此基礎上,盧梭對生態學的概念重新界定,指出生態學是“一定地域(或空間)內生存的所有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它強調系統中各因子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統一”。隨著生態哲學等邊緣學科的產生,“生態”一詞逐漸具有了哲學內涵,即事物之間“系統聯系、有機互動、和諧共生、復雜多樣和動態平衡”。由此可見,生態學的核心在于把相互聯系的事物看成是一個有機的、復雜的、多層次的、統一聯系的生態系統。簡言之,我們把生態學理論的精髓概括為用聯系的、平衡的、動態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從創業教育到綠色創業教育
由于我國創業教育研究起步較晚,至今尚未形成統一的理論與方法,加之實踐經驗缺乏,導致目前我國高校傳統創業教育中還存在如理念認識不到位、師資與課程資源匱乏、創業教育平臺粗放、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面對傳統創業教育的諸多不足,高校創業教育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生態系統理論”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科學的前提和基礎,主張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創業教育理論的提出,無疑為傳統創業教育打開了一條新的途徑,適應了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需要。綠色創業教育在含義界定上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綠色創業教育是指引導大學生從事低碳環保、高科技、可循環、農業類的創業實踐活動。而廣義的綠色創業教育是指為適應經濟社會轉型升級而提出的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創業教育。本文探討的是廣義上的綠色創業教育。
綠色創業的研究和實踐在歐美已經非常熱門,在中國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剛開始興起,因此,綠色創業教育在中國是新生事物。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與培養學生的成長成才緊密結合,但是專項化的綠色創業教育鮮有聽聞。反映在大學生群體上,表現為大學生綠色創業意識薄弱、高校學生綠色創業活動少和綠色創業能力不足。調查發現,九成高校學生表示身邊沒有接觸到綠色創業的案例,他們對于綠色創業這一新興領域仍認識不足,綠色創業的實際參與度非常低,高校青年群體創業文化呈現出缺乏培養綠色創業觀念的社會氛圍,缺少模范帶動作用。
二、美國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經驗借鑒
(一)生態觀充分融入高校創業教育
在國家層面上,實施創業教育發展的宏觀計劃,從國家角度指明高校創業教育生態化發展方向,制定具有指導性和前瞻性的創業政策,配備具有專業創業知識和經驗的人才參與國家教育發展規劃的制定,搭建創業教育平臺,提供創業教育資金,呼吁廣大社會團體、企業家等關注和支持高校創業教育,構建并完善創業教育的數據監控和服務系統,實現有力調動社會資源服務高校創業教育。在高校層面上,當前美國有一批高校已經走在了世界高校創業教育的前列,尤其是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加州大學等大學將國家提倡的生態觀融入創業教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并積極開展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創業教育。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以生態觀為理念,充分整合校內課程體系、研究與發展中心、信息和師資資源、實踐平臺、學生社團等校內資源,結合創業相關社會資源建立的創業教育與創業活動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系統。該系統設有組織管理機構,學校也會指派負責人對創業教育生態系統進行組織協調,確保系統能夠健康、有序、協調的運轉,保持生態系統內部的平衡。
(二)多個責任主體參與到高校創業教育
美國已經建立起了逐步開放完善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形成了以高校為主體,包括國家、社會、創業孵化基地、企業家等與創業教育相關的所有資源的整合。不僅僅只是將創業教育局限在高校創業課程的建設上,還有豐富多彩的創業活動,形成了濃郁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同時,各高校加強了與社會各種資源的聯系,包括創業者俱樂部、高校科技園、創業孵化基地,創業教育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等等,形成了高校、國家、社會、企業多方責任主體參與的創業教育良性運轉系統,實現了社會各項資源的廣泛開發利用,從而促進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
(三)多樣化實踐平臺的搭建
美國創業教育不僅僅有正規的課堂教育,還有廣闊的多樣化的實踐平臺。有比較傳統的創業俱樂部、創業孵化基地,也有形式多樣的創業演練活動,如1983年百森商學院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最早開展了商業計劃大賽,麻省理工學院的50k商業計劃大賽,鼓勵廣大學生白手起家創業。大賽中產生的優勝者得到創業投資者的好評,創業項目被高新技術企業高價買走。此外,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系統還擁有多樣化的創業教育機構包括家庭企業研究所、小型企業署、智囊團、創業家學會、考夫曼創業中心等等,這些創業教育機構為高校創業教育系統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平臺,形成了美國創業教育的網絡化格局,促使創業教育理念變成了現實,使創業教育生態化體統更加規范,更加系統。
(一)綠色創業教育培育的主要內容
教育活動的開展都有培育的主要內容,綠色創業教育培育的主要內容主要有綠色創業動機、綠色文化素養、綠色創業知識、綠色科學技術四個層面。一是綠色創業動機的確立。任何創業的動機都是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但這不意味著創業就可以唯利是圖。當前企業不僅擔負著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就業的任務,還肩負著保護環境、愛護生態的責任和義務。因此,高校開展綠色創業教育,首要的培養大學生綠色創業動機,即大學生在經過系統的綠色創業教育后已經具備了生態的思想素質,較強的生態意識,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始終堅持保護為先,節約為先,選擇創業項目也要以熱愛自然、尊重生命、保護生態、節約資源為目的的生態倫理觀念為準繩,實現創業項目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營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二是綠色身心素養的陶冶。創業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過程,高校通過綠色創業教育培育的大學生創業者一定是具備綠色身心素養的杰出人才。所謂綠色身心素養指的就是創業者在面對創業的成敗,始終能夠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飽滿的精神狀態,健康的身體素質面對創業途中的競爭與挑戰。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三點:一是樂觀積極的創業心態。創業者要熱愛創業,正確看待創業中的成敗與得失。第二,飽滿的精神狀態。一方面,應該有堅定的創業信念,面對成功不驕傲,面對挫折不放棄,有不達目標不罷休的膽識。另一方面,要有豁達的胸懷,做到在小事面前不斤斤計較,超脫于消極事件和消極情緒之外。第三,健康的身體素質。創業者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處理創業和日常生活時做到張弛有度,不可透支自身體力來換取創業的階段性進展。三是綠色創業知識的傳授。高校開展綠色創業教育使得大學生創業者具有綠色創業知識,即具有綠色創業戰略眼光、綠色管理能力、綠色發展意識,具體來講,主要包括:第一,綠色創業戰略眼光指的是創業者駐足行業選擇的時候,能夠前瞻性的預測到創業項目與社會需求,并實現無縫對接,實現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第二,綠色管理能力指的是創業者通過自身擁有的生態理念管理企業,并將擁有的生態理念影響周圍的員工,形成綠色的企業文化。第三,綠色發展意識指的是創業者在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懂得把握生態的尺度,既不以犧牲生態環境來追求企業的片面發展,也避免不和實際的盲目擴張。四是綠色科學技術的接觸。21世紀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大學生在高校收獲的綠色科學技術將影響著創業項目的發展前景。綠色科學技術首先包括綠色產業的涉足,綠色產業本身就是符合低碳、生態的發展需求;其次是開發稀有資源替代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后,綠色科學技術也包括可以推進污染治理和廢物可再生利用科學技術。
(二)綠色創業教育系統四位一體模型的提出
為了更好的開展好綠色創業教育,本文提出了高校綠色創業教育系統的四位一體模型,大學生始終是綠色創業教育的主體,政府、高校、社會、企業共同作用于大學生創業者,共同構成綠色創業教育系統。一是政府優化綠色創業政策法制環境。政府是創業的主要引導者,綠色創業的相關政策支持力度需要加大。第一,政府要制定綠色創業扶植政策,給與創業者包括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其投入到綠色創業中去。第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證創業失敗者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廣泛搭建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橋梁,建立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既可以建立高校在企業內的創業孵化基地,提高高校學生創業實踐動手能力,還要利用優秀企業家建立各級創業指導導師庫,適時為高校綠色創業大學生提供指導。第四,通過優化國家對高校資源的配置,提高綠色創業教育的有效性,促使高校綠色創業教育更加規范化、系統化。二是高校優化綠色創業教育培訓環境。高校是實施綠色創業教育的主力軍,因此在構建綠色創業教育模型過程中,需要高校完善綠色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綠色生態觀融入日常的創業教育中,構建以社會需要為導向、學生發展為目標的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態文化意識,創新精神與創新業能力”,豐富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適時加入生態學類課程,還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充分結合。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綠色綠色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不僅要包括創業教育專業教師,更要有生態學專家參與創業課程的設計和加強對創業教師的培訓,指導和鼓勵大學生綠色創業。三是社會優化綠色創業教育輿論環境。社會要加強對綠色創業的輿論宣傳。一方面,社會應廣泛宣傳綠色創業與綠色創業教育,讓更多的人了解綠色創業與綠色創業教育。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宣傳國家對于綠色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對優秀的創業者作為典型進行宣傳。另一方面,社會要營造寬松的環境改變社會對創業者的誤解,對創業失敗者保持足夠的寬容和諒解,讓其充分體會到社會對創業的寬松環境。四是企業優化綠色創業教育實踐環境。企業可以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必要的實踐基地、雄厚的資金支持,是推動大學生綠色創業教育的主要力量。為了更好地推動綠色創業教育的開展,企業首先針對有綠色創業理念的創業項目給與更多的創業資金支持,并且應該通過多渠道發放,可以適當設置大學生綠色創業基金。其次,企業應在政府呼吁下廣泛參與到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去,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政策。一方面,企業精英可以進入高校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可以派出企業人員到高校創業機構掛職鍛煉。
最后,企業聯合高校建立綠色創業實訓基地,支持高校綠色創業項目得到較大范圍的發展。綜上所述,隨著綠色創業逐漸興起,綠色創業教育必會得到全社會的日益重視。高校有責任開展大學生綠色創業教育,培養綠色創業人才,發揮社會“軸心機構”的引領作用,為促進社會生態和諧發展做貢獻。本文在生態視域下對大學生綠色創業進行了研究,構建了大學生綠色創業教育的系統架構,需要進一步在實踐探索中完善豐富此項研究。
作者:謝建召 宋超 陳淑嬌 單位:寧波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