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大學生創業意向培育與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是實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培育大學生創業意向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急迫任務。本文基于情緒智力對創業意向的影響機制,探討了在情緒智力視角下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向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雙創;情緒智力;高職;創業意向
一、引言
國務院于2015年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下簡稱“雙創”)號召,鼓勵在校大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實踐創業行為。大學生群體具有思維靈活、新事物接受速度快等特點,是新時代創業活動的重要主體。準確把握大學生的創業心理特點是推動創業行為產生的前提和基礎,其中,創業意向是“雙創”教育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潛在的創業者在實施創業行為前需要激發創業意向,Krueger認為,創業意向是創業行為的先決條件,[1]能夠很好地預測創業行為。因此,培育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對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大學生的社會成就不僅取決于智商和知識儲備等因素,也會受到情緒智力水平的影響。情緒智力是個體重要的內部資源,與人際關系、認知能力和人格特質等因素相關[2]。本文從情緒智力的視角探討提升高職大學生創業意向的路徑,以期使更多的潛在大學生創業者實施創業行為,最終實現成功創業的目標。
二、情緒智力對創業意向的影響機制
創業意向是指個體從事創業活動的主觀態度,對預測創業行為有重要的參考作用[3]。一般而言,個體進行創業活動的意愿越強烈,實施創業行為的可能性越大。情緒智力是指個體識別情緒意義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利用情緒促進認知活動的能力,對個體的事業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4]。基于現有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情緒智力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創業意向。王峰(2010)的研究指出,創業者在創業活動中需要使用的情緒智力包括自我情緒的評估、對他人情緒的評估以及情緒的調節和運用。創業者的情緒智力對創業自我效能感產生直接影響,而創業自我效能感在情緒智力和創業績效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5]。江婷(2014)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情緒智力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向有正向預測作用,即擁有較高情緒智力的大學生同時也有著較高的創業意向,其原因是良好的情緒應用能力能夠促進大學生個體獨立性的培養以及健康人際關系的形成,進而提升創業意向[6]。梅云等(2019)學者的研究表明,成就動機在情緒智力和創業意向之間起中介作用,即提升個體的情緒智力有助于其獲得更高水平的成就動機,進而增強創業意向[7]。情緒智力較高的大學生,遇到困境時不易表現出畏難情緒,能夠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和融入團隊合作,追求成功的動機也就越強。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創業是一項風險大、成就高的行為,因此,只有成就動機足夠高,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業意向。較高的情緒智力不僅對個人創業至關重要,對團隊創業的影響同樣顯著。黃巍(2019)對創業團隊成員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團隊情緒智力能夠預測團隊沖突。創業團隊的情緒智力越高,團隊內部發生過程沖突和關系沖突的概率就越低,發生任務沖突的概率就越高。而過程沖突與創業績效呈顯著負相關,任務沖突與創業績效呈顯著正相關。因此,情緒智力較高的創業團隊在發生沖突時,能夠減少過程沖突,引發任務沖突,從而有效緩解內部沖突導致的負面影響,引導團隊正性發展。同時,團隊情緒智力越高,成員越愿意深入研究探討工作任務,有助于成員對團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而提高創業績效[8]。綜上所述,情緒智力通過多種中介變量對創業意向起著正向預測作用,高情緒智力的創業個人或團隊,更有可能產生足夠的創業意向,進而實現良好的創業效果。
三、情緒智力視角下高職大學生創業意向的培育路徑
進一步培養高職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可以有效提升其創業意向的水平,使更多高職大學生投身到創業實踐中來。(一)改革教育理念和方法,增設情緒管理類課程。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均已開展創業教育。但是,創業教育的內容僅局限于對大學生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等方面的培育,忽略了對大學生情緒智力的引導和教育。這樣的教育理論和方式很難培養出具有新時代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大學生創業者。大學生創業者應具備較高的戰略眼光、果斷的決策能力以及良好的營銷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而情緒智力對這些能力有著較大的影響力[9]。因此,高校的創業教育需要轉變為情緒智力與知識技能并重的培養模式,增設情緒管理調節方面的課程,有助于高職大學生情緒智力的提升。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形式單一的講座或授課式教學不利于高職大學生在課堂中表達所思所想。因此,需要在教學方式中增加互動環節,如案例式教學、體驗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等,鼓勵大學生交流經驗與困惑,在分享中提升情緒智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教師可以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營造出平等交流探討的教學環境,使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實現碰撞和交融,提升大學生對創業課程的學習熱情,增強大學生在創業教育中的探索性和主動性,在人際互動中實現溝通表達能力、思考辨析能力、情緒調控能力的改善。(二)優化創業社團管理,促進同輩互助機制。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在校大學生基于相同的興趣愛好而自發形成的非正式團體。由潛在大學生創業者組成的創新創業社團有利于促進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充分交流,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通過創業社團提升高職大學生創業意向需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強化社團指導老師的管理與引導。大學生創業團隊應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可以是高校創業類教師,也可以是校外企業家。專業化的社團指導可作為高校理論性創業教育的補充。指導教師需要在社團內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多舉辦一些有價值有規模的優質創業活動,吸引更多的高職大學生參與其中,加深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為其提供更多的創業實踐機會。其次,充分發揮同輩互助的積極作用。在擁有創業意向的同輩群體中,高職院校大學生更容易發現目標理念相近的同伴,實現取長補短,為改變大學生創業組隊難的現狀提供機遇。同時,大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可以鍛煉體察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使用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情緒調節策略的能力,這些經驗和能力的積累對高職大學生在未來的創業實踐中都具有深遠影響。(三)推進校企合作,夯實大學生創業基地。目前,已經有很多高校為大學生提供了創業孵化服務,高效和便利的創業孵化服務可以刺激大學生的創業自我效能感和創業意向[10]。創業孵化園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了共享的經營場地、政策指導、資金申請、咨詢策劃等多項創業服務,幫助大學生將創業意向轉化為創業行為。這種以高校為主導的創業孵化園應該立足于學生的需求,作為創業的后方基地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養,確保高校創業孵化器在幫扶大學生創業的過程中發揮最大價值。大學生創業者可以在真實的創業活動中,學會應對團隊關系和經營難題,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和社會資源,提升情緒智力和創業能力,有助于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但是,大學生創業最終能否成功,還需要經過市場檢驗。因此,校企合作單位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平臺能夠有效促進高校創業實踐走向市場。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下,企業應為在校高職大學生提供創業幫扶,有利于促進高校創業教育發展,提升創業教育師資力量。校企合作為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了從校園走向市場的平臺,增強了大學生的創業信心,間接提升了大學生的創業意向。
四、結語
在“雙創”時代背景下,各高校通過開設創新教育課程和開展創業實踐,著力于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創業意向是創業行為的重要預測指標,因此,培育和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可以增加其未來產生創業行為的可能性。創業意向同時受到內外因素影響,而情緒智力作為個體重要的內部資源,其對創業意向的影響機制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研究顯示,情緒智力通過創業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等中介變量對大學生創業意向起著正向預測作用。基于情緒智力的視角,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提升高職大學生的創業意向。首先,高校需要變革教學理念和方法,在雙創教育中融入情緒管理的課程和內容。用互動式教學取代傳統單一的授課式教學,鼓勵學生表達想法、交流經驗。其次,充分發揮創業社團的同輩互助機制,強化社團指導老師的引導與管理。創業社團還有助于潛在的高職大學生創業者找到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最后,高校主導的創業孵化園應進一步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便利與支持,有助于其創業計劃變為現實。校企合作單位則需為高職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真實創業平臺,減少大學生創業項目從校園走向社會的阻力,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
作者:李萌 單位: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