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研究生學術誠信教育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研究生規模的逐漸擴大,高校愈發重視研究生的道德教育。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尤其是學術道德品質的科研工作者,是各高校面臨的重要任務。研究生自身、研究生導師、學校和社會是影響高校研究生學術道德素質培養的關鍵因素。西華大學針對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提出健全思政教育體系和建設師德高尚教師隊伍的舉措,以期從多維度構建提升研究生學術道德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道德教育;研究生導師;教育職責;學術誠信
“德者,本也。”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1]2018年提出:“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2]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強調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四個統一”的標準,西華大學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的高水平人才的同時,將誠信教育融入研究生培養過程,積極承擔起營造風清氣正學術氛圍的社會責任。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誠信”二字,離不開高校學術道德建設。高校作為培養國家未來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在塑造良好學術氛圍和建立誠信學術風氣上肩負著巨大的歷史責任。近年來,高校學術風氣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呈上升趨勢,影響著公眾社會價值取向,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從多維度來看,原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研究生自身學術道德意識不強
對剛進入碩士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學術活動還處在學習階段,科研經驗不足,學術道德意志相對薄弱。例如,通過與西華大學部分研究生對話了解到,個別學生是在“翟某某事件”后才第一次了解什么是學術不端,才意識到原來學術不端可以造成撤銷學位和身敗名裂的嚴重后果。由于研究生自身學術道德意識不強,國內高校頻現碩士研究生論文抄襲事件,在抄襲事件曝光后,涉事高校調查處理尤為迅速。例如,2019年,湖南某大學通過官方微博劉同學碩士研究生論文因抄襲云南財經大學某教師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該學生被學校撤銷碩士學位,且給予其導師警告處分,取消其碩士生導師資格,調離教學崗位。這就是學生缺乏學術道德培養的縮影。
二、部分導師重視學術教育而忽視道德教育
部分導師教學科研雙肩挑,深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參加學術會議、項目申報、項目結題等事務煩累,這些原因導致部分研究生導師沒有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即便有些導師有足夠時間指導學生,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也是重理論輕德行。研究生導師肩負著培養國家學術創新后備力量的歷史使命,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探索真理和發現真理。然而,有些教師為提高基金中標率,冒險抄襲他人學術成果。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通告中稱,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雜志社撤稿聲明,中國計量大學某教師發表的某篇論文1存在操縱作者署名和試圖顛覆同行評議過程的問題,某篇論文2存在抄襲他人未發表手稿、抄襲他人已、操縱作者署名和試圖顛覆同行評議過程的問題。[4]盡管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出臺了相關實施準則,依然無法從根源上制止此類行為的發生。2009年,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網站也了《不端行為案件處理決定》。[4]以微納光電探測件和二維材料生長研究方向為例,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原會網站公布了某高校教師將五篇存在造假問題的論文列入已獲批基金項目的進展報告和結題報告中。[3]經調查,該教師中的譜圖(含電鏡圖片、XRD譜圖)存在摳圖、復制粘貼、旋轉、縮放、圖形拼接及涂抹等造假問題。基金委決定追回已撥資金,取消該教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資格五年,并給予通報批評。
三、學校缺乏有效合理的學術監督機制
除研究生自身教育和導師指導教育外,學術道德教育也離不開學校政策制度這一層面。教育部印發的《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明確提出,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4]導師的責任不僅局限在“研究生的學術培養”,只要研究生出現任何問題,導師首當其沖。近年來,并不缺乏研究生自殺或抑郁等新聞,網絡也不缺乏痛罵無良導師的帖子。也有導師坦言:“我最害怕碰到有心理問題的研究生。”由于研究生導師責任重大,一些導師招收研究生的積極性并不高,即便招收了學生,也不樂于或勤于指導學生,更談不上德育。因此,研究生培養單位需要制定并落實完善的導師聘任機制、培養機制、考核機制、獎勵機制甚至是導師保護機制,鼓勵導師樂于招收、勤于指導。在研究生層面,學校也有必要增加研究生個人信用檔案管理。對學術失范的學生需納入畢業生檔案,將來用人單位可對其進行道德審查。[5]此外,面對越來越普遍的學生心理問題,學校可開設心理學選修課,設立心理咨詢中心,等等,為學生提供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案。
四、學術領域內社會不正之風的體現
學術領域內社會不正之風體現在一些不法公司、專利公司通過QQ群、微信群和論壇貼吧等平臺售賣論文消息迷惑學生。由于學生學術道德認知高度不夠、意識淡薄,在科研道路上遇見挫折時,容易經不住誘惑而鋌而走險。一些不良學術期刊和及中介公司抓住了這部分學生著急畢業和部分教師著急評職稱的心態,將出版期刊作為牟利手段,對論文和專利等學術成果明碼標價并出售。這種行為極大地危害了國內的學術生態,且使民眾對一些科研成果喪失信心。2015年,施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和現代生物等國際出版集團進行了四批集中撤稿,其中117篇論文涉及中國作者,23篇論文標注曾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6]經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調查發現,第三方中介機構在這些學術不端案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被撤銷的論文多數曾委托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潤色”并投稿,還有部分論文完全是通過買賣請人的。第三方中介機構通過偽造通信作者郵箱、偽造論文審稿人郵箱、提供虛假同行評議等方式。更有甚者,部分論文完全是通過交易完成的,請人捉刀代為撰寫和投稿。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相關規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涉事作者作出處罰。然而,在相關報道中,未見對第三方中介機構的處理結果。構建良性學術生態,夯實創新科學基礎,是需要全社會參與的系統工程。面對不良的學術風氣,必須從研究生自身層面、導師指導層面、高校制度層面、學術社會環境層面等多個維度采取有效的研究生學術道德教育的改革措施,多管齊下,營造學術凈土。
(一)研究生要自覺接受學術道德教育,強化自身道德修養
研究生要積極接受并參與學校開設的相關科研行為規范的課程,主動了解和掌握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和學校培養單位關于學術規范的統一要求和文件規定,主動參加學校或學院組織的學術道德規范的報告會。在學習新知識和從事科研工作中,注重強化學術道德教育習慣的養成,努力提高自身對學術道德問題的處理能力。例如,在西華大學微納光電器件研究課題組針對“翟某某事件”展開了如下討論:關于論文抄襲有無法律標準,是否涉及法律責任。論文抄襲事件層出不窮,山東某大學、東北某大學和安徽某大學都曾爆出過研究生學位論文抄襲事件。經過對這些事件的討論,課題組研究生明白了購買、出售或他人均屬于論文作假行為。如果學位申請人論文存在作假行為,學位授予單位可取消其申請資格,對已經獲得碩士學位的學生,授予單位可以撤銷其學位并向社會公布。對于情節嚴重者,如論文抄襲涉及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還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研究生導師既要傳道授業也要以師傳德
首先,研究生導師應樹立道德榜樣。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導師作為其直接培養人,潛移默化地影響研究生的學術行為。研究生導師在教學活動或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皆可能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研究生導師學術嚴謹、工作認真和生活規矩,培養研究生才能具有較強的工作責任感和社會使命感。研究生導師既要有學術責任的擔當,又要有營造課題小組良好道德氛圍的意識。研究生學術指導應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研究生導師應從思政角度培養學生誠信觀。例如,西華大學理學院在培養物理學研究生時,常從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即物質與運動、自然規律的角度,對學生提出凡事實事求是、遵循規律的要求,教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要為一時的論文寫作而編造謊言為將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物理能動原理向學生強調自我意識的能動作用,有目的地對研究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誠信教育。
(三)西華大學聚焦立德樹人,建設師德高尚教師隊伍
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西華大學成立了師德師風建設委員會,各學院組建了師德師風建設小組,形成了校院兩級師德師風建設體系,壓緊落實了師德師風建設責任。西華大學每年會編制《西華大學師德師風宣傳冊》,充分利用校園網、易班或學校微信公眾號的傳播優勢,廣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努力營造尊師重教和教書育人的融洽氛圍,評選研究生導師先進個人,發揮先進個人示范作用,表彰師德師風先進典型,宣傳師德師風教師典型事跡,增強教師榮譽感和使命感。西華大學還組織開展以“不忘初心、立德樹人”為主題的師德師風演講比賽。在疫情防控期間,西華大學開展了92人次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網絡培訓班。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西華大學將師德師風教育和考核融入人才引進、年度考核、職稱評審、各類推優評優和研究生導師培訓等諸多環節,并且在師德師風評價層面實行“一票否決制”。在學院層面,西華大學理學院出臺了相關措施加強學生學術道德教育,比如學生班主任會定期開班會講解學術不端案例,研究生導師在平時指導學生過程中強調學術誠信的重要性等;學院會不定期召開研究生導師大會,督促導師規范管理課題小組,積極指導和關心學生,學院還要求導師把學生德育工作細化至日常教育和管理的各個環節。在教育部“破四唯”的背景下,學院對研究生的評價從單一的學術評價轉為道德的多維度評價。西華大學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學術管理制度,積極采取措施在研究生培養上實現立德樹人的宏偉目標。
(四)端正社會學術風氣
社會上形形色色的違規交易現象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購買的學生也應注意以下問題。首先,交易本身是學術不端的體現;其次,滿足了畸形的市場需求,多數并非原創。抄襲的后一旦被舉報和查出,購買的學生將對不端行為買單,很難向公司追責,結果得不償失。因此,購買的學生切勿貪圖一時方便,進行的交易。沒有買方的市場需求,自然就沒有了賣方的市場。另外,社會相關部門應該加強企業管理,嚴禁從事論文專利等買賣行為的出現,不能讓的公司和專職人員逍遙法外,破壞正常的學術秩序,影響學術平等競爭,危害社會誠信。
五、結語
近年來,高校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高校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卻并未得到適當的遏制,正逐漸侵蝕著學術凈土。本文從研究生、導師、高校和社會四個層面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并從這四個層面給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研究生個人應該加強學術道德認知;導師應該嚴以修身,充分承擔學術道德教育責任;為了學術界的風清氣正,高校應該加強學術監督機制,社會應該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學術期刊,加大對等不法機構的懲治力度。堅信在多方聯合監管作用下,學術凈土終將回歸。
作者:吳真 范志祥 丁長春 張克難 單位:西華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