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城市建設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人為因素
1.智慧政府。
政府作為城市建設的核心,建設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建設一個智慧政府,因為智慧政府能夠實現一站式服務,從而提高辦事效率和市民的滿意度。開展網絡辦公,建設數據交換平臺,逐步建設成以互聯網為平臺,將公民和企業作為對象公開的公共服務體系。如開展政府熱線、移動執法等方法體現政府利用數字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智慧城市要具有可持續性發展,不斷推動內生驅動力量。建設成以政府為主導,圍繞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加強城市自我適應和自我優化,從而形成良性發展循環。利用高科技和高效電子政務,逐步形成統一的信息網絡平臺,為智慧政府資源共享服務。智慧城市中智慧政府的建設從小事做起,如依靠建設的公共行政系統,將日常的工作通過平臺進行整合,從而實現辦公電腦化、網絡化,形成多部門、一政府,避免跑斷腿、磨破嘴的現象。隨著小事的成功推行,未來幾年,政府部門實現遠程視像會議、數碼資料庫等多媒體設備,從而實現“無紙化辦公”。
2.智慧經濟。
智慧經濟是一個戰略性經濟,它是集科技、信息、環境等于一體的創新性經濟。這種經濟是繼四大經濟之后的第五大經濟。智慧經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體,同時也是未來智慧城市的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經濟是將傳統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經濟融合為一體,形成一種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這種經濟建設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簡而言之,智慧經濟是綠色經濟也是低碳經濟,更是循環經濟。智慧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尤其是在重點領域低碳化,如工業、電力和交通;智慧經濟發展高科技的產業,增強高附加值產品,從而提高中國品牌市場競爭力;智慧經濟力求研發減碳技術,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循環經濟。智慧經濟實現多元化、多層次區域合作,相互推進改革創新,達到經濟發展倍增的目的。智慧經濟需要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實現第五種經濟與傳統經濟相結合,從而推進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為城市持續引進高端人才起到推動作用。
3.智慧社會。
建設智慧社會是建設智慧城市的最終的目標。智慧城市對于城市建設有著兩大方面的作用。推動本地區工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從而發揮地區優勢;促進城市中服務行業的發展,如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和智慧教育等,這些行業通過物聯網和高新技術整合公共服務,完成試點智能小區,實現提升居民質量,促進人性化管理,從而升高服務質量。智慧社會是高科技在社會中應用。智慧城市就是高科技實現最大化的實際應用,建設的最終目的是體現以人為本、便民實惠的理念。智慧城市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五大領域,它們分別為城市環境宜居領域、城市安全防控領域、城市生活保障領域、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城市產業優化領域。其中城市環境宜居領域、城市安全防控領域和城市生活保障領域源于公眾視角,而城市公共服務領域和城市產業優化領域這兩個領域則出自政府和企業視角。智慧社會將借助互聯網和高科技各個方面,實現以人為本,加快高科技應用研究轉向應用到公民生活,同時為公共服務提供便捷的服務模式,從而營造安全、高效和環保生活環境。
1現代的城市園林建設
對于現代城市園林建設而言,首先便是生態環境建設。一個優秀的現代園林,首先是設計上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城市規劃是便是一個布局宏大的區域景觀設計。因此,這就要求設計者從整體出發,確保園林建設服務城市規劃全局。同時,設計中應包含生態環境意識,從而便于實施和管理。在此基礎上,現代園林設計應充分體現個性化,從而展現出美妙的景觀藝術形象。一個成功的區域景觀設計,成功之處表現在3個方面:應得到大眾認可,毫無疑問,區域景觀的服務對象為該區域中居住的居民,因此,景觀設計應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同和歡迎。區域景觀投入適應之后,可最大程度上發揮其生態效益,而要防止曇花一現。經過長時間之后,區域景觀可能發生一定的變化,但同樣可以滿足區域特定人群的對于生態環境的需要;井然有序的維護管理是區域景觀得以長期服務人群的根本保證。所以,在進行區域景觀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景觀區域的未來維護與管理,盡量降低成本。具備上述條件之后,在設計論證的基礎上,便可實施園林的設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園林設計的論證是其建設的重要環節。由于以往缺乏這一環節,導致在園林建設中出現不少的問題,比如材料的浪費、決策不合理等,因此,應完善園林設計規劃論證機制。眾所周知,園林建設是落實設計的環節,同時也是不斷完善規劃設計意圖的過程。因此,在建設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園林小品、庭院燈、園林種植等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科學的施工組織設施,保證設計意圖落實到位。
2城市園林管理的新思路
目前,城市園林管理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比如管理意識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各種問題,因此,需要創新園林管理的思路。
2.1在管理中引入市場機制
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各行各業的市場化步伐加快,在園林管理中同樣可以引入市場機制。目前的直線式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因此只有逐步完善市場管理、質量管理和投招標管理,以及工程監理等各種中介機構、發展咨詢服務市場才能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提高園林的管理水平。
2.2在管理中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
本文作者:許德毅 單位:東北大學科技產業集團
綠色城市設計的原則是:不要輕易建造建筑,除非有絕對的必要。在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里,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保護意味著對現狀建筑進行擴建、改建以及移做他用。
“建或不建?保護,推倒還是重建?”這些問題困擾著建筑師。從過去可以找出許多建筑再利用、翻新、擴建的例子;在前工業城市里,一座建筑無論多有名,也需要為新的使用目的而改造(圖1)。在歐洲許多城市,都會有許多經過許多世紀發展來的多種風格混合的教堂。在擴建時,舊的墻體、細部、材料都會被重新利用,并將當前風格納入到原有質感中去。這種謹慎的做法倒是形成了一個個被后代所稱頌的建筑。甚至在最為古典的帕特農神廟內,部分構件也是從一座更老的廟宇中移過來的。這種常識性的做法達成了一種充分利用稀缺資源的理想:就建筑而言,形成建筑的那些材料是難以獲取的,當然就是稀缺的。在動輒大興土木的今天,這種舊時的想法顯得多么可貴。
這從建筑的角度啟發了一個可持續設計的原則,就是優先考慮保護和利用以前的老建筑;如果設計一座新的建筑,則要考慮到靈活性,讓建筑可以容納更多的功能。還要考慮到建筑在不同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功能需要;最后,建筑應建在公共交通路線上,與現有城市設施發生聯系,而且,最好以填補的形式出現在建成區內。
城市交通設計
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統是構筑城市的必要條件。機動車在成為城市居民普遍的交通出行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比起廠礦集中排放污染源,龐大的機動車群更像烏壓壓的蝗蟲,隨時隨地制造污染,威脅人們的生命。
對于城市設計和規劃的人來說,滿足城市交通需求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但是,要滿足無限制的機動車使用需求是不可能的。因為,修筑新道路不僅遠遠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導致新的交通量的產生,并把交通堵塞的難題轉移到道路系統的其他部分,情況更加惡化。英國著名城市環境專家Buchcman就這個方向曾提出過“環境區”的概念。在他的構想中城市被劃分成4500平方英尺的區域。這些區限制機動車行駛,以步行優先。區域被運輸量極大的道路包圍,交叉口間斷少,交通順暢。為避免機動車對城市造成破壞,Buchcman提倡交通管制,拓寬步行道的寬度,降低車速等。最后構想提出結論:當城市超出一定規模,以私人交通為主進行的城市規劃設計就變得不切實際,還是更多的要依靠公共交通來解決問題。
一、我國城市雕塑的現狀探索
首先,被漫無目的地附加在城市建設之中。當前,由于對城市雕塑的空間管理程度不夠,眾多低品質、低俗化的雕塑出現在城市的中央,不僅不能提升城市的文化素養,反而拉低了城市的品位,給城市的精神風貌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另外,眾多裝飾性的城市雕塑橫行于街,給城市帶來了凌亂之感,極易使人產生視覺疲勞,甚至反感。如北京這座代表中國形象的城市,在某些街道上就設立著十幾二十座雕塑,只關注量的多少,不管質的變化,這些劣質的雕塑給城市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其次,盡管有些城市雕塑密集,但從總體上說,我國城市雕塑建設相當不足,尤其是城市雕塑的精品。近年來,我國城市雕塑好像躲在大地里睡著了的春筍,聽到春風的呼喚,迫不及待地從大地里鉆了出來。殊不知過多過雜的雕塑只是經濟發展下藝術的病胎,危及著城市的文化環境,也造成了大眾的審美疲勞與視覺疲憊。這些“病態”的藝術,無論是在構造形式上,還是材料選擇上,或是色彩運用上,無不揭示出其單調枯燥、黯淡無光的形態。眾所周知,凡是能夠給人以美的印象的作品,往往是色彩調配產生的效果,而我國的城市雕塑大多保留原材料的本色,很少加工點綴,成品單調枯燥,難以靠近美的軌道。一部小說能夠以系列形式出版,就是融匯了不少作者的心血,才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眼球。同理,如果城市雕塑能夠更好地滲透創作者的思想,精品或許會層出不窮。但我國的城市雕塑卻是靜態的、單一的,只有觀看性,沒有故事性。再次,缺乏一種能夠引發大眾共鳴的沖擊力。城市雕塑屬于公共藝術,它不是僅供少數藝術家和精英分子鑒賞的精英藝術,而是由普通大眾共賞的藝術,可以說,人民大眾是決定其藝術價值的重要評審者。因為只有融合公共精神的作品才有呈現城市文化的價值。如果城市雕塑作品僅僅表達了藝術家自己獨特的情感,而旁觀者在懵懵懂懂之中演變為局外者,對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始終絲毫未明,這樣的作品又如何能成為公共的藝術?如何能為大眾視覺服務?如山東省某市中心廣場建的一個巨型雕塑,其用巨大的球體和粗大的放射狀線條組合起來,傳達陽光普照的含義,抽象中顯生硬,這是模仿西方抽象藝術的結果,卻造成市民對雕塑的意義議論紛紛,這樣的雕塑恐怕只有創作者才能領會它的意義吧。成功的城市雕塑作品應該是蘊含著文化、精神與本土特色等元素的藝術品,它帶有的公共性元素,使其藝術性自然而然地融進大眾心靈,具有強烈的共鳴沖擊力。當然,沖擊力的產生并不是說作品必須具備大眾平均化的審美傾向或者通俗化的藝術感染。城市雕塑固然是一種公共的藝術,但其必須擁有屬于藝術家的個性的東西,至少它的圖式語言由創作者自己決定。只有將共性與個性完美結合,才可創作出具有公共藝術價值的城市雕塑。目前,我國的城市雕塑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大眾的參與,這必然會導致其缺乏吸引大眾的能力。因為“公共藝術是通過市民廣泛參與和反映社群利益與意志的藝術方式,”而人們缺乏參與公共文化創建的意識,對公共藝術采取放任的態度,間接導致了城市雕塑的建造結果。與此同時,我國尚沒有專門管理城市雕塑的藝術職位,一般城市雕塑建造與安置都是政府或城市管理者決定,他們大多沒有專業的判斷技能,不易找到城市雕塑的正確定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挖掘城市雕塑的本質作用。如此一來,城市雕塑只能立于自己的天地間孤芳自賞。
二、我國城市雕塑的發展計策
首先,以恰當規劃與合理安排挽救隨意泛濫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建設是城市管理的一部分,而這一部分在城市文化里扮演著十分顯眼的角色。不同的雕塑在不同的地方,其呈現的藝術魅力是不同的,所以對城市雕塑的空間管理,必須依據作品的藝術特征。這就要求相關的設計者必須做好基本信息的調查,然后結合地區的環境特征,選取恰當數量與風格的城市雕塑作品,盡可能地發揮其美化環境的作用,如此一來,城市的獨特魅力與文化特色便可輕松流露。而要想做到這些,必須先從根本問題入手,設立專門管理城市雕塑的機構。因為如果沒有專門機構,一切措施只能是夸夸其談,就如那嫵媚的玫瑰,如果沒有人悉心栽種,也不過是美好的空想罷了。其次,從材質、技術等方面提高城市雕塑的質量,追求精品。近年來,城市建設的“豆腐渣”工程屢見不鮮,而城市雕塑撐起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風貌,“豆腐渣”雕塑絕對不能出現。當然,追求高質量,或許不會是一筆小消耗,但精品的追求,需要物質的支撐,拓寬城市雕塑等環境藝術的投資渠道已成為必然的舉措。就如上海這座大城市,每年固定有幾百萬元用于城市雕塑建設,正是由于其投資充分,沒有物質壓力等后顧之憂,城市雕塑精品才為城市的環境藝術與文化精神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再次,作品欣賞參與度的提高與作品創作大眾化的加強,將給城市雕塑的意義闡釋帶來質的飛躍。城市雕塑是一門公共的藝術,離開了觀賞者,其藝術價值也將永遠深埋。誠然,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有,但審美水平卻有高低之分,所以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都必須具備藝術家的審美水平,而應在教育宣傳上,帶動大眾整體審美水平的提升,吸引大眾參與城市雕塑的規劃。同時,創作者也應利用自身優質的文化素養與高雅的審美情懷,創造出具有深厚審美價值的城市雕塑作品,而不是躲在自己的情感天地里固執己見。只有在個性的追求中容納共性的要求,才能更加完美地詮釋城市雕塑的文化意義。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雕塑是城市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也是城市文化的代言體,在城雕建設中只有遠離極度個性化、空洞抽象化、造型單一化,真實地表達時代精神與城市特色,才能最大化地實現其藝術價值,滿足人們的精神情感需求。
作者:龐大偉
本文作者:孫艷艷 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國際信息部
美國、歐盟、日本三個地區的智能化建設較為活躍,但是其智能城市的研發和實驗還主要是以電力設施智能化為中心,且停留在局部智能化的第二個水平上。具體來說,有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市和迪比克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日本的橫濱市、豐田市、京都市、北九州市等城市。而日本的東京雖然已經在電力、通信、交通、建筑等城市系統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智能化,但是各系統間并未統合聯動,所以仍處于第一個水平。隨著智能城市的發展,今后將會出現所有城市系統都實現智能化且互相聯動的第三個水平城市。
歐盟、美國、日本的智能城市建設特征
(一)歐盟政府和企業聯合投資和管理,科研機構和非盈利組織參與其中。歐盟通過2011年10月出臺的《戰略能源技術計劃》確定了25個城市優先發展智能城市,這些城市大力發展低碳住宅、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2012年7月10日,歐盟委員會實施了“智能城市和社區歐洲創新伙伴行動”。該行動計劃將集成歐洲在新能源、智能交通和信息通訊(如物聯網)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在部分城市開展示范項目,包括高效供熱(冷)系統、智能儀表、實時能源管理、零排放建筑、智能交通等,促進智能城市建設。2013年,歐盟委員會將為這些示范項目投入3.65億歐元。此前,歐盟委員會在2012年已投入了8100萬歐元支持能源和交通領域的“智能城市和社區”試點項目。荷蘭阿姆斯特丹市制定了《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計劃》,其運行方式是以埃森哲咨詢公司為項目管理辦公室,主要由阿姆斯特丹創新驅動中心(獨立于市政府、官民共同出資)和里安得公司負責,IBM、飛利浦和谷歌等大公司也參與其中,阿姆斯特丹的智能城市已經實現了電力和交通兩大基礎設施系統的智能化和聯動。2012年,德國舉辦了未來城市智能技術競賽,其中 “Cloud Power能源解決方案”、“flinc城市‘搭車’交通社區”等五個項目分別勝出,這些項目都是由歐盟各大公司負責研發和實施的,對建設智能社區和智能城市將起到很大的推動和示范作用。
(二)美國以企業為主力,智能電網項目居多。美國的智能城市的實驗項目與其說是構筑智能城市,不如說是多以各電力公司為中心的智能電網項目,與各個州的關系并不密切。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博爾德市,憑借其影響范圍達4.5萬戶家庭的智能電網一期項目被譽為智能型城市。該項目由市政府和XEL能源公司合作完成,并由市政府向市民提供免費服務。施工單位向每戶家庭免費提供一臺帶有互聯網接入裝置的智能電表及其他必要設備。借助這些裝置,市民不僅可任意監控用電量,還可以登錄XEL公司的網站查詢自家的詳細用電情況統計表。此外,智能電網采用了優化的“存儲——供給系統”以及雙向交流網,有利于提高電力供給的可靠性。發現故障區域并立即維修也變得方便。美國能源部從2009年9月開始與迪比克市聯合實施智能城市建設項目,目標是實現自來水、交通、電力和燃氣基礎設施系統的信息化以及各個系統間的相互聯動,通過對各種數據的收集、整合和分析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目前該項目正處于第一階段,在各個家庭中安裝自來水和電力智能表,以減少水和電的消耗,項目主要由IBM和阿聯特能源公司負責。
(三)日本政府主導,企業是主力軍,政府支持企業走出國門。日本政府將智能城市建設與新能源推廣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日本經濟產業省在2010年4月認定橫濱市、豐田市、京都市和北九州市四個城市為智能城市示范點,同年8月四個城市分別制訂了為期五年的智能城市實驗計劃,主要是引入將電力、熱能、廢棄物等統合起來的能源管理系統,其運營主體是以各個市政府為中心,能源公司和能源相關公司參與其中的混合團隊,參與其中的公司多是與當地經濟密切相關的企業。當前,日本智能城市建設主要是向節能和環保方向發展。據日本IT專業調查公司IDCJapan調查、分析認為,到2015年與智能城市建設相關的日本IT市場規模約為5352億日元,2020-2030年期間,原有社會基礎設施將迎來功能老化的高峰期,為了對其進行更新換代,以電能和天然氣等能源為主的智能綠色網絡也將在2015年以后迅速發展。日本企業緊緊抓住這次商機,積極參與計劃研發和產品推廣,成為日本智能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東芝公司近期計劃在大阪附近建設一座智能化的樣板城市,都市內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并配備有通訊功能的新一代智能電表和家用蓄電池,使節能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同時日本企業還積極參與其他國家智能城市的建設開發,搶占國際市場,比如日本企業已經與中國的大連、天津達成智能城市建設合作協議。日本政府則全力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經濟產業省已經撥出上百億日元的專款支持企業的國際商業合作項目。日本還經常舉辦與智能城市有關的展覽會,提高日本在國際智能城市建設市場上的影響力。
對我國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