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提高引大入秦工程經濟效益措施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針對引大入秦工程存在的問題,要想提高引大入秦工程經濟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即制定切實可行的長遠發展規劃,進一步調整供水結構,力構建供水區水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強化工程運行管理。
關鍵詞:經濟效益;措施;引大入秦工程
1引大入秦工程概況
甘肅省引大入秦工程是將發源于青海木里山的大通河水跨流域調入蘭州市秦王川地區的一項大型水利骨干工程,引大入秦工程跨越甘青兩省四市六縣區,包括渠首引水樞紐、總干渠、東一、二干渠、電灌分干渠、黑武分干渠、69條支渠及斗渠以下田間配套工程,干支渠長達1265km,設計引水流量32m3/s,加大引水流量36m3/s,年引水量4.43億m3,灌溉面積4.898萬hm2,安置移民5.64萬人。
2引大入秦工程存在的問題
2.1工程配套設施薄弱
對于整個工程而言,從最初的審批審查到施工,往往只注重工程主體,而沒有或者很少考慮相應的配套設施,在執行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沒有計劃和相應的預算,財政配套資金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
2.2管理理念落后
自引大工程正式通水后,工作重心由原來的建設性質向注重管理轉移,工程管理任務也由原來的建設者承擔,導致管理人員思想觀念不能及時轉變,長期形成的“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缺乏真正懂管理、善經營的專業人才隊伍。
2.3工程供水效益未充分發揮
隨著大通河上游用水量增加和河道水電站的高密度開發,引大工程取水口上游河段水文水情發生了重大變化,河道流量大幅度、高頻率波動。自2009年開始,每年3-5月、10-11月,斷流欠流頻繁發生,甚至一天斷流十幾小時,對供水區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影響。
2.4工程建設標準相對較低,老化失修嚴重
引大入秦工程自1976年開工建設,截至2015年完成工程竣工驗收,工程建設期歷時39a,受歷史和建設期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工程建設標準相對較低,經過20多年的通水運行,加之維護資金投入不足,部分工程老化失修問題較為突出。期間每年只有少量的工程維護費用,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工程年久老化失修的現象,工程防滲率低,量水設施老化,致使水量流失,計量不準。巨大的資金缺口,嚴重制約了工程的完好率和供水的保證率,也使得工程經濟效益得不到充分發揮。
3提高引大入秦工程經濟效益的主要措施
3.1制定切實可行的長遠發展規劃
從引大長遠發展和供水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需求的實際出發,對引大工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渠道加固改造工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灌區溝道山洪災害防治工程、黃羊川水庫工程、永久管理設施配套改造項目、古山電灌泵站改造工程和干渠、尖山廟水庫庫區、石門溝水庫庫區和英武水庫庫區水源保護工程等七大類建設項目,要在進一步科學論證、細化完善的基礎上,積極與省級相關部門銜接協調,爭取列入國家或全省水利發展“十三五”規劃。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使引大工程在“十三五”期間供水水源得到保障,顯著提高渠道輸水能力,全面提升運行管理水平,不斷優化供水結構,大幅度提升供水效益,有效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形成較為完備的供水工程和運行管理體系。
3.2進一步調整供水結構
著眼于供水區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蘭白經濟圈”發展、蘭州新區開發建設以及城鎮化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著力推進思維理念、管理方式、工作重點和服務對象“四個重大轉變”,統籌供水區農業、生態、工業、城鄉生產生活用水,進一步調整供水思路,優化供水結構,轉變工作職能,完善供水調度方案,科學配置引水資源,全面提升服務水平,切實做到應灌盡灌、應需盡供,全力保障各類用水需求。繼續加強與上級業務部門的銜接協調,加強與大通河上游電站的協調,盡最大努力減少上游電站蓄水帶來的影響,保持引大工程引水資源的相對穩定。
3.3著力構建供水區水安全保障體系
要深刻理解中央新時期治水思路,著力構建供水區水安全保障體系。從宏觀層面看,經過30多年高速增長后,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更加趨緊,生態產品需求更加迫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更加重要,體制機制創新更加關鍵。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對水利工作賦予了新內涵、新任務、新要求。總理對集中力量加快水利建設、用改革紅利促進水利事業發展提出的明確要求,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要積極踐行新時期治水思路,緊密聯系引大實際,加快實現從粗放用水向節約用水轉變,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結構調整向提質增效轉變,進一步完善引大的工程設施體系,堅持不懈發展城鄉民生水利,統籌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夯實保障供水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利基礎。
3.4進一步強化工程運行管理
首先,要嚴格落實管理制度,注重抓好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規范細化和具體落實工作,真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規章辦事的好風氣。其次,要靠落實安全責任,進一步落實劃段包干責任制,切實做到管理職責明確、管理范圍清晰、管理措施有效,杜絕各類事故的發生。最后,要完善巡護機制,堅持把日常養護和巡護檢查有機結合起來,在巡護檢查中排除各類安全隱患。特別要把渠首引水樞紐、隧洞、渡槽、倒虹吸、高填方高邊坡渠道和水庫等重要工程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指定專人管護,保證運行安全。
作者:李耀輝 單位:甘肅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