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程經濟課程標準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建筑市場的不斷發展,土木工程從業者除了要掌握土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也需要了解工程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文章從崗位需求、崗位能力、教學目標、課時數量等角度,對于三年制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工程經濟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評價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程經濟課程;課程標準改革
1課程概述
1.1課程性質和作用
工程經濟是三年制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選修課程,總學時為44學時。該課程的先修課程為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學生在學完以上課程后,具備了一定的土木工程專業知識,但是對經濟學原理等知識比較缺乏。通過工程經濟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備建筑工程技術人員和經濟管理人員的經濟意識,基本具備建筑工程經濟分析和評價能力,也是為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具備建筑施工、質量監督、安全管理能力,從事建筑施工技術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而設置的一門課程。
1.2課程設計改革思路
該課程是“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為依據設置的。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學科課程模式,轉變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并讓學生在參與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完成相應工作任務,并構建相關理論知識,發展職業能力。課程內容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理論知識的選取緊緊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需要來進行,同時又充分考慮了高等職業教育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需要,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案例設計以建筑施工行業需求為線索來進行。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案例分析等多種途徑,采取精講多練的形式,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教學效果評價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點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在學習情境的構建中,突出以下幾個方面重構知識和技能,并兼顧學生情感、責任心的培養。(1)突出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訓練,緊扣職業能力的形成進行知識的整合。(2)基于任務導向,遵循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認識規律和實操規律并由此確定各項目教學中的重點、難點。(3)充分考慮到高等職業教育對知識的內在需要以及學生專業成長的可持續性需要。(4)堅持“教學做”一體,以“做”為中心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理念。圍繞課程特點,進行“做”即學生操作訓練的有序設計。
2課程目標
2.1知識目標
(1)了解工程經濟學的性質、研究的對象和內容,熟悉固定資產投資、流動資產投資及建設項目總投資的具體構成內容,掌握成本費用構成、其他成本概念,了解收入、利潤及稅金的基本內容。(2)掌握現金流量的概念及現金流量圖的畫法,重點掌握資金時間價值復利計算的六大公式及其應用,掌握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3)掌握靜態評估方法及其指標,重點掌握動態評估方法指標的計算及其在不同方案中的應用。(4)掌握盈虧平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不同方案的比較應用,熟悉單因素敏感性分析、了解風險分析方法。(5)了解設備更新的原因及特點,重點掌握設備的經濟壽命確定方法,掌握不同更新方案的比較方法。(6)掌握價值工程的基本原理,重點掌握價值工程的相關概念和提高價值的途徑,掌握選擇價值工程分析對象的方法,掌握功能分析與評價的方法,了解方案創新方法。(7)熟悉可行性研究的內容,了解財務評價的概念、作用、財務評價的內容和程序。了解國民經濟評價的概念。了解效益和費用及影子價格的概念。
2.2能力目標
(1)學會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方法。(2)學會實際案例現金流量的計算與現金流量圖的畫法,學會資金的時間價值計算方法。(3)學會各種評價指標的計算方法,學會運用評價指標進行方案分析。(4)學會設備的經濟壽命確定方法,學會不同更新方案的比較方法。(5)學會針對具體工程項目進行價值工程分析。(6)學會針對具體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
2.3素質目標
(1)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明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2)具備細致嚴謹、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職業精神。(3)具備尊重事實、尊重客觀依據、善于用數據說話的工作作風。(4)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3課程內容的選定
本課程開設于三年制高職建筑工程專業第二學年的第二學期,經過企業調研、人才培養方案的分析,結合將來面對的崗位需求,綜合考慮課時的數量,最終確定課程的內容。(1)模塊一:工程經濟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任務一:工程經濟學基礎知識的了解;任務二:資金的時間價值及其計算;任務三:工程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的了解;任務四: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分析;任務五:設備更新的經濟分析。(2)模塊二:風險與不確定性分析。任務一:盈虧平衡分析;任務二:敏感性分析;任務三:概率分析。(3)模塊三:價值工程。任務一:價值工程基本原理了解;任務二:價值工程的工作程序與方法了解;任務三:價值工程在項目方案評選中的應用。(4)模塊四: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任務一:可行性研究;任務二:工程項目財務評價;任務三:工程項目國民經濟評價。
4教學實施建議
4.1教學方法與手段
(1)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模塊的特殊性教學要求,采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手段。(2)選取生活案例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的訓練。(3)教師必須重視實踐、更新觀念、走工學結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新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積極引領學生提升職業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4.2考核與評價
考核與評價包括考核與評價的內容、方式、標準與權重等。應關注評價的多元性(試卷筆試、現場操作、仿真模擬演練、平時學習過程評價等),突出過程評價與總體評價、理論與實踐評價一體化的關系等,鼓勵支持大膽改革傳統單一的試卷筆試,創新適應課程特點的多種方式綜合的考核方式,突出考核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素質。課程考核由平時考核(30%)、過程性考核(30%)、期末考核(40%)三部分組成。(1)平時考核(30%)。主要圍繞課堂紀律、出勤情況、課堂回答問題、課后作業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成績占比分別為20%、20%、40%、20%。(2)過程性考核(30%)。以案例仿真練習、搜集可行性研究報告資料等形式的學習過程評價進行考核。學生通過教師給定的案例背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每組確定組長和組員,要求各組成員能根據要求搜集資料或進行案例的具體分析,能將成果以PPT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分組練習,來達到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上師生間的互動,以及電腦軟件的使用、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搜集資料、案例分析占成績的40%,PPT成果占成績的30%,成果匯報占成績的30%。(3)期末考核(40%)。以期末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核。
5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師資條件。師資隊伍是專業課程改革計劃的制定者,是課程改革操作的執行人。師資隊伍一般由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構成。課程教師應具備國家規定的任職資格條件。課程主講教師應有建筑工程、工程造價等相關專業的教育背景,應有階段性的企業掛職鍛煉成果,具有較強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建設能力。(2)積極開發和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充分利用諸如電子書籍、電子期刊、數據庫、數字圖書館、教育網站和電子論壇等網上信息資源,使教學從單一媒體向多種媒體轉變;教學活動從信息的單向傳遞向雙向交換轉變;學生單獨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
6實踐平臺和信息化教學資源
合理利用中國大學MOOC(慕課)國家精品課程在線學習平臺,好大學在線、愛課程等網站滿足教學需求。
參考文獻:
[1]郭娟,唐艷,蘇紅.工程經濟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四川建材,2019,45(3):229-230.
[2]潘芳煜,白躍偉,聶黎,等.“工程經濟學”教學改革思考[J].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19,35(4):328-332.
[3]謝玲.CBE教學模式在工程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研究.[J]經濟.管理.綜述,2019(1):203.
[4]任曉宇,張大富.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高等教育,2018(7):154-155.
作者:徐海曄 單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土木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