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中小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經濟市場高速發展的當下,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中小企業的不斷增加,中小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對成本的核算與管理就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效正確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不僅可以使得企業審查預算的實施情況還可以監督員工是否按照預算來完成工作,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從而達到內部優化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成本核算不僅僅只是對中小企業有著重大影響,在中小企業愈發壯大的今天,對中小企業成本進行有效的評估和節約,也是對社會資源合理分配的一種體現。但是現如今的中小型企業面臨著諸多問題使得成本核算管理無法發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對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現狀進行簡單的分析,并且提出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效率的建議。
引言
成本核算管理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發生的各種消耗按一定的對象進行劃分和總結的,會計核算是成本核算的主要手段,但是與財務會計不同,成本計算不單單是對財務的計算總結,成本核算還要對成本和在生產中所產生的消耗進行評估統計。對生產中各項成本進行準確的了解,在了解各項成本后,可以幫助企業來制定最優的產品結構。
1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的現狀
1.1制造業成本核算管理的方法不科學,內容不完善
隨著社會經濟理論的不斷完善,新興的經濟理論為中小制造企業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內容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但是部分中小制造企業并沒有將知識經濟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仍然按照傳統的核算方式開展。成本核算管理本是企業中重要的一環,在企業的利益最大化起到極大的作用,它可以降低生產過程中成本,減少生產中不必要的消耗或是降低消耗。但是在中小企業極其有限的資源中被壓榨,使得成本核算管理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1]。在成本核算管理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可能并沒有將新的管理方案融入到生產環節去,舊的管理方案可能已經不再適應于現在的企業發展。例如在輔助生產成本中,有兩種分配方式,一種是計算方式簡單但是不準確的直接分配法,這其中可能會存在較大誤差;另一種就是更加精準但是工作量相對于較大的交互分配法。兩者的誤差差距很大,明顯是交互分配法更加適用于企業成本的核算管理,但是中小企業可能由于企業規模的限制或者專業人員的缺失亦或是信息的滯后而選擇誤差大但是方法簡單的直接分配,使得成本核算的誤差大,不利于企業的發展[2]。許多企業還停留在生產環節,只將有形的資產成本算在內,而無視了無形的資產,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無形資產之類成本的核算就會使得成本數值不準確,成本結算不完整,企業所得利益不能完成精確地得到呈現,不利于中小企業前期發展。不僅如此,成本核算管理方式的落后也是企業管理的缺失,暴露出企業更大的缺點,如果不及時更新,可能會使企業造成更大的損失。
1.2專業人才的缺失
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離不開人才的助力,擁有更好的技術經驗的人才更傾向于在大型企業里可以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所以中小企業很難吸引到人才。由于工作環境與資金規模,中小行企業在展覽人才方面沒有很強硬的底氣,高端人才不屑于到各方面都不確定的小企業去,從而小企業可能會降低對招聘人員的要求,這種退而求其次的妥協只會使得員工業務水平不足,技能掌握不全面;或許,有的小企業根本無法招到合適的人才。在沒有專業的人才來進行成本核算管理時,水平不夠的員工只會進行簡單的數字加減,沒有更加深層的運算評估,這樣會使得成本不精準,或者成本過高,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如果是根本就沒有成本核算會計,那么成本核算管理可能就會落到財務身上,可謂是術業有專攻,財務會計的本職工作與成本核算會計任務大有不同,財務會計的工作是負責處理財務供給和計量方面的工作,不會考慮成本和生產過程中的制造費用,由于人才缺失所導致的員工工作職能混亂會導致成本的不精準,甚至會影響財務的結算,使得原本就處于劣勢的中小企業更是雪上加霜[3]。
1.3企業監管力度的缺失
在制造業中,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得企業的利益最大化,如何使利益最大化,當然就是降低成本。能把成本降到最低也就是成本核算管理的成功,可是成功的成本核算管理離不開有力的監管制度,完善合適的監管制度是成本核算管理的憑借。上文所提到的制造企業將大量的資源投入生產過程中,忽視成本核算管理的作用,得不到重視的環節想必在監管上也會有很大的缺失,監管方面的缺失,會導致成本會計在核算管理的過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式會造成結果的差異,使得企業無法得到正確統一的消耗數值,最終使得成本信息不準確。中小型企業由于人才缺失,可能會出現一人身兼數值,財務會計來擔任成本會計的職責,使得員工職能混亂,混亂的員工職能使得企業監管制度大打折扣,職務不能分離,就不可按照制定的監管制度分別管理,失去效果的監管,同時也對成本核算管理失去約束,再優秀先進的核算制度在這種幾乎喪失的監管力度下也是形同虛設,這樣將會更加降低成本核算管理的作用。所以制定一個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企業現狀的監管制度刻不容緩,在與之相匹配的監管制度下的成本核算管理才能發揮最有效的作用。
1.4企業管理制度的執行力缺失
有了強有力的監管制度如果不按照制度的規定實施,那么,在公司的管理運行中這套制度也如同虛設。在不斷地發展中,可能有的企業已經意識到監管制度在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制定了相對完善的制度,但是在執行中卻出了差錯,沒能夠強有力執行到位,許多成本核算管理并沒有按照監管制度來嚴格實施,發揮不出來它的作用。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套被完美制定出來的監管和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就沒有任何意義,只是更加浪費企業的時間成本。再科學、再有用的制度也是白用力氣,只有大力實施正確的管理和成本核算管理制度,才能讓科學的制度能夠用于企業的運行上,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2完善中小型企業成本核算管理的對策
2.1制定正確的管理方式
首先要先對成本核算基礎進行了解,了解它的方法都有那些,每種方法的特點、長處和弊端,再找到最適合本公司發展的方式。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還有分類法等方式,每種方法都各有各的特點。品種法:品種法是一種以產品品種為對象核算的成本核算方式,這種方法就比較適合用于類似發電或者采掘行業這種生產規模單一,但是產量大的產業[4]。分批法:分批法成品核算的對象是以產品批別劃分的產品,這種核算方式就比較適用于小批量生產的產品或者單件生產的產品。分步法:以產品的每個生產階段為劃分作為研究成本的對象,然后來計算成本的一種方式。這種分步法的適用范圍主要是生產步驟多,產量大,生產批次多的企業。分類法:分類法一般是對產品類的成本作為計算對象,然后歸集費用,計算成本。這種方式適合用于生產產品種按照某一標準劃分的企業。成本核算管理體系還有許多核算方式可以適用于各種不同的企業,適應于中小型生產企業的核算方式也有許多,因為方式多種多樣,所以選擇一個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十分重要。確認了一個適合本企業的生產方式,切記隨機改動,在實施過程中也應該減少隨意性和各種不確定性。還有,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也要不斷完善生產的各類成本數據,確保成本核算的完整真實性。全面、完整、真實有效的信息才可以保證企業的成本降到最低,利益得到最大化。
2.2大量引進人才,提高人才素質
中小企業重視在生產上的投資而忽視對成本核算人才的投入,以至于吸引不到高素質人才。生產投入是必需的,但是并不是以犧牲財務成本核算來實現的,應該加大對成本核算的投入,引進高端人才。因為中小企業所給予的工作環境、發展空間、資源都沒有大公司吸引人,所以只能通過加大對財務成本核算人才的投入才有和大公司爭奪人才資源的實力。中小企業不要僅僅只在意在搶奪人才時的投入,更要看到人才會為公司所帶來的未來無形或有形的多邊收入。這樣多吸納人才也是防止一人身兼數職,或者職位分工不明確帶來的不便和對工作效率的減少。合理安排每個員工的職能,分工明確,可以使工作效率更高,提高企業利益。在擁有了人才之后也不能一勞永逸,政策在實時變化,成本核算方法在不斷更新,為了實現企業對財務成本核算人員的要求,要不斷地對員工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也不限于只是會計成本核算的專業知識,還有國家不斷變化的最新政策,以及市場上日新月異的大環境。專業的,同時代進步的人才能給公司帶去更有用的價值[5]。對于內部員工的選拔,可以適當推行良性的競爭,激勵員工的上進心,防止財務成本核算會計因過于安逸的環境所帶來的原地踏步,讓公司利益受損。在內外兩種人才選拔渠道中來培養激勵人才的發展,可以使中小企業最大可能獲取最優的高素質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2.3制定完善的監管制度,強化成本核算意識
經過前文的分析,改善中小企業制造業的會計成本核算,建立完善正確的規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有幾點建議可以供中小企業制造業參考。首先是自上而下重視體系的建立,首先是領導層對會計成本核算方面重視起來,才能做到領導帶頭的作用,才能約束底下員工跟著一起行動起來。其次就是量體裁衣,認真審視自身企業的問題,深入實地考察企業本身的問題,抓住重點,制定合適的制度,優先大力地解決突出問題,不能盲目地制定,更加不能跟風制定,制定了以后就要全面落實,不能讓制度成為空談。成本核算的管理最好依托于企業內部的管理,企業內部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企業應該自我審查,發現自身在管理方面有哪些漏洞,哪里是管理的方面的薄弱點,從而好建立在薄弱環節處的管理機制。前文就有分析,中小制造企業在財務成本核算方面的投入不足,歸根結底還是對成本會計的不夠重視,所以在成本會計方面的管理也是有所欠缺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加強在成本會計方面的管理措施。在管理方面,早在2002年我國就依照COSO報告開始實行企業內部控制指導。中小企業在管理制度建立上不一定要模仿大企業的方式,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企業結構,在自身有缺陷的環節加強制度的建設。同時,如果不加強成本會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加深成本會計在人們心中的意識,那么再有力的監管也只是徒有其表。應該普及成本會計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重視其重要性以及為公司帶去的巨大的利益。對于成本核算的監管力度和成本核算在企業中的地位,兩者相輔相成,有了正確有效的監管制度才能使企業對成本核算有所重視。強化了成本核算在生產中的作用才會給它帶去更合適、更完善的管理制度。
2.4堅定地執行企業制度
建立完成完善的制度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要將其付諸于實踐,沒有實行的制度不過只是廢話一堆,只有真正地貫徹到企業各個部門,尤其是貫徹到成本會計中才能體現制度的價值。如果沒有實行到位,再完美、再對癥下藥的管理政策都是一紙空談。但是,制定管理制度是一方面,如何才能徹底實施相關制度又是一大難題。所以要想完美地實施管理措施就一定要由企業從上自下徹底貫徹實施[6]。無論是領導高層,還是底層員工都應該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一旦有人違反,就該受到處罰,不能因為職位高低而降低或者加大處罰的力度,應該一視同仁。還可以建立監督獎懲制度。讓成本核算會計相互監督、相互督促,如果有關于票據的違規操作,一經舉報就會得到相應的處罰,甚至是負法律責任。如果有做假賬,濫用公款等行為一定要追究經濟責任,絕不能姑息。對于監督舉報的員工則可以進行適當的鼓勵獎勵,同時對于那些業績突出,為公司創造巨大價值的成本會計也可以適當給予獎勵,調動大家的積極性[7]。在管理中,不僅僅只有懲罰,要恩施并重,才能提高管理層的威信,才能使得貫徹政策的道路更加順利,貫徹制度的道路順暢也就意味著制度可以有效、堅定地被執行,正確的監管制度和強有力的執行能力是保障成本核算管理能有效運行的大前提,為成本核算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中小型創造企業才會有更加豐厚的利益,它的競爭力才會和其他企業拉開距離。
結論
在當今中小企業的發展中,成本核算管理有著十分多的漏洞,中小企業可能看不到或者無視了財務成本核算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可能是中小型企業的規模和資金實力不足以支撐它們將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成本核算管理上去,所以成本核算管理在中小型企業中發展可以說是舉步維艱。中小型企業更加在乎對生產的投入,壓榨成本核算的投入,或者是無視成本核算,但是成本核算所帶來的經濟價值也是不低的,而且成本核算的利益不僅僅只是在生產后的體現,它可以貫穿整個生產過程,在每一步都可以降低成本投入,降低消耗,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所以希望中小型制造業重視成本核算在再生產甚至整個公司運行中的作用,并且加大對成本核算管理人才的培訓和投入,加強對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實行,貫徹落實制定的規章制度,保證成本核算能帶來最大的利益,這不僅是對企業成本的節約,更是對社會資源更加合理的分配。
參考文獻
[1]閆瑞靜.制造企業產品成本核算淺析[J].中國農業會計,2019(11):70.
[2]高建平.論中小制造企業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J].財經界,2019(10):188.
[3]張仁瓊.淺析制造企業成本核算與管控[J].現代商業,2019(24):113.
[4]石志剛.淺談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納稅,2019,13(24):148.
[5]張俊文.關于制造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5):191.
[6]周楊.生產制造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常見問題與應對策略[J].經貿實踐,2018(20):5.
[7]陳軍生.論中小制造企業會計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加強[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3):125.
作者:徐琨 單位: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