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包裝中文學色彩的運用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即文字可以增強畫面的質感,而作為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古代文學,不論詩詞歌賦還是小說戲劇,其中的美經歷了歲月沉淀,更具東方的美感。這份含蓄的美感是西方無法企及或理解的,年輕的設計者往往將視覺美放在首位,把文學涵養的那份嬌羞內斂放置于末尾。這樣的設計成了“花瓶”,僅有形式美而缺乏內涵。中國人在童年時,身體里已經埋下了中國文學的種子,隨時等待著發芽,只是設計師不斷獵奇的心態讓自己遺忘了感知那份東方形態的美。
將古典文學中的色彩搭配和色調應用與現代設計聯系起來,在平面設計領域中地產類海報似乎是做得最好的。大型地產商在推廣自己的樓盤時,時常提及空間的文化涵養,這樣的廣告預案就是一種項目的設定。好的產品必定包含文化因素、文化背景以及文化體驗,處處體現對人的本位思考。為了讓古典文學不僅僅是隔著強化玻璃的文物古跡,而是實實在在地貼近人們的生活,滲透到設計的風格中,筆者以古典巨作《紅樓夢》為例,借助其文學內容闡述古典文學中的色彩對傳統包裝設計的參考價值。
曹雪芹的《紅樓夢》創作歷經十載,作者以全知視角看待空間、人物的對應關系,“隨美賦彩”,文中每個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色彩感知力。隨著電腦設計中色板圖譜的使用,傳統色彩應用越發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很多色彩名詞已不知其顏色所指,如炎、綰、縹等?!都t樓夢》中多處提及了色彩的應用和布料編制的使用,我們熟悉的三大色調紅、黃、藍在文中各有10多種,如松花綠、秋香色、碧玉紅、藕荷等色彩名詞在電腦的色譜中已經找尋不到。色譜的標準是由西方人制定的,時至今日,人們仍能時時接觸到中華大地上的傳統色彩,如每逢佳節時的傳統月餅包裝等。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想鑒別商品間的差異實在很難,人們對傳統的色彩僅僅停留在紅配綠、紅配金的淺顯認識上,其余顏色似乎都淡出了色表。在賈寶玉的角色設定中,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時注重高度的個性化、貴族化、女性化。設計源于生活,讓人覺得角色真實可信,是在其特定的歷史環境影響下的生命體。大觀園內空間色彩的搭配以賈寶玉所居住的“怡紅院”中的“紅”“綠”為主色調。男主角的每次出現也都帶有特定的亮度、彩度,如“黑色的小短辮,紅絲結束“”黑亮如漆“”金八角墜角”等,如此考究的裝扮現如今僅能演繹于戲曲舞臺上。
從《紅樓夢》反觀現今的包裝設計,如月餅等傳統食物的包裝缺少那份精致纖巧之美,萬千款的包裝在充斥著貨架的同時卻少了那份厚重和個性。現代包裝中提倡的環保和循環利用的理念在被落實時往往擺脫不了機械設計的影響,與傳統包裝那份遙寄相思、禮輕情重的理念也相去甚遠,而草繩、紙袋用以包裝捆扎可謂簡約到極致,體現出原始質樸之美,那份莊重、沉穩更能體現匠心獨運的設計之美。
文學色彩在包裝中的古為今用的常用方法有:第一,傳統元素風格的設計理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傳統卷云紋樣被賦予紅色,動感十足,既讓人體驗到傳統魅力,又在凸顯傳統的同時加入了現代的設計理念。第二,故事型設計理念。中國千年的文化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美麗且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與伊索寓言、希臘神話一樣是經典的民族精神的融合。古典詩詞中描繪佳節寄相思、以形寓意、以景抒情的文學可謂豐富多彩。第三,功能化設計理念。包裝設計從產生伊始即以保護商品的完整和新鮮度為其最主要的特質,拆解后的包裝如何可持續地循環使用,兼具美觀、收納的實用特質,是商家需要考慮的要素之一。第四,仿生式設計理念。如,在包裝造型中考慮到月餅的味道、形狀等因素,將包裝與花瓣、卡通、動物形象等聯系到一起,增加包裝的趣味性,同時開拓兒童和年輕人群市場。
在上述較常見的包裝設計理念中,尤其是在月餅包裝這種傳統意識針對性很強的設計中,超過4/5的設計源于歷史的文化積淀。我們在年復一年地誦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因為不同的環境、心境都會產生新的感受,怎樣使物品因包裝而煥發出人文價值,是每位包裝設計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我們從傳統文學中可以尋覓到很多和色彩相關的文字,從孩提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到“百般紅紫斗芳菲”“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等等。這些文學中對色彩的描寫是最絢爛的視覺畫面,它不應僅停留在詩人的文字中或畫家的潑墨畫筆下。設計師應酣眠于古籍古典處,提煉文學中的色彩美學,重新建立中國式的華麗色系,摒棄包裝設計中的呆板與沉悶,重現文學的美感。中國古典文學的美與其顏色語言的靈活、豐富、貼切是分不開的。色彩賦予人的感受超越了對任何形體美的感知,產品包裝的色彩往往決定了人們對其的第一印象。因此,借助文學中的色彩語言,反思現今包裝中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對于提升包裝檔次、傳承傳統包裝的歷史厚重感以及節日氛圍有著深刻的意義。(本文作者:葉琪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