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商南花燈藝術的保護與傳承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商南花燈集美術、器樂、民歌、舞蹈、武術為一體,是以地道本土語言為基礎的民間表演藝術,具有豐富的歷史、宗教、民俗文化內涵。作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商南花燈在發展中還面臨檔案缺失、后繼無人、內部表演體系不全、保護傳承措施不得力等問題。對此,政府或管理機構應積極開展系統科學調查,完善花燈檔案,并積極探索有利于花燈傳承、保護的有效措施;民家花燈團體、表演組織應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加大傳承人才培養,推進花燈表演的藝術創新;同時要積極與科研機構聯系,加強花燈發展的標準體系建設和相關科學研究。
關鍵詞:商南;花燈藝術;花燈傳承
一、商南花燈藝術發展與保護、傳承中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商南花燈與大多數民間文化一樣,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三個矛盾:一是作為經濟產業與作為文化產業的矛盾;二是技術更新與“非遺”的保護、傳承的矛盾;三是文化本身的發展、變遷與傳統藝術的傳承之間的矛盾。當前商南花燈藝術在傳承與發展中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檔案資料嚴重缺失
資料歸檔保存是“非遺”保護中最基礎的工作。調查發現,以文字記載或影像資料記錄的商南花燈檔案很少。在《商南縣志》《商南文史資料》《商洛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關于商南花燈的內容僅有簡單的介紹。商南縣文化館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中對部分檔案進行了整理,但在花燈的種類和工藝制作方法、花燈音樂的樂譜和唱詞、演出器樂、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沒有詳細的文字或影像記錄。因此,全面地實施搶救性記錄和檔案資料整理是保護商南花燈藝術的當務之急。
(二)花燈傳承后繼無人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電腦、手機的普及和高新娛樂的發展,人們的文化娛樂方式呈現出多樣性,有些年輕人不屑于學習花燈藝術這樣的民間文化,也有很多年輕人疲于生計,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甚至不愿意看花燈演出,更談不上傳承。再加上花燈制作工藝、花燈調和器樂技藝的難度高,學習出師慢,經濟收益少,年輕人參與意愿低。另外,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一些年輕人春節不回老家;而一場滿架燈需要160人左右的參與,演出人員嚴重不足。多種原因造成了商南花燈逐漸邊緣化的現象。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傳承后繼乏人,“人亡藝絕”的現狀是制約其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內部體系不健全
商南花燈在制作工藝、表演形式、器樂伴奏、唱腔唱調、表演技巧等方面上,都未形成相對規范、行之有效的體系,也未形成可以將自身價值進行有效傳承的功法。由于沒有建立較為規范的內部體系,一些優秀的傳統曲目在改編的過程中因融入了過多的現代元素,改編的曲目中新舊元素的搭配很不協調,影響整體的觀感,而失去了原有的花燈藝術的魅力。另外,演出中往往還會受到人員、資金、時間、場地及個人喜好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只得舍去一些優秀的曲目和經典的演出環節。這也不利于花燈藝術的傳承。
(四)保護措施不力
花燈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政府和政策環境的支持。目前,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對商南花燈的保護和傳承不夠重視,相關部門分工不明、責任不實,缺乏系統的保護規劃,對花燈傳承人的培養和保護缺乏實質性的措施,對花燈的傳承和創新缺乏有效的激勵、鼓勵政策,也缺乏基本的財力和物力支持,沒有建立一個良好的工作機制和傳承環境。
二、商南花燈藝術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對策
商南花燈作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應該從組織、制度、資金和機制等方面予以支持,確保商南花燈藝術在保護、傳承與發展中具備政府重視、制度保證、資金支撐、傳承有人等條件。針對商南花燈藝術面臨的困境,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做好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
(一)系統科學調查,完善花燈檔案,筑牢保護基礎
開展系統的調查,科學、真實、全面地實施搶救性記錄和資料歸檔保存,是保護商南花燈最基礎、最迫切的工作。一是全面搜集過去形成的有關文字和音像資料,通過整理獲得的各種記錄商南花燈真實面貌的資料,建立起商南花燈音像檔案和資料數據庫,為保護與傳承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二是對現存的燈會組織、花燈制作藝人、花燈調演唱藝人、花燈器樂人進行摸底、登記、建檔,為后期的影像資料制作、花燈藝人培養、師資庫的建立打下基礎。三是對所有的花燈種類進行調查,詳細記錄每種花燈的制作工藝、材料、尺寸,并建立電子照片檔案,最好能以視頻記錄整個制作過程。四是對花燈調樂曲進行登記。由于大部分花燈調歌曲都是口口傳唱,沒有樂譜和歌詞記錄,因此必須要請農村演唱藝人特別是著名藝人現場演唱,詳細記錄歌名、歌詞,全程錄像錄音;同一首曲目應請多名藝人演唱比對核準,請專業音樂人根據藝人唱調制作樂譜并歸檔。五是對花燈器樂進行調查,通過視頻、音頻全面記錄不同演出場面的器樂協奏,請專業人員制作器樂樂譜。六是對各村有代表性的演出組織全程拍照、錄像,以電子資料整理歸檔。同時要動員和走訪各類演職人員,對重要角色的臉譜、服裝、表演技藝、唱腔和各種樂器、樂譜以及舞臺布置、演出儀式等進行梳理,盡力找回丟失的傳統元素,努力恢復花燈藝術的原貌。
(二)發揮主體作用,強化人才培養,傳承獨特元素
商南花燈在傳承方面面臨最重要的問題是人才匱乏。要重視傳承人的培養和管理,健全傳承體系。一是充分發揮當地群眾的主體作用。商南花燈傳承了幾百年,靠的是地方的人民群眾,要繼續傳承下去則必須要依靠本地人,要特別重視對傳承人的興趣和傳承能力的培養,實現他們的文化自覺,激發他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內心里熱愛花燈藝術并付諸行動,從而培養出更多的民間花燈傳承人。二是激發地方劇團的傳承活力,將花燈表演、制作引入劇團。當前群眾性藝術事業迅猛發展,如在商洛這樣的貧困山區里,縣級劇團基本都近百號人,其中25歲以下的占到一半以上。商南花燈是融舞蹈、武術、民歌、文學、美術、器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作為縣劇團,既有豐富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責任,又有花燈藝術傳承人才和技術方面的優勢,劇團的集體傳承特征還有利于保持花燈藝術的完整性。三是繼續抓好傳統師傳方式,通過老藝人傳幫帶、家族傳承和燈班傳承等多種途徑造就接班人,建立花燈新一代培養體系。四是舉辦交流活動,最好確定地方花燈節,定時舉辦花燈匯演,促進藝人之間相互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藝,進而促進花燈藝術的發展。
(三)推進創新發展,激發藝術活力,增強花燈藝術的生命力
21世紀是個文化大變遷的時代,商南花燈處在日新月異的文化環境和以現代科技為主導的大背景中,面臨著文化的更新與保護、傳承之間的矛盾。這樣的現狀導致傳統的花燈藝術發展趨于衰微。因此,在保護中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既要保證其優秀元素的穩定傳承,又要結合新時代的流行文化元素進行創新,使商南花燈在內容和形式上融合時代的特征,更加貼近當代人們的現實生活,在傳承中創新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群眾的文化水平和審美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商南花燈藝術只有不斷地創新發展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是演出形式要有所創新。不能僅限于元宵節前演出,僅限于本村演出。要組織優秀燈會積極參加各類展演和比賽活動,擴大商南花燈的知名度。要開展相互交流演出,臨近的鄉鎮村社應多進行友誼演出,相互促進,取長補短。二是破除封建迷信,將花燈作為一項民俗藝術、一種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載體進行傳承。傳承過程中,既要保留商南花燈的特色、特點,又要剔除其迷信色彩,使其更加適應現代社會文明的進步。三是優化、創新設計。利用現代聲、光元素和新材料、新工藝優化花燈設計,使其更好看、更輕便、更安全、更經濟,特別是在傳承盤龍、舞獅、跑船等重頭戲的精華時,要優化化妝、編舞、武術、燈光設計及場景布置,使其更加適應觀眾的口味。四是推進花燈音樂的革新,保留經典花燈調,淘汰花燈表演中的“酸歌”(不雅的歌曲),充分利用陜南民歌資源創作好聽的歌曲,使花燈的音樂特色更加突出,百聽不厭,百唱不俗,能夠打動人心、深入人心。當然,在創新時還要注意傳承優秀獨特的元素。商南花燈傳承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能遺失其優秀的元素,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首先是花燈工藝的制作,商南花燈是傳統手工藝制作,是經過漫長的發展凝練而成的,絕不能失傳;其次是唱腔唱調,商南花燈的唱腔唱調是口口相傳下來的,是典型的“南腔北調”,既有江南小調的特色,又有眉戶和關中道情類小調的風味,還有與河南宛梆近似的音調,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
(四)深化理論研究,建立標準體系,融合傳承與發展
沒有深入的理論研究,保護與傳承、創新與發展就缺乏理論支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花燈藝術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和發展。因此,要積極與高技部門、科研院所聯系,尋求學術與理論支持,同時要凝聚市縣兩級政協、文化館、群藝館的技術力量,邀請有關專家共同開展調查研究,通過觀看演出、查閱資料、走訪群眾等多種途徑,對商南花燈從理論上進行系統的闡釋和總結、歸納。一是對花燈制作、表演形式、表演儀程、器樂伴奏、唱腔唱調等進行歸納整理,形成一個相對規范的體系。二是對盤龍、舞獅、跑船、雜耍等各種表演技巧進行提煉,形成可以傳承的功法。三是對開場、圓場、謝場等表演套路以及喝彩、唱腔、鑼鼓點、文場、武場等不同層面的音樂表達方式進行提煉美化,使其規范化。四是開展與其他花燈的比較研究,揭示商南花燈的獨特性,客觀分析需要傳承、發揚的和需要剔除改善的,為商南花燈的傳承和發展找準方向。
(五)制定地方法規,落實保護措施,健全長效機制
201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已正式實施,2014年5月1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在國家和省級相關法律法規的允許范圍內,商南縣人民政府可以結合商南花燈藝術自身的特點,制定對其保護的地方性規章,將其傳承與發展事項納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繁榮文化事業的發展規劃之中,使商南花燈的保護與傳承在法律法規層面得到保障。此外,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把握時代方向,以非政府組織和個人參與為輔的方針,充分將社會各界的力量融入到商南花燈的保護和傳承中來。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視花燈的保護和傳承工作。落實宣傳、文化、教育、財政等相關部門及其人員在花燈保護和傳承中的職責,引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關心、支持并積極參與該項事業。二是加大花燈保護和傳承的資金支持。地方財政要確保必要的調研、建檔、保護、傳承和創新的經費,要加強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經費的監管,充分發揮項目資金效益,確保用到實處。三是出臺相應的激勵機制。花燈傳承人面臨的最大壓力是經濟問題。政府應在經濟上以各種獎勵的形式給予他們一定的生活補助,以直接關懷的方式保障傳承人的物質生活,讓他們保持傳承花燈的熱情,更好地傳承花燈藝術。對在花燈藝術傳承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應適當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充分調動花燈傳承人的內在積極性,吸引更多當地青年群眾參與花燈的傳承事業,并以此建立良好的傳承氛圍。四是在旅游開發中把景點建設與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結合起來,通過移植來保護、傳承商南花燈。把商南花燈移植到景區,既豐富了旅游的文化內涵,又將其向大眾做出了實時實地的普及,也不失為一種別樣的保護和傳承途徑。2019年春節,商南在金絲峽太吉古鎮舉辦了首屆丹江燈會,將燈光與建筑、觀燈與游樂結合起來,用燈光演繹了歷史文化神韻,有效提升了商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促進了多業態的共贏發展,不足的是與商南花燈藝術的結合不夠緊密。
三、結語
商南花燈距今至少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一項集工藝美術、器樂、舞蹈、武術、民歌為一體的古老的綜合性、群眾性和民俗性的民間文化藝術活動,內容豐富,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蘊藏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追求,寄托著他們的審美觀念和情趣,具有不可多得的藝術價值、民俗價值和學術價值。在對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保護日盛的今天,除了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外,其自身必須要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才能發揚光大,最大程度地向世人展示其魅力所在。因此,對其進行重新審視,積極探索其發展的新模式、新途徑,實現商南花燈藝術更高層次的發展已經勢在必行。也唯有找出一條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途徑,才是地方民間傳統文化有效保護與傳承的明智之道。希望商南花燈能經得起各種挑戰和考驗,真正成為藝術百花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希望社會各界對商南花燈藝術有更多的關注和重視,從而促進其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思懷,王海青,陳道久.商洛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M].西安:陜西出版集團三秦出版社,2012:132.
[2]王炘.商南縣志[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630-632.
[3]羅嵐.秀山花燈歷史源流初探[J].電影評介,2012(22):111-112.
[4]彭福榮.重慶秀山花燈的歷史起源、藝術內涵及文化價值[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2):88-92.
作者:李亞青 單位:商洛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