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播音主持專業形體課程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前言
各高校順應時展的需要,紛紛開設了播音主持相關專業。而作為主持人的非語言符號的形體,在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中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給予受眾更直觀、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從而增強了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可信度和感染力。因此,形體教學在播音主持專業中必須得到較高的重視,也要盡跟時展需要。
二、播音與形體的關系
據科學研究和統計表明:在傳播信息的時候,語言(只是字和詞)的作用僅占7%,聲音(語言、語調及其他聲響)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無聲的。從人們獲取信息的角度來看,聽覺的信息占l1%,80%以上的信息則是通過視覺獲得的。這就是說在電視和其他的傳播過程中,如果忽視了受眾的視覺要求,忽視了在言語播報中非語言信息傳播的作用,就等于丟棄了應傳遞的大部分有效信息內容。因此在傳媒革命飛躍發展的時代,傳遞信息的空間已不再局限于狹小的播音間里。主持人逐漸從幕后走到臺前,走上了屏幕、舞臺和廣場(大型的廣場演播)。“主持人”成了時代的明星,全社會關注的公眾人物。他們和觀眾進行著直接的視聽交流。因此,要培養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在提高播音水平和技巧的同時必須使學生掌握和運用形體動作進行非言語傳播的基本技巧,才能使傳播達到應有的水平。
三、現狀與問題
首先,目前各高校播音主持專業的課程設置的比重還是主要集中在有聲語言的基本功練習及語言表達方面的基礎訓練。這使得形體課程都只能在低年級開設一學年并且課時一般也只能在36-48學時(及每周一次課),這樣的課程安排學生不能達到很好的訓練效果,甚至有的學生到了高年級出鏡實踐當中已經忘記所學的形體規范,使得學與用出現了脫軌的現象。其次,在各高校形體課程的教師隊伍中舞蹈及體育專業畢業的人數較多,形體教師對播音主持專業了解甚少。因此安排教學內容多為芭蕾基礎、身體素質,再穿插一些舞蹈和禮儀訓練等,使得骨骼基本定型的大學生覺得困難,單純地肢體訓練又會感到枯燥,甚至有的學生感覺偏離里自己專業在上舞蹈或體育課。再者,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許多學生在并不了解的情況下就選擇播音主持專業,因此也缺乏對播音主持專業開設形體課程的必要性的認識,使得上課表現比較消極。
四、改革思路
1.完善課程設置體系,增加課時開設學期。同時要讓學習與實踐相結合起來,在課堂上模擬機位及舞臺走動及與各類觀眾互動時的行為舉止,使學生在出鏡后能準確、生動地表達情感、傳遞信息,從而優化傳播效果。
2.注重加強形體教師對播音主持專業相關知識的了解,比如:哪些肌肉的收縮對發音有影響,通過形體鍛煉加強對其的控制力。從而是發音更為清晰與穩定。再者教師在課堂中大膽整合語言表達訓練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將對提高學生的肢體表現力、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等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3.使學生明確學習形體的必要性,加強自我學習能力。通過形體訓練可以完成從自我形象向公眾形象的轉換,有助于節目主持人的個性化展示,也是節目主持人提高審美意趣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五、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無論是中央臺還是地方臺的節目和節目主持人都在不斷的調整,不斷的推陳出新。優美而富有個性的主持人形象,能增強觀眾的信任感,能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達的內容。所以要讓學生在學校就打下良好的形體基礎,有針對性、選擇性、科學性的進行訓練,從而達到身形挺拔,動作協調,進而在舞臺上、鏡頭前展示出內在與外形的完美結合。培養出一一個有魅力的,有個性的,稱職的節目主持人。對主持人進行專業、系統的形體訓練將成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勢必會有更大的發展。我們作為本專業的形體教師應該從教學實踐出發為這門學科做出更多努力與研修。
作者:李昱 單位:四川傳媒學院藝術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