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創新發展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時代已然來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媒體行業更是迎來了嶄新的局面,當下機遇與挑戰共存,新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也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本文就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這一專業的現狀以及發展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創新,播音主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給大眾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諸多行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局面。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與傳統媒體、舊媒體相對而言,新媒體建立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基礎之上,新媒體已超出技術物質的范疇,與政治、經濟、文化密切相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新媒體語境包含多元的意見,繁雜的信息,交往中存在虛實結合,關系處在錯綜復雜的境地,每個人的個體真實信息相對而言帶有隱匿性,每個人的話語權也相對凸顯。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遇到了較大的困境,新媒體迎合了新時代背景下大眾的需求。鑒于此,傳統媒體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對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此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一、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行業現狀
在新媒體時代到來的背景之下,一方面,以電視、報紙、廣播為首的傳統媒體仍舊是我國媒體行業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程度的不斷提升,以微信、網絡、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力量逐漸壯大,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主體地位造成了沖擊。信息技術的發展帶給傳媒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局面,信息傳播方式逐漸多元化,以往的報紙、電視等傳統信息傳播模式逐漸被智能手機、電腦等多種方式來進行傳遞。因而傳統播音與主持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沖擊下主體權利存在分割現象,對輿論的引導也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傳統媒體的天然權威性,在各項職能上的專業性,對待業務的嚴謹性,造成了其在信息的生產、制作環節需要層層審批,來確保信息的真實可靠。當下,自媒體具有大量的傳播主體,這些傳播主體分散、基數大,信息源優勢較傳統媒體而言較大,在一定程度上,自媒體的傳播主體發現新聞以及傳播新聞的速度要更快,傳統媒體存在時間滯后性的劣勢。借助于新媒體傳播模式,各種新型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抖音、快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些新型媒體平臺的出現,為大眾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為大眾融入到播音主持行業中提供了便利,新媒體傳播平臺憑借個性化、多樣化,滿足了民眾的需求,民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這也就對傳統媒體行業帶來了一定的危機,傳統媒體要生存、要發展就需要去創新、去改變,適應當今信息時代的需求,以大眾需求為導向去探索、去嘗試。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現狀總結如下:首先,信息傳播方式單一。上千年來,我國的信息傳遞方式多以紙質為媒介進行傳遞,而后隨著電磁波的發現,電視、電報、報紙、半導體廣播的傳播方式被人們所采用,但這些傳統傳播方式實時性較差且無法與受眾進行互動交流。如今新媒體時代來臨,改變了以往老舊、單一的傳播模式,深受民眾的青睞。因此,傳統媒體的受眾用戶正逐漸較少,發行量下降明顯,如若不加以改進,傳統媒體將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當下年輕人在視頻網站上看劇、看綜藝時大多喜歡打開彈幕,彈幕讓年輕人感受到和其他人在相同內容上產生的共鳴,讓其感覺到交互與交流,彈幕起到了陪伴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年輕人的孤單。同理,傳統播音主持的單向傳統模式與新媒體相比,大眾更加青睞于新媒體的雙向互動模式,尤其是符合新時代年輕人的個性需求。其次,播音主持風格固化。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比如傳播方式、傳播渠道等因素影響,傳統模式下的播音主持風格大同小異,一般都是采用說教式的傳播風格,新聞節目的客觀真實性,主流媒體的官方權威性,播音員主持人是“黨的喉舌”的宣教風格固化,因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嚴肅、認真的播音風格。其實,播音員或是主持人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節目的風格特點,因而播音主持的個人魅力直接影響著傳統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傳統媒體的主持人缺少和觀眾的及時互動意識,因為其長期按照節目主持稿上相對固定的話語主持節目,思維造成一定的模式化,而在新時代的今天,追求個性、展現自我成為主旋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色,在播音或主持中呈現出來就是節目的特色,沒有特色的節目很難收到民眾的認可,同樣缺少互動交流的節目也會漸漸減少收視率,走出觀眾的視野。因而,新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應該去勇敢的探索、嘗試,打造個性鮮明的節目特點,在權威官方的基礎上,在體制規范的允許下,適當的迎合受眾的喜好,選擇當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出創新。再次,主持人更新換代較慢。傳統媒體的主持人需要具備黨性原則、正確的政治和理論,能夠傳達重要的意識形態信息,具備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理論修養才能夠很好的駕馭整個節目。在知識儲備要求上,主持人的知識結構則需要廣博,做一個“通才”,一個“雜家”,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修養扎實的專業功底,豐富的文化底蘊。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中,主持人首先要有流暢得體的語言表述能力,口語化表達能力要自然親切,像口語一樣生動活潑、揮灑自如,又應該像文字表達一樣嚴謹規范,更具備美感。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需要長時間的工作磨礪,長期的文化素養積累,這本身就需要時間的沉淀。而在傳統媒體中,一名成熟主持人的職業生命是很長的,1996年,周濤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此后她連續主持春晚16年。從2005年至2016年,董卿連續12年擔任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
二、新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發展策略
1.播音主持方式的創新
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傳統播音主持專業就必須要做出改變,其中播音主持方式的創新與探索迫在眉睫。首先,從業者對媒體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趨勢要有清晰的認知。作為媒體人,應該能看到信息技術對于媒體行業帶來的改變,打破傳統媒體的思維模式,積極了解、探究新媒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前,5G時代的來臨加速了智媒化進程,場景融合與關系網絡正在重塑媒介傳播樣態。移動短視頻、網絡直播的跨界融合正在逐漸成為傳播的新常態,也為主持傳播的價值賦予了廣闊的實踐空間。當下的主持人面對日益多元又豐富的信息需求,應該要與時俱進的了解當前的發展進程,實時更新自己的觀念意識,及時審視、思考與厘清當下的技術沖擊和文化變遷中的主持傳播。其次,播音主持方式的創新。從業者在對當前媒體行業發展現狀以及發展趨勢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應勇于去探索、嘗試新的主持方式,將主持方式多樣化,不斷推進、完善主持方式,滿足于受眾的需求。當下處在新媒體時代,語境和之前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新鮮事物推陳出新、應接不暇,主持方式要去適應時代的發展特點。特別是在新媒體產生之后,主流媒體收視率下降,傳播渠道由單一變得多元,主持人在意識到新媒體時代來臨的基礎上,要去改變自身不符合新媒體語境的傳統播音方式體現時代的變化,發出時代的聲音。《新聞聯播》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要新聞節目,在整個廣播電視領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作為總臺新聞類節目的“金字招牌”,《新聞聯播》需要采用更加創新的手段來吸引年輕用戶,擴大主流輿論影響力圈層,推動媒體綜合向縱深發展,《主播說聯播》應運而生,在700余期節目的探索之后,2021年9月起,《主播說聯播》全新改版,以“大象也會跳街舞”的精神風貌對節目的播報方式、內容選題的設計以及創意策劃等方面進行調整。改版后的《主播說聯播》更貼合短視頻的屬性,對每期節目時長進行控制;且不再拘泥于讓主播只端坐在新聞演播室內出鏡,而是會走進新聞現場,帶領用戶從“看現場”到“說現場”甚至“唱新聞”;網友的留言也不再簡單只在留言區展現,而是會以“彈幕”的形式在當天的節目內滾動呈現,甚至由主播們念出,增添了整體節目的信息量,更具互動性和同場感。再次,播音主持也由單一的主持人作用而要發揮多個方面的作用。媒體內容是具備多樣性、集成性,受眾對于信息的需求存在差異化、個性化。播音主持在新媒體時代,個人要具備采編、錄制、播出等多方面的知識,同時還要具備播報、解說、講述、采訪等多方面的能力,就能夠更好的適應新媒體環境,做到創新發展。央視的《朗讀者》是一檔由董卿擔任制作人、總導演、主持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董卿一人肩負三種職能屬性,這也是我國“主持人中心制”的一個優秀典范。央視綜藝頻道和央視網聯合出品的《你好生活》是尼格買提作為制片人和常駐嘉賓的一檔新青年生活示范節目。繼董卿、尼格買提之后,李思思成為央視第三個轉型制作人主持的代表,《衣尚中國》是創新原創大型服飾文化節目。央視三位主持人的成功轉型也為眾多主持人做出了典范。
2.從業者個人素質的提升
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是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播音主持同樣如此,因而,作為主持人,應注重個人素質的提升。當前,受不良思潮如拜金主義的影響,部分從業者在主持風格存在媚俗化、低俗化的行為,新媒體某些平臺為謀取利益最大化這方面的行為更為嚴重,這與當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同時,播音主持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從業者的言行有著較強的社會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眾對于某件事物的認知,因而,具有正確價值觀念的高素質人才才是社會所需要的。鑒于此,傳播主持人應不斷提升個人素質,堅守職業操守,保持媒體人應有的素質,向社會傳遞健康、積極的觀念,向大眾傳遞正能量,為促進和諧社會發揮自己應有的力量。一個優秀的播音主持從業者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獲取渠道日益呈現出多樣化與來源廣的特點,不斷強化播音主持的專業性訓練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專業化的技能才能夠保證節目本身的嚴謹性與專業度。當前新媒體帶來的語境變化,主持人要加強自我專業素養的提升,消除口誤現象,減少字音發錯的頻率,避免鏡頭前的失態行為,在面對突發事件能夠做到從容應對。
3.正確定位自身角色
在傳統媒體時期,媒體人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被冠以“無冕之王”的稱號,自身也有一定的優越感。但如今,新媒體時代到來,網絡平臺給了普通民眾體驗記者、播報主持人的機會,新媒體因其信息傳遞便捷、互動性強俘獲了大批受眾群體,傳統媒體人的“地位”受到沖擊,鑒于此,播音主持人應順應新時代媒體背景,對現今自身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居安思危,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傳統媒體的困境需要媒體人去破解,新媒體之所以深受大眾喜愛,必要有其優勢所在,傳統媒體想要長久穩定發展,創新是必然。原鳳凰衛視新聞主持人陳曉楠,擁有豐富的現場主持經驗,主持風格輕松自然、親切舒適,2000年至2017年就職于傳統媒體鳳凰衛視,2017年加入騰訊,主持了騰訊視頻季播文化內容類節目《一本好書》,節目中場景式演繹形態獲得了觀眾的喜愛與認可,數據顯示在《一本好書》第一季節目收官之后,節目首播的經典書籍《月亮與六便士》,播出期間圖書銷量較前一年同期增長了322.5%。走出鳳凰衛視意味著陳曉楠走出了安全區,她想去掉自身《冷暖人生》的標簽化印象,在媒體人的探索過程,勇于接受媒體環境的改變,做出新的創新,陳曉楠為傳統媒體人做出了一個優秀的典范。三、結語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媒體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新媒體應運而生,并且發展迅猛,但同時信息技術發展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甚至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2021年10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強化人工智能的應用,促進制播流程智能化;推動虛擬主播廣泛應用于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創新節目形態,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單就播音主持這一專業而言,新時代背景下對從業人員提升更高的要求,當前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單一、主持風格固化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創新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不僅要求從業者不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轉變傳統行業理念,積極探索、嘗試新的工作模式與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在新媒體時代浪潮下,謀求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才能在新媒體背景下實現發展,并抓住機遇,從而更好地煥發媒體活力。
參考文獻:
[1]陳康.新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理論與實踐.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8(2)
[2]梁亞寧.融媒體時代播音與主持藝術發展策略.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5)
[3]朱小寶.新媒體語境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體系建構探析.攀登.2021.40(01)
[4]范玉琪.新媒體語境下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策略探討.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3)
[5]金彩云.淺析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的特征及發展.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4)
作者:畢雪玉 單位:河北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