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海洋節目播音主持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海洋強國”戰略的提出來源于國家頂層設計。十八大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指出應當“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級頂層合作倡議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廣泛認同,至此建設海洋強國已經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順應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引導受眾關注海洋、熱愛海洋、保護海洋也成為媒體必須肩負的一個重要責任,因此,越來越多的沿海城市和地區開始設立海洋頻道、推出海洋節目,形成了海洋節目蓬勃發展的一個媒介景觀。
一、海洋節目的概念
隨著越來越多海洋內容的節目出現,海洋節目作為一種新的節目形態走入廣播電視節目的大家庭。什么是海洋節目?簡單地說,海洋節目就是以海洋內容為主題策劃、拍攝和制作的在不同平臺上播出的節目。我國現有的以海洋命名的電視頻道是2014年7月1日開播的威海海洋頻道(由威海廣播電視臺和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聯合主辦)。以海洋方面內容為主題的電視節目很多,例如:威海廣播電視臺海洋頻道的《海這邊海那邊》《海洋論壇》《海洋氣象》《魅力海洋》《藍色家園》《中國海洋資訊》,日照廣播電視臺生活海洋頻道的《海洋新聞》,福建廣播影視集團綜合頻道的《全省海洋環境預報》,三沙衛視的《海洋回聲》《新海國圖志》《南海直播室》,青島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的《海洋》《青島海洋預報》等。在建設海洋強國的背景下,我國的海洋節目也在不斷發展,從現有的海洋節目、海洋頻道開辦和創建來看,越來越多新的海洋節目形式開始呈現,擁有巨大的海洋節目資源。1984年5月,我國政府把天津、秦皇島、大連、青島、上海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島列為對外開放城市。這些城市不僅沿海,而且海洋經濟也是每個城市經濟中的重要內容。從設立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到現如今有53個沿海城市,在三十年間海洋頻道和海洋節目的開辦呈緩慢增長態勢。雖然在十八大以后響應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海洋節目有所增多,但海洋節目數量和形式都與我國海洋大國的形象不相匹配,海洋節目和海洋頻道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
二、海洋節目的媒體傳播
(一)傳播意義:傳播海洋強國的戰略
海洋強國是指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擁有著強大的綜合實力的國家。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構想,報告指出:建設海洋強國需要從海洋經濟、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環境優美、海防力量強大四個方面落實海洋強國的建設目標。回顧歷史,我們發現,海洋強國的建設意義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二是歷史發展的需要。一直以來,國際的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活動都離不開海洋,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也會越來越依賴海洋。在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這蘊含著全國人民對于海洋建設的盼望,為未來海洋利用指明了方向,也是又一次重申、又一次強調、又一次夯實建設海洋強國的思路。走向深藍,海洋的作用日益突顯,海洋的地位逐漸提升,“海興則國強民富,海衰則國弱民窮”,海洋的發展與國家的興衰和民族的發展相掛鉤。“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一帶一路”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洋”有著緊密的關系,也對“海洋”有了更高的要求。海洋經濟、海上貿易、海上經濟通道等都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因素,而“一帶一路”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海洋強國”有著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一帶一路”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不僅是讓受眾關注和了解海洋的一個途徑,也打開了受眾對于海洋未知領域的大門。
(二)傳播內容:海洋強國的基本內涵
海洋強國的內涵包括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權益維護。不同的海洋內容也有著不同的分類,大眾比較關注的是海洋資源開發中海水淡化、海洋礦產資源、海洋生物等內容;同時,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文化、海洋權益維護等也很受關注。在海洋強國的概念之下,目前電視節目中與海洋有關的內容可以分為幾類: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權益維護。
(三)海洋節目的傳播意義:肩負媒體責任
建設海洋強國,媒體也應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現如今人們對于海洋的意識仍比較淡薄,就需要媒體以其特有的平臺優勢和新穎的傳播形式對海洋強國內容進行宣傳。建設海洋強國必須要弘揚海洋文化,作為思想文化陣地的廣播電視媒體,要積極投身海洋強國建設,增強對建設海洋強國的媒體引領作用。廣播電視運用聲畫優勢,直觀地將海洋知識快速地擴散、傳播、滲透到全社會,號召全民認識、走向海洋,使人們樹立起海洋強國觀念。海洋強國的宣傳針對的受眾不僅有成人,更有肩負國家使命的青少年。因為建設海洋強國不僅是國家政府的責任,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他們是一個國家的希望,雖然每個時代都面臨著不同的挑戰,但也同時擁有著希望,在幸運之下更多了一份責任,更要在建設海洋強國上挑起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政府的引導下,媒體也要肩負起對青少年宣傳海洋的重任,這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環節。
三、海洋節目的播音主持
(一)理解“定位”
1.通過理解海洋節目的內涵把握節目定位
在一種新的節目中,如何把握播音主持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需要回歸到播音主持最基本的核心內容———正確的播音主持創作道路。海洋節目的播音主持首先要明確播音主持的創作道路,這是播音主持專業和業務中的基本內容,也是每一位播音員主持人應該熟知、銘記和掌握的環節。從創作過程來看,“建設海洋強國”是國家戰略,要做好海洋節目,首先必須明確創作意圖,即一切為“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服務。從創作主體來看,播音員主持人在每一個節目從準備到播出,都應該完成理解稿件的過程。只有清楚海洋強國的戰略隨著國家發展越來越凸顯其重要的價值,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表達才能與時代接軌。所以把好思想關,堅持黨性原則是做好海洋節目的基礎。其次明確創作屬性,要堅持真實性和時效性原則,深入節目一線,發掘最生動的新聞。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創作過程中要“深入理解———具體感受———形之于聲———及于受眾”,其中,理解是基礎,感受是關鍵。最后是創作標準要能夠使思想感情與語言技巧相統一,與節目內容、形式相統一。
2.通過把握海洋節目的語言特點,把握節目定位
海洋節目中播音主持的語言特點會根據節目內容和節目特點而有所側重。其中規范性是基礎;莊重性是要求真實可信、落落大方,這和形式上的隨意并不同;鼓動性方面,使人愿意接受是核心內容,海洋節目不僅要傳播海洋內容,更重要的是樹立全民的海洋意識,只有情真意切的語言特點才能感染受眾;時代感在海洋節目中表現很突出,因為海洋節目是媒體肩負建設海洋強國使命的重要體現,這是時代背景;分寸感對于海洋戰略以及海洋權益維護等話題更有準確的分寸把握;親切感是海洋節目中感染受眾的關鍵語言特點,誠懇謙和才能讓受眾愿意聽、愿意看,才能達到海洋內容的傳播效果。掌握了海洋節目的播音主持語言特點后,在每一次節目播出前也一定要做好備稿工作。備稿分為廣義備稿和狹義備稿,海洋節目的主持人一定要加強廣義備稿,海洋節目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只有加強海洋知識、海洋歷史、海洋文化等的了解和學習,才能為狹義備稿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做好廣義備稿的前提下,狹義備稿也需要通過層次、主題、背景、目的、重點、基調這六步完成,才能算做好海洋節目播音主持的功課。在海洋節目的播音主持展現上,也就是表現過程中,也要把播音主持的內在感情運動和外在表現方法結合在一起。內在感情運動中,海洋節目很多時候受錄制因素影響,不能在海上錄制,這個時候就需要主持人情景再現描述場景,才能生動表達;感染受眾更需要內在語的帶動,如海洋節目的副語言的展現都是內在語的體現,而在很多海洋權益維護等問題上也需要內在語來展現;對象感更是海洋節目所必須的,海洋節目也無法與受眾面對面,達到傳播效果就需要有對象感。內在感情運動帶動停連、重音、語氣、節奏這些外在語言技巧的運動,才能順利完成海洋節目的播音主持工作。
(二)把握“重點”
1.電視新聞類海洋節目播音主持把握“常看常新”的傳播重點
電視新聞節目大致分為動態性綜合新聞、專欄性新聞、專題新聞、新聞評論幾類。在節目內容上,這是海洋新聞節目與傳統新聞節目之間的最根本的差異,海洋新聞節目是以海洋新聞和資訊為主,還包括圍繞海洋問題和內容進行的專家分析和訪談、關于海洋問題的民意調查和采訪,以及海洋問題和新聞的評論等,針對性比一般新聞節目更高;在節目形態上,一般采用新聞節目的形式,為口播主持加上前期制作好的海洋新聞和采訪,對受眾較關注的海洋問題、海洋新聞進行專家訪談;在播音主持特點上,不僅每檔節目要根據“海洋”這一主要內容進行細化播音主持的風格和特點,而且要根據不同節目形式和內容進行分析,找到符合節目內容和形式的播音主持狀態。在新聞類海洋節目中,播音主持不能光著眼于新聞特點,也要研究“海洋”,富含海洋內容的新聞節目,摒棄了新聞節目一直以來給受眾的嚴肅感,而是在引起受眾關注海洋問題的前提下,讓播音主持更多一些感染力,在具體的播音中也是有體現的。只有在播音主持中體現出創新性,才能達到“常看常新”的傳播效果。
2.電視社教類海洋節目播音主持把握“開卷有益”的傳播重點
電視社教節目有知識性節目、服務性節目、教學節目等。在節目內容上,電視社教類海洋節目與電視新聞類節目相比有很大優勢。電視社教類節目在內容上有著更廣的范圍,海洋所涉及到的內容不僅有地理知識,還有很多是和海洋息息相關的海洋文化、海洋歷史、海洋科技、海洋治理等內容,讓受眾從海洋的方方面面了解海洋,才能達到讓受眾關注海洋、熱愛海洋的目的。而不同的社教類節目所涉及到的節目內容也有所不同。在海洋社教類節目中,最早制作播出的當屬海洋天氣預報,方便漁民作業和游船出行。隨著受眾對于海洋問題的關注和海洋節目的不斷涌現,不同海洋內容的節目也越來越多。在節目形態上,更多貼近受眾的節目要以更具有親和力的節目形式來呈現,才能達到傳播效果,而社教類節目的形式和節目元素也更為豐富一些。在播音主持特點上,海洋社教類節目的播音主持狀態比新聞類更加輕松自然,因為內容和形式的影響,所以語言要親切隨和,副語言要自然大方。社教類節目是開卷有益,所以怎樣讓受眾更好地接受,既讓受眾喜歡又符合節目內容的主持形式是播音主持的關鍵和難點。要以輕松為主的狀態傳播海洋知識,還要根據不同的節目定位和設置來決定播音主持的特點和風格。
3.電視娛樂類海洋節目的播音主持要把握“寓教于樂”的傳播重點
電視娛樂類節目包括文藝節目、綜藝節目和影視類節目等。在節目內容上,受海洋內容專業化特點的影響,娛樂類海洋節目不是很多,但由于海洋頻道的創辦、海洋資源的整合以及海洋領域的需求,娛樂類海洋節目也開始涌現。在節目形態上,娛樂類比社教類節目更加輕松,在傳遞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以觀賞性為主,它是借助音樂、舞蹈、戲劇、朗誦等,通過電視的加工之后制作成的節目。在播音主持特點上,同樣也比社教類節目更為輕松自然。雖看似輕松,但對播音主持人也有較高的要求。在節目播出過程中,主持人不僅要進行引導,很多情況下還要與節目的文藝形式融為一體,如果只有引導作用,與節目表現形式格格不入,反而會適得其反,要在娛樂的電視氛圍中,達到傳播海洋文化的目的。
4.電視綜合類海洋節目的播音主持要把握“樣樣俱全”的傳播特點
在節目內容上,綜合類海洋節目是一種綜合的體現。不像新聞類節目只有實時新聞和資訊,也不像社教類節目只有海洋方面的知識,綜合類海洋節目是把前兩者結合,然后根據海洋問題進行延伸的節目類型,它在內容上沒有太大的局限性,可以包含“海洋”的方方面面內容。在節目形式上,沒有一種具體的模式,因為綜合類節目的出現伴隨著媒體的發展,融媒體時代不僅使媒介開始不斷融合,在節目呈現上,也在逐步實現內容以及形式之間的融合,多種形式綜合在同一個節目中,所以海洋節目也出現了有綜合樣態的節目。在播音主持特點上,綜合類海洋節目最應受到關注,最難的點在于“綜合”,因為內容綜合、形式綜合,所以播音主持在播音的時候找到適合該海洋節目的狀態是至關重要的,稍有偏差就會不倫不類。把握節目特點,才能更好地分析播音主持的特點,節目內容、形式和播音主持特點融為一起,才能使海洋節目更為完整,呈現效果也更為完美。
四、結語
近年來,人們對于海洋的重視逐步提升,海洋經濟發展、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科技創新和海洋權益維護等備受關注。伴隨著十八大、提出“海洋強國”目標,并且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海洋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受眾越來越需要接受海洋知識和海洋教育,此時媒體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發揮著極其關鍵的傳播作用。不同類型的海洋節目有不同的針對人群和傳播效果,研究和分析定位,才能更加明確節目根本,以達到良好的節目效果。海洋節目不僅要在節目內容、形式和播音主持特點上不斷完善,也要根據沿海城市定位在數量上有所增加,從為中國海洋節目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為建設海洋強國承擔起媒體應有的責任。
作者:賀曉博 單位:梅州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