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播音主持副語言功能與創作規律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對電視播音主持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臺要想使節目保持對觀眾的吸引力,除了要從節目內容和質量著手外,還要重視播音主持的能動性和專業性。副語言是指一些非聲音特征,如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播音主持恰當使用副語言,還能夠實現對電視節目的創作和加工,使電視節目更具有個性化,從而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鍵詞:電視節目;播音主持;副語言;功能;規律
副語言的使用不僅是評價播音主持個人能力的重要標準,而且也直接決定了電視節目的播出效果。由于播音主持基本上就是在面對面的向觀眾傳達信息,因此個人的行為舉止,都會毫無保留的呈現在觀眾面前。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會通過不斷的調整副語言,調動觀眾的情緒,進而提升節目效果。文章首先概述了副語言的基本創作功能,隨后就副語言的表達規律展開了分析。
1副語言的基本創作功能
1)補充播音主持想要表達的信息。很久以來人們向外界傳播信息所用的主要手段就是使用有聲語言,它是文字的一種表達方式。但是在電視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員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播報內容的真實、直觀,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播報必須要保持傳播內容、信息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原則,但這種播音方式卻不能讓觀眾更好地明白播音主持人想要表達的觀點以及事件中人物的情感態度與想法,此時就需要運用副語言來對語言信息進行補充。恰當使用副語言能夠讓觀眾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實踐中人物的情感態度和播音員想要表達的觀點,并且可以保證信息的傳播完整性。2)表達播音主持的情緒和態度。電視播音主持是在新聞稿內容上進行再創造的一項工作,主持人除了要準確無誤的將新聞內容播報出來,還要運用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副語言,增強節目效果。例如在汶川地震的直播節目中,央視主持人于丹數次哽咽,強忍哭泣為觀眾進行新聞報道,增強了新聞畫面的感染力,將災區人民和電視機前全國人民的心連在了一起。試想,如果電視播音主持正襟危坐,在節目播報的全程繃著一張“撲克臉”,容易給觀眾形成一種刻板的印象,難以產生代入感。在這種情況下,觀眾也就不容易產生共鳴,新聞節目的真實性也會大打折扣。3)增強電視節目的觀看效果。對于電視臺播出的多數新聞節目來說,其內容并不具備廣泛的影響力。如果這些新聞距離觀眾較遠,就難以激發起觀眾的觀看和求知欲望。例如,央視財經頻道某次節目中報道“桑基魚塘帶動農民致富”,由于這種農業模式只適用于南方地區,因此北方地區的觀眾可能就不會產生興趣。為了提升電視節目效果,播音主持人可以在使用主語言進行內容介紹的同時,配合使用副語言,對節目內容進行強化表達,從而使電視機前的觀眾受到主持人副語言的感染,激發起他們對節目的興趣,從而提高了節目收視率。
2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的表達規律
副語言的內容包含多種,常見的有眼神、手勢、坐姿等。作為一名合格的播音主持,要學會根據新聞內容適時的運用副語言進行表達。但是同時也要注意避免過于頻繁的使用副語言,否則容易給觀眾產生一種做作的印象,起到了適得其反的表達效果。結合以往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電視播音主持副語言的表達規律。1)情境感受。播音主持有義務通過電視畫面,將觀眾帶入到新聞場景中,讓觀眾身臨其境般的感受新聞現場的一舉一動。為了達到這一效果,要求播音主持人首先要調動自己的情感,通過情感流露和態度表達,增加觀眾在觀看新聞時的感受。例如,同樣是報道地震災區,在播報災區救援新聞時,播音主持人流露出的悲慟表情,能夠渲染一種“天災無情人有情”的情感氛圍,使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能夠受到感染;在播報災后重建新聞時,播音主持人則要表達出更加積極的態度,保持微笑,讓觀眾也能夠分享家園重建后災區人民的喜悅之情。播音主持人在利用副語言表達情境感受時,要注意做好兩點:其一是將自己代入情境,做到感同身受;其二是要合理表達,使用副語言將這種感受傳達給觀眾。2)眼神傳情。我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對于播音主持人來說,雖然面向的是鏡頭,但是要透過鏡頭,看到鏡頭后面千千萬萬的觀眾。眼神是最能表達播音主持人內心情感的器官,對于播音主持人來說,發型、衣著、坐姿等,都可以通過外部手段進行調整和修飾,但是唯獨眼神無法進行改變。因此,播音主持人能否合理運用眼神傳遞情感,也成為判斷一名播音主持人是否具有“靈氣”的重要依據。在新聞報道中,如果播音主持人目光渙散,左顧右盼,則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影響觀眾的收看體驗。只有將聲音和眼神結合在一起,才能讓觀眾集中精力了解新聞內容。播音主持人在運用眼神傳遞情感時,要注意把握以下規律:第一,眼神流露要自然,必然為了配合新聞節目需要而故作姿態,給觀眾一種虛假的感覺;第二,要結合不同的內容和對象,賦予眼神以不同的表現。3)微笑交流。在各類副語言中,微笑是一種最常見且比較容易把握的形式。通常來說,除非是播報一些特別嚴肅的政治類節目,或是重大災難事故,播音主持人都可以保持微笑,帶給觀眾一種積極的、充滿生機的印象。例如,無論是在新聞聯播還是各類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在開頭和結尾總是對鏡頭前的觀眾報以微笑,這不僅能夠帶給觀眾積極的心理影響,而且也是對觀眾一種最起碼的尊重。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結果,人類有19種不同的微笑,播音主持人在使用微笑與觀眾進行交流時,也可以根據新聞內容和表達需要,進行微笑調整,以取得不同的表達效果。可以是嘴角輕輕上揚的禮貌性微笑,也可以是播報喜訊時發自內心的、真摯的微笑等。播音主持人在使用微笑進行交流時,要注意把握兩點規律:其一是發自內心的微笑,才能增強微笑的感染力和親和力;其二是要根據受眾掌握微笑的分寸。4)點頭示意。多數電視節目的錄制都需要十幾甚至幾十分鐘,播音主持人可以根據節目需要,適當做出一些輔助性的動作,這樣既可以避免讓觀眾產生一種刻板的印象,增加了節目的靈活性,又可以提升電視節目本身的播出效果。點頭示意這種副語言動作,在兩種電視節目中使用的比較廣泛:其一是時事熱點新聞的連線直播中,播音主持人與一線記者進行視頻連線。此時播音主持人可以通過點頭示意,表明自己已經清楚的了解到現場畫面和記者表述的內容。這里的點頭示意表示的是一種肯定;其二是綜藝節目或訪談節目中,播音主持人點頭示意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此外,播音主持人要避免頻繁點頭,避免給觀眾帶來不好的觀看體驗。5)手勢輔助。在大眾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的語言藝術就是手勢語言藝術了,這是人們在和別人交流溝通的時候最常被使用的一種表達方法。通常手勢語言的使用方式比較隨意,所以人們在運用時都會帶有自己的明顯的個人特征。但在電視播音主持的過程中,主持人為了更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讓手勢語言的表達產生歧義,不讓觀眾產生誤讀的情況,他們必須更有規律性的使用手勢語言。正確的使用手勢語言能夠讓主持人所要表達的語言變得更加生動與形象,還能調節節目的氛圍、更便于觀眾了解節目的思想。6)動作展示。動作展示的幅度比手勢輔助范圍更大,要求播音主持人做到整體動作的協調,播音主持人恰當的進行一些動作展示,還可以一改以往嚴肅、刻板的形象,帶給觀眾別樣的觀看體驗,對增強節目收視率也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在新春佳節,央視新聞的主持人都會向全國觀眾拜年;在2013年央視進行“嫦娥三號”專題節目報道時,兩位主持人分別模仿“嫦娥”和“玉兔”。這些動作不僅從節目一開場就極大的吸引了觀眾的觀看興趣,增強了節目的觀賞性。7)儀表形象。電視播音主持其實可以被看作是一種以傳播信息為目的,同時服務于觀眾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的工作,因此播音員主持人的外在形象與聲音質量同樣重要。不同類型的節目,播音員主持人的服飾選擇也要有所變化,不能隨心所欲。在戲曲行當中講究的“寧穿破,不穿錯”折射了同樣的道理。比如新聞類等比較嚴肅的節目,側重莊重、大方;時尚、文藝的節目,不妨活潑、前衛一些。另外服飾還要契合節目特點和節目內容,從而構建起播音員主持人的獨特風格。
3結論
在激烈的媒體行業競爭中,播音主持人必須要提高對副語言的駕馭能力,根據新聞節目的內容和受眾的不同,合理使用副語言。此外,播音主持人也要掌握各類副語言的使用規律,例如要掌握好微笑的度,注意自己的儀表形象等。在利用這些副語言塑造良好的銀幕形象時,也增加了電視節目的觀賞性,吸引更多的觀眾,提高節目收視率。
參考文獻
[1]丁一.有聲語言與副語言在舞臺藝術中的應用表現——以大型劇目教學成果《絲路夢》為例[J].未來英才,2017(22).
[2]萬光明.從播音主持專業畢業晚會談新聞播音的技巧——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例[J].今傳媒,2015(11):89-90.
[3]李芮.音聲相和固本求新——淺談播音主持發聲的時代特征[J].新聞愛好者,2014(13):92-93.
作者:張志雯 單位:牟平區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