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歷年保險體制的相對效率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志剛、張菁萌、楊莉 單位: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長春辦事處、中國人壽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
根據研究設計的分析,擬定中國保險制度效率評價指標如表1所示[2]。由于輸入與輸出數據存在單位上的不統一,無法直接帶入DEA模型中進行線性規劃的處理,從而無法進行DEA的有效性分析[3]。因此,首先應該對這些原始數據進行無綱量化處理,將不同的數據歸到無綱量化區間。(三)實證處理與檢驗使用MaxDEA軟件對無綱量化的數據進行數據包絡分析,在參數設計中,選擇EnvelopementModel,設定Distance為Radial,Orientation為Input,RTS為Constant。得到表2和表3的結果。
實證分析的結果表明,從1980年國家恢復保險以來,保險制度的效率是逐漸提高的,在2009年達到了最高效率[4]。這說明中國的保險制度變革是卓有成效的,制度的變革帶來保險業效率的提高,保險深度與保險密度不斷增加[5]。
從1981年至2009年中國保險制度的相對效率值來看,雖然總體上效率值是在上升的,但上升過程具有明顯的波動性,隨著時間推移,效率值總是沿著上升—下降—上升的路徑前進。圖1顯示了這種上升路徑。效率值的這種波動性上升與中國保險制度的移植性是分不開的。中國保險制度不是隨著經濟及社會環境變化而隨時進行微調,而是在改革過程中,主管部門根據環境的變化借鑒西方保險制度而制定,因而具有明顯的階段性[6]。圖1中效率值的變化則證明了這一點,圖中效率值的低點處,基本上都是保險制度發生變革的時期。
再從λ值來看,除了DEA有效的2001、2003、2005和2006年外,其他年份的λ值都小于1,應該增加投入來提高產出值。即沿著保險制度變革的方向,通過改革現有制度來增加保險業發展速度。表3中DEA在理論上的改進值則提供了理論上的變革幅度。
本文應用數據包絡分析中投入導向的CCR模型分析了從1980年恢復保險到2009年間保險制度的相對效率,嘗試了DEA方法在保險制度分析中的應用。實證分析的結果表明中國保險制度的改革大體上是成功的,投入產出的效率不斷提高。歷年效率值的變化也揭示出中國保險制度移植性的特點,保險制度移植的階段性帶來效率值上升過程中的波動性。
實證分析的結論也揭示了中國保險制度效率改進的方向和DEA效率改進的理論值。保險制度的制定者可以根據其結果并結合實際情況,在中國社會、經濟及保險業的發展中不斷調整,促使中國保險業在今后發展中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