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針對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教學模式過于陳舊,師資力量薄弱及學校對保險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四項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高速發展,我國的保險行業逐漸成為異軍突起的經濟支撐點。保險行業需要大批量優秀人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優秀的人才既是保證保險行業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繁榮,國泰民安的重要支柱。而我國高等院校的保險教育,就是支持源源不斷輸出人才的重要學府和機構。為適應保險業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相繼有數十所高校逐步開設了保險學專業,專門從事保險學相關知識的傳授與理論研究。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奮斗,我國財經類高等學府對保險學的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與長足的進展。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某些高校還開設了碩士和博士的教育點。但是也應該看到,雖然保險學專業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如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口徑相對狹窄、針對性不強等。
一、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從保險的特質上來講,保險學專業應該屬于比較務實的專業,因此,保險學教育應該與各種保險實務緊密結合在一起,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雖然我國的保險學專業教學也挖掘并采用了大量的案例,但從某些層面來講,內容仍然空洞,存在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多所財經類出版社出版了很多關于保險學的教材,然而,由于我國的保險事業起步晚,又受傳統經濟體制、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影響,民眾的風險意識和保險意識淡薄,這些教材大部分仍以理論說教為主,內容中的傳統理論存在雷同的現象。反之,學生最需要了解的,與老百姓的生活聯系密切的保險方面的知識涉及甚少,如養老、醫療、教育、工程保險等。
(二)教學模式過于陳舊
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內容不夠新穎,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參與性,導致學生學習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雖然部分教師也在課堂中與時俱進地引進了一些多媒體的教學設備和案例教學,然而由于核心的東西仍然沒有發生根本的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仍根深蒂固,整個教學模式仍以應對考試而設置,所以,學生并沒有學習到保險學中的重點知識。
(三)師資力量薄弱
保險業務內容雜、強度大、梯次多、節奏快、連續性強,學生必須經過大量的實際操作與資深保險人的悉心指導才能熟練地掌握業務。因此,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必須有足夠強大的師資力量,才能完成如此艱巨的教學任務。而實際上,我國財經類高校內擔任保險學專業的教師嚴重不足,缺少“雙師型”教師,大部分教師的理論知識豐富,但是保險實務方面較為欠缺,以至于難以對學生進行教導。
(四)學校對保險學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某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國保險的本科教育曾經與金融專業合并,多所高校將保險學專業并在金融學專業里。我國的財經類高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的重任,是我國保險學專業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因此,財經類高校更應該重視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筆者認為,我國財經類高校在設置保險學專業的相關課程時,更應該重視保險學專業的部分學生經濟專業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對于某些金融類的知識了解較少,甚至作為經濟學基礎的會計知識也不甚了解。總體來說,就是學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
二、提高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交互式保險教育模式
財經類高校應在保險學專業教育中開展橫縱向相結合的交互式培養模式,這種教學理念是對保險業發展提供人才的保障。因此,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出合格的保險人才,保證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以及敏銳的創新能力。首先,財經類高校的教育應該拓寬教育視角,這就要求在開展保險學專業教育時,應該引導保險學專業的學生積極涉獵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包括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等,都要博采眾長,吸收其中的精華,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避免被未來激烈的競爭所淘汰。除了縱向的交互式教育培養方式外,橫向交互式培養也十分重要。例如,保險學專業與金融學的聯系十分緊密,因此,保險學教育應拓寬教育口徑,實施在經濟學口徑范疇內跨學科教育的交互式培養。也就是說,在保險學專業的課程基礎上,開設金融實務教程,使學生掌握貨幣銀行、國際金融、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統計、法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愛好,開設金融與保險、保險投資與理則、保險會計與審計、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保險電子商務與營銷等方向的課程,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實現自我提升。另外,財經類高校也可以成立保險專業的“探討會”,定期鼓勵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并與從事保險的企業保持密切聯系,給學生爭取到更多的實習機會,增強學生與保險行業的互動,不斷豐富學生的見識。
(二)建設更多實習基地,貫穿多種教學方法
財經類高校應該為保險學專業的學生建設更多的實習基地,訓練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應該將多種教學模式應用到教學中,如研討式教學、案例教學等都是不錯的辦法。在實習基地貫穿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掌握到運營保險行業的訣竅,做到靈活運用。筆者建議,實習基地應該盡量豐富實踐內容,如模擬最新險種的理賠、承保等方面的知識。
(三)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解決師資力量薄弱問題
針對目前我國財經類高校保險學專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善。①建議財經類高校定期邀請保險行業的資深人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定期給學生講授一些新鮮的保險專業的知識與行業的現狀。保險人已經在行業內打拼多年,在業內擁有良好的聲譽,可以通過自身的經驗帶給學生更多更真實的行業體驗。例如,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的院長郝演蘇教授,從1983年起在高校從事保險教學與科研工作,曾經在香港從事保險管理工作三年,現任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兼任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保險與風險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保險學會理事、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臺灣東吳大學客座教授。筆者建議,我國財經類高校可以借鑒中央財經大學的做法,使高校的保險學專業教育更鮮活。②建議財經類高校與保險公司簽訂協議,規定從事保險學的教師定期到保險公司從事保險人業務,摸索保險行業真實的工作體驗,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才會更靈活,避免一味枯燥地照本宣科。
(四)提高對保險學專業教育的重視程度
縱觀我國保險業20年的發展,保險市場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保險是現代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保險學教育,既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強國民保險意識、促進保險業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財經類高校有著獨特的保險普及教育的天然優勢,保險學專業教育任重道遠,不能一蹴而就,在扶持專業教育上,財經類高校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和重視,全面抓好保險學教育。
三、結語
財經類高校真正從自身出發,不斷更新保險學專業的知識結構并提升教學能力,從傳授傳統知識向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方向轉變,就一定可以適應保險行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出更多的保險行業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魏華林,林寶清.保險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許瑾良.保險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謝雋 單位:保險職業學院保險系健康保險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