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習通下保險學課程智慧教學模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智慧教學模式已不斷應用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探討保險學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借助學習通教育平臺,提出保險學課程的智慧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的智能化與智慧化,提升保險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符合信息時代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保險人才。
關鍵詞:學習通;智慧教學;保險學課程;教育信息化
0引言
保險學課程是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主要包括保險理論、保險市場、保險監管等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的智慧教學是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的方向。智慧教學模式是利用智能技術作為認知工具來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打造新型的互動教學模式,并由此帶來了教育理念的新變革。因此,基于智慧教學模式,探索保險學課程的教學改革,為本科院校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可復制方案,對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
1保險學的課程定位與教學問題
1.1保險學課程定位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在現代金融體系中保險行業已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保險學也日益成為我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中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本課程內容著重介紹了保險發展、保險準則、保險合同、保險市場、保險融資、保險監管等。學生通過保險學課程的學習,能夠掌握保險學的基本理論及保險業務的基本模塊,便于利用課程知識系統地分析、討論一些業已出現或可能出現的重要保險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在保險方面的專業素質與實際能力,為日后從事保險業務奠定基礎。因此,作為金融學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保險學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
1.2保險學的教學問題
(1)理論與實踐一定程度脫節。基于保險學課程的性質,任課教師需要將理論知識與保險實務緊密結合。然而,相比發達國家,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起步較晚,相關保險的產品設計與制度體系還需要完善。因此,許多國內保險學教材以傳統理論知識分析為主,且內容還存在普遍的雷同現象。雖然在實際教學中許多任課教師會根據課程理論,收集保險案例,但隨著當今互聯網金融迅猛發展,各種互聯網保險產品層出不窮,所用部分案例很少涉及互聯網保險。(2)教學模式較傳統。保險學課程內容較為繁雜,任課教師在有限課時內將課程內容詳細講解具有一定難度。大多數本科院校在保險學課程教學中仍然沿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大量的理論知識,學生則邊聽邊做筆記。所作出的教學改革,比如按照項目任務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板塊,有系統地講解保險理論知識,便于學生系統地理解知識。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是以任課教師滿堂灌輸知識為主。(3)缺乏全面的課程評價。近年來許多本科院校不斷擴招,并且金融學專業更是高校熱門學科之一,其招生規模也逐漸擴大。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部分本科院校的金融學專業教學班級達到60多人,甚至還出現合班上課現象,上課人數達到100多人。由于班級容量越來越大,且教學任務不斷加重,任課老師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整體課堂的氛圍難以活躍。由于老師無法準確地對學生的教學效果做出及時反映,難以形成有效的學生約束與激勵機制。
2智慧教學模式的提出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提出智慧教學,即依托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以智能設備或互聯網為載體,豐富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課堂效率。智慧教學對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智慧教學環境下,任課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或者教育學習平臺,收集前沿、熱點案例,保證教學內容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其次,在教育學習平臺內,任課教師與學生能不受空間與時間限制的互動教學,形成多樣的、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最后,任課教師利用大數據技術統計學生的課堂行為,有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作為優化教學方法的數據支撐。針對教育信息化發展趨勢與要求,近年來我國許多本科院校與教育信息科技公司共同開發、運營基于大數據的教育學習平臺,逐步探索創新的智慧教學模式。其中,超星學習通(以下簡稱“學習通”)是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學習平臺之一。學習通平臺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可充分整合課程資源、軟件研發和數字圖書館等方面的優勢。教師和學生在使用學習通時產生教學數據,而數據在云平臺中進行收集、存儲、加工和分析過程后,最終在教學管理端全面呈現,實現智慧環境下教學新生態系統的構建。2020年,已累計超過2000萬師生基于學習通開展學習,許多本科院校利用學習通進行智慧教學也取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因此,在保險學課程的教學中,任課教師使用學習通開展智慧教學具有可行性。
3保險學課程智慧教學的實施流程
本文主要針對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金融學專業的保險學課程,并結合任課教師使用學習通教育學習平臺的情況,對保險學課程智慧教學的實施流程作出如下歸納。
3.1教學設計與準備
系統地設計融入學習通的保險學課程教學,是開展智慧教學模式的第一步。在教學方式上,保險學課程內容在金融學專業角度上屬于微觀金融領域,其教學特點側重于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判斷保險實踐案例,傳統教學模式仍然是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智慧教學的開展中,以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導,借助學習通教育學習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教學,并采取傳統模式與智能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混合式課堂教學,拓寬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在教學內容上,根據課程內容的類型,將保險學課程內容分為六大專題(見表1)。任課教師采用專題教學的方式,對每一專題模塊進行詳細講解,并運用相關的熱點案例,引導學生對特定案例進行理論分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任課教師還應作充分的課前準備。首先,教師要及時在學習通上傳包括教學大綱、教學進度、錄像資源、電子圖書等與專題相關的教學資源。同時,充分利用學習通自帶的教學資源,構建豐富、立體的課程電子學習資源庫。其次,在學習通上添加保險學課程,設置相應的課程班級,并要求學生手機下載并使用學習通APP,引導學生加入課堂。最后,在學習通中做好資源搜索與查閱、線上簽到、搶答、隨機選擇問答、布置作業、問卷調查等教學環節的準備工作。
3.2開展智慧教學
(1)課前資料推送。在授課前,根據保險學課程專題模塊,任課教師在學習通上發布任務,如資源搜索、話題評論、查看視頻等,以及轉發相關的各種文件、情景資料等。由于保險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緊密,任課教師所發布的教學資料應圍繞國內最新的熱點保險事件,既為課堂研討與教學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也讓學生了解保險專題的社會背景。此外,任課教師借助學習通與學生進行課前互動,包括任務指導、問題回答、熱點分析等。(2)課中教學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可利用學習通各種特色功能使課堂互動變得更便捷、更趣味。首先,最常用的課堂互動方式是快速簽到,學習通可在短時間內使用手勢、位置、二維碼等方法實現簽到,提升學生出勤統計的效率,也成為過程評價的依據之一。其次,學習通的快速搶答模式能隨時隨地設置問題搶答,并對搶答前三名的學生給予獎勵分數,以此活躍課堂氛圍。教師還可利用搖一搖等功能隨機挑選學生作答,并按照回答情況即時給予積分。由于學生隨時可能被老師點名,使學生在課堂中更加集中注意力。最后,任課教師可在學習通上預先設定專題小測試題目,并在適當時機發布堂上小測試,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客觀題,學習通能實現自動打分,全班的測試結果可即時生成,有利于老師快速掌握教學效果,為日后完善教學內容與方法提供依據。(3)課后教學交流。一方面,對于課后有疑問的學生,任課教師可在學習通上作出有效的解釋、引導與反饋。同時,圍繞授課前所發布的教學任務與情景資料,教師根據課堂理論作出更詳細的解讀,以此引導學生深入關注保險實踐問題,提升其判斷、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任課教師利用學習通布置課后作業,進一步考查學生的課后復習情況。課后作業不僅局限于一般考核題型,還可插入大量與保險相關的查閱素材,包括商業電影、紀錄片、電子圖書等,并要求學生在學習通上提交分析報告,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3.3教學效果評價
首先,學習通的網站后臺上記載了學生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與課后復習的各種行為記錄,將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準確地描繪出來,根據教師預先設置的權重自動統計成績,成為考核學生平時成績的重要基礎數據。其次,任課教師借助學習通的統計分析功能,改革保險學課程期末考試成績占總評70%,平時成績占30%的傳統考核方式,實施多元化評價方式。具體而言,將平時成績的比例提高至60%,期末成績占比降為40%,以促進學生課上、課后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其中,平時成績的考核內容可更為細化,包括上課出勤率、課堂互動記錄、課后討論參與等,這些行為均可準確記錄在學習通上。最后,任課老師利用統計信息功能,可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出優秀與落后的學生名單、反思課程教學方法的合理性等。同時,教師借助學習通的問卷調查功能,了解學生對保險學課程的想法與建議,進而探索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的方法。
4保險學課程智慧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智慧教學將大數據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平臺服務于傳統課堂,能滿足保險學課程的現代化教學需求。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智慧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困境。
4.1教學實踐存在的困境
(1)智慧教學環境有待完善。目前,手機與電腦設備是智慧教學的重要載體。師生通過手機登錄學習通APP,實現上課簽到、隨堂測驗、課堂問答、課后作業等教學環節的有效實施。然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信號不穩定,則無法登錄學習通APP,或者部分功能的使用產生延遲,導致許多智慧教學環節難以順利開展,也將影響學習通統計結果的準確度。此外,部分互動環節也需要教室電腦聯網才能實現,比如二維碼簽到。但是,如教室電腦不能聯網,或者網絡速度較慢,也將制約智慧教學的開展。(2)教師信息素養有待進一步提升。在保險學課程智慧教學中,課前發布案例、課堂發布問題、課后導出數據等教學環節要求改變自己長期以來的教學方式。教師需要重新學習與智慧終端操作。另一方面,很多教師對智慧教學的理解較為片面,認為智慧教學的實施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導致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使用積極性不高。(3)智慧教學功能待細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雖然智慧教學能提供許多與課程相關的智能化材料,促進師生交流互動,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某些方面的功能還不夠“智慧”。比如,教師在課堂進行調查研究、主題討論時,學習通不能設置匿名發言功能,或者讓發言內容僅教師可見。部分學生擔心自己的回答成為班里的笑話,或者所回答的不是正確答案而影響平時分數,致使不太愿意參與課堂的討論。此外,假如任課教師想根據課堂小測、課后作業的成績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推送相應的教學資源。然而,學習通不便實現,任課教師只能單個學生推送資料。
4.2教學改革的建議
(1)完善教學環境設施。借助智慧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硬件設施與軟件系統的建設必不可少。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在校園內部構建局部校園網絡,確保所有教學場所都能被校園網絡覆蓋,滿足智慧教學的硬件要求。同時,學校應大力建設智慧型網絡教室,保證各教室多媒體教學設施的正常運行。另一方面,軟件開發商應加大研發投入,升級學習通APP軟件系統,避免出現系統延遲或崩潰現象,不斷完善智能課堂的建設。(2)提高教師智慧教學積極性。在智慧教學實施中,老師不僅要改變教學方式,還要組織與更新大量的教學資源,甚至在課后花費時間開展線上答疑、交流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學校可完善智慧教學的激勵機制,對于開展智慧教學的任課老師,符合認定標準,給予額外的課堂系數。學校還可以在職務考核和業績獎勵中增加教學改革成果的權重,進一步提升老師課堂革新的意愿。(3)提高教學的“智慧性”。在教育信息化時代下,需要重點解決智慧教學的“智慧”問題。在能夠智能推送資料、提供即時反饋后,學習通開發商應多與使用智慧教學的高校、師生聯系,了解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的不便,并在后臺上及時作出調整修改,提高智慧教學的智慧性。比如設置課堂討論結果可選擇僅教師可見,或者根據小測與課后作業結果,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批量推送相應的教學資源。總之,學習通功能的不斷豐富,有助于開啟新型的智慧教學模式。
作者:吳瑩 單位:廣州應用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