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本科院校保險學教學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國家提倡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變,并在應用型定位下培養人才。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的專業基礎必修課《保險學》必須要順應時代、砥礪前行。保險學教學在教材適用性、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和考核評價方式上存在不足,相應地提出保險學教學改革對策和建議,旨在培養綜合能力較強的實踐型保險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保險學;實踐
近年來,國家提出優化學科布局和人才培養方案,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變,在應用型的類型定位下培養實踐能力強的人才。《保險學》是很多財經類本科院校為保險學專業或其他金融學專業,如商業銀行專業、證券投資專業等,開設的一門專業課或專業必修課,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主干課程。如何將實踐性和應用性均很強的保險學教學與本科院校的應用型定位相契合、變革傳統教學模式、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等問題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保險學教學的現存問題
(一)教材內容落后于實踐
近年,中國保險市場經歷了蓬勃的發展,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保險市場之一,伴隨的是每年都會誕生很多新的保險事件和保險案例,實踐內容豐富。比如,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銀監會與保監會職責合并,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這一事件的變化過程及深遠意義就可以編入新版保險學教材的保險監管篇。與核心、高等級的科研項目立項相比,我國教材立項審批偏易,導致財經類本科院校使用的保險學教材同質化嚴重,無法滿足教師授課和學生自學的需要。教材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理論體系相同、知識闡述過程極為相似、教材形式千篇一律、案例匹配極度欠缺和陳舊、缺乏與時俱進的新鮮研究成果、教材無法適合不同層次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需求等。為了解決保險學教材的現存問題,很多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和下發相關資料的形式來做教材的有益補充,但是廣度和深度會受到課時和教學任務的嚴重制約。
(二)實驗教學軟硬件欠缺
為了適應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相關院校紛紛為專業課開設實驗類課程。近幾年,財經類院校對實驗室建設和實驗課程軟件的使用與升級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涉及的課程包括商業銀行模擬經營、金融ERP、跨境電商實務、期貨與期權、證券交易行為、基于EXCEL的經濟金融分析、網店美工專題、海關實務等等。保險學是一門實踐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課程,比如保險理賠糾紛案例中大量使用到的保險利益、近因分析、最大誠信原則、損失補償計算,保險合同的訂立、履行、變更和爭議處理,壽險與非壽險的展業、理賠、保全過程模擬等等,上述這些都與保險實務關系緊密。而就是這樣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目前的教學模式卻只能局限在教室,鑒于課時和進度的局限性,教學方式只能以使用傳統方式授課為主,教學手段限于教材和多媒體課件等,都反映了學校對保險學教學的不重視。
(三)校外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在國家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號召下,很多學校在短時間內急于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合作、校外實習等項目,導致數量雖然上來了,但是質量參差不齊,校外實踐教學環節流于為了完成任務的形式化,無法真正起到補充日常教學與校內實踐活動在實踐應用方面不足的作用。鑒于學校每個學期的教學安排,一般情況下只有大四學生才有機會去金融機構實習,平時教學安排繁忙,加之并沒有學分要求,所以鼓勵學生實習實踐其實是一句空話。另外,學生在保險公司、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的實習實踐多以參觀、走訪等形式為主,時間之短僅僅能讓學生簡單了解工作環境,無法比較深入的接觸核心業務。從教師的角度上看,教師的實踐素質也有待提高。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有實務經驗的高學歷人員受到高校青睞、紛紛來校任教,但是高校中占比最多的還是毫無從業經歷的教師。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若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就需要提前提高自己的實踐業務操作水平。但是在教師實踐素質培養上尚存諸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教師在企業頂崗實踐期間,教學工作量如何核算,工資津貼和職稱評審如何落實等,都存在一定困難[1]。
(四)考核評價方式老套
目前保險學的考核評價方式多以平時考勤、平時作業和期末考試成績三者加權得來,這種傳統的考核評價模式對數學課、經濟學等純理論課程來說是適合的,但是對于應用性極強的保險學來說,評價方式明顯不妥。這種考核方式無法考核出學科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筆試的標準答案是大眾化的一般標準,無法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極具創意的思考方式和出人意料的新解給出正確與否的評價。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保險學教學改革建議
(一)把好教材立項審批關,積極開發校本教材
首先,提高保險學教材編寫立項的審批門檻,出版社審批教材不能僅僅修改格式和排版,第一位的是對教材內容結構、是否具有時代感、是否吸納了最新的業內研究成果和保險案例等方面進行審核。為解決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建議將率作為教材立項的一項硬性指標。其次,在保險學教材的編寫形式上可以引入當下使用廣泛的“二維碼”,即在需要擴展閱讀的相關段落旁邊印刷二維碼,同時建立后臺數據庫,使讀者在掃描二維碼后可以獲得相關文字資料、視頻音頻資料、思考題、思考題答案等豐富的內容。比如,一般教材在損失補償原則部分通常包括概念闡述、三個補償限制內容、重復保險分攤原則等內容,教材上有關三個補償限制的計算應用幾乎為零,有關重復保險分攤原則的舉例通常為一個而且所占篇幅非常小。這種情況下,建議可以在文字旁邊設計二維碼,后臺數據庫中可以加入補償限制的計算應用題3-5道,重復保險分攤原則的計算應用題3-5道,涉及上述計算的實際業務綜合理賠案例1-2個,并附正確答案、規范解題步驟和詳細分析過程。上述做法不僅節省了紙質教材的篇幅與總頁數,同時也讓讀者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和樂趣,尤其有利于學生讀者自學能力的培養。最后,積極鼓勵校內教師開發、合編校本保險學教材。因為學校層次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和特點不同,市場上的教材并不能完全適合本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情況下,同頭課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特點編寫因地制宜、貼近實務、難易適中、理論體系完備的保險學教材。目前雖然這類課程的校本教材較少,但是很多實驗課程的實驗指導書都是本校、本專業、本學科教師共同編寫的,實驗指導書的編寫給保險學校本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有益經驗。
(二)加快建立保險實驗室,豐富校內實踐教學活動
在金融自由化國際浪潮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國金融行業正朝著以互聯網為依托、虛擬化的全能金融服務的方向發展,曾經輝煌了幾十年的商業銀行目前也處于銀行體系重組和精簡機構的關鍵變革時期。過去的金融相關專業畢業生最想往的銀行工作單位,現在越來越難進入,反倒是過去很少學生問津的保險公司每年對畢業生就業工作貢獻巨大,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蓬勃之勢。因此為了適應金融機構變革的新形式,培養更多保險實務人才,解決目前我國保險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的問題,應用型本科院校有能力也有義務培養實用性的保險專業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投入資金、場地建立保險實驗室,購買和升級保險學教學軟件,培訓教師,通過開設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保險分析綜合能力,彌補保險學傳統教學模式和效果的短板,豐富校內保險實踐教學活動。
(三)多角度開展校外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師生實習實踐能力
本著“整合資源、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企業的理論研究基地、員工培訓基地要充分發揮高校的理論支持功能,相應的,企業應成為高校的校外實訓基地、優秀人才的實習對口單位。鼓勵在校學生考取保險行業相關證書,比如保險從業資格證和精算師考試。鼓勵在校學生在安全的條件下與保險公司合作擔任校園保險人。為了激勵學生廣泛參與,建議應用型本科大學在每個學期都增設社會實踐學分,同時相應減少校內課程教學學分,并且隨著大學生年級的升高,學期配比的社會實踐學分應相應提高。在教師方面,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提供經費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的保險會議和培訓活動,使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的保險專業素養和理論知識水平。鼓勵教師去保險公司掛職鍛煉,從保險實務中吸取實踐教學養分,進一步提高校內保險學課程教學水平與能力[2]。
(四)優化考核評價方式,多元化
考核方案取代傳統考核模式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培養多元化的保險知識素養和綜合能力。若想加強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考核方式除了考勤、作業和期末考試成績等常規內容外,還應包括課堂討論參與度、針對熱點問題的課程小論文和實驗操作成績[3],全覆蓋的考查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具體設計如下:保險學期末成績=課堂出勤×5%+課堂表現(討論、發言、闡述情況)×15%+學期中測試和小論文×20%+實踐實驗操作×20%+期末考試成績×40%。
參考文獻:
[1]徐祗坤,李秀麗,陳夢竹,王亦明,劉寧.地方本科院校保險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發展對策——以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為例[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3).
[2]駱桂娣,鐘麒人.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保險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0).
[3]單冰.應用型高校《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4(14).
作者:任旭 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金融貿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