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國學派對中國芭蕾及教學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芭蕾舞蹈起源于意大利,發展于德國,在俄羅斯達到鼎盛時期。中國芭蕾教學模式汲取了俄羅斯學派以及法蘭西學派精髓。其中俄羅斯學派被譽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學派之一,其舞劇在世界舞臺中占有重要位置。俄羅斯學派扎根在中國芭蕾教育土地上,對中國芭蕾教學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中國芭蕾在俄羅斯學派影響下會更加輝煌,在今后發展前景中將走向世界以及走向芭蕾舞蹈巔峰,為國家芭蕾發展添光添彩。
【關鍵詞】俄羅斯學派;中國芭蕾;教學;影響;探討
芭蕾舞是一種孕育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古典舞蹈,流行于法國并不斷發展逐步呈現出職業化特點,隨著不斷改革創新,其在世界范圍內逐步普及。1954年,莫斯科大劇院首次訪華演出中的世界經典劇目《天鵝湖》在中國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此,中國也很快成立了一個芭蕾培訓班,并且有了自己第一批芭蕾舞演員,并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屬于中國獨特的芭蕾舞風格。
1.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新時期,中國以面向世界的眼光借鑒并吸取經驗,以更加開放的視角創新發展,使中國芭蕾舞舞臺更加豐富多彩。而縱觀全局,俄羅斯學派對中國芭蕾的啟蒙、引路、改革、創新以及發展都起到了不可否認、無法替代以及不能缺失的作用。2013年,鄒之瑞在北京舞蹈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俄羅斯芭蕾之旅的思考與啟示》,其中提到:在此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動過程中,能從多元角度深層次理解當前俄羅斯芭蕾藝術的發展狀況,并與莫斯科圣彼得堡劇團進行合作,將更多研究力量投入到芭蕾舞研究工作中,進而深入了解芭蕾舞四大學派之一的俄羅斯學派,確保中國芭蕾舞藝術得到更加高效發展。本選題從俄羅斯學派對中國芭蕾的影響出發,結合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教學體系進行探討。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自覺學習每個動作,不僅要學會怎么做,還要懂得為什么這樣做?通過課堂筆記相互糾正動作,并且自編小組合等,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精神,將感性認知提升到理性認知。不僅如此,還需要求高年級學生用思想充實動作,使動作具有代表性。
2.選題的意義
對于國內外芭蕾之間的差異性,筆者認為應以解構、重組以及創新的思維看待。從俄羅斯學派芭蕾解構,逐漸發展為中國特色芭蕾,只有不斷前進,才能營造出藝術生存發展的良好環境。在芭蕾訓練環節,應保證動作統一性,并保證動作連貫,手臂和出腿運動路線一致。此外,應注意芭蕾動作具有一定空間結構及先后順序,訓練細節的不同直接關系課堂教學基礎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要求受本土文化影響,形成一些學派之間的學習差距,雖然差距較為細微,但仍舊能反映出訓練及風格上的迥然,因此可結合訓練方面的細微差別研究芭蕾舞特色,這樣有積極意義的研究有助于學校因地制宜,針對性地進行有效的課堂訓練,從而制訂一套適合本學院特色的芭蕾教學學派。
3.內容
芭蕾流派可按思想傾向及藝術觀點進行劃分,其不是建設出來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俄羅斯芭蕾流派是中國芭蕾的奠基石,但中國芭蕾學習的是手段方式,中國人思想傾向相異于其他國家決定了中國芭蕾形成流派只是時間問題。同時,劃分流派的目的在于研究芭蕾舞發展模式,但仍需將著力點集中在研究芭蕾舞蹈本身。俄羅斯流派作為中國芭蕾流派的奠基石,應綜合分析其在中國的發展以及流派特質,以此闡明中國芭蕾發展情況。再者公認的流派劃分標準以地域為單位進行劃分,由于各國歷史背景、民族特色以及地理環境均有所差異,上述原因導致不同區域內的藝術家思想趨同,進而形成不同流派,而這種因素也影響到俄羅斯芭蕾流派。與俄羅斯學派相比,中國芭蕾正處于年輕的歲月中,并大放異彩。芭蕾舞在中國長足發展的本質問題是與中國元素和諧融合的問題。俄羅斯學派能在中國生根并發展,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同時也符合芭蕾舞在中國民族化的共性。在中國文化與俄羅斯包括西方其他學派文化元素碰撞中有融合、也有矛盾,這種碰撞應首先是以吸收合并為主,即西方芭蕾舞在中國民族化后應首先符合芭蕾舞基本概念和原則,而后吸收中國元素,最終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既不能忽略傳統芭蕾舞基本要素,也不能失去芭蕾舞在中國發展的基本前提。這種路徑的選擇與實踐既能維護傳統芭蕾的本質內涵,又能豐富芭蕾民族化理論基礎,從而不斷開創中國芭蕾的生命力和新局面。真正好的芭蕾舞作品應為至少具備一般藝術欣賞能力的觀眾所理解,逐步擴大芭蕾舞受眾人群,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欣賞能力。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以及《白毛女》的出現實現了西方古典舞技術與中國元素的良好結合,用西方藝術講述中國故事,用芭蕾舞技術講述普通老百姓的人與事,這種西方文化元素與本土文化元素相結合形成了中國式學派,使中國芭蕾也能站在世界芭蕾舞壇中。俄羅斯及西方芭蕾舞的引進啟蒙了中國芭蕾舞的教育普及,中國式教育普及促進了中國芭蕾舞與西方芭蕾舞的吸收及融合,該融合煥發了廣大芭蕾舞事業工作者創作和改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作改編的結果和實踐又對芭蕾舞教育不斷進行民族性結合,使教育成果不斷引導中國式芭蕾舞日漸成熟且獨樹一幟,使世界各國肯定和贊揚中國學派的特征及成果。芭蕾舞劇《白毛女》的發展由課堂實習劇目形成,是胡榮榮學以致用以及中西合璧跨文化理念的重要體現。胡榮榮是中國著名的芭蕾舞教育家,認為東西方文化背景具有一定差異性,且東西方演員在體貌特征方面也有一定不同。若想確保中國芭蕾舞能獲得更好發展,應結合中國觀眾及中國演員特點,創作民族芭蕾舞劇。因此,胡榮榮最先在課堂排練環節引入中國劇目,確保學生能在多元化中西劇目中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從而為中國培養出頂級的芭蕾舞人才。同時也使20世紀80年代中國民族芭蕾舞劇創作迎來創作高峰。結合近30年中國芭蕾舞學習現狀分析,芭蕾舞學習條件有了大幅提升,但民族題材作品的創作熱情卻有所降低,尤其成功的現代民族芭蕾舞劇創作較為缺乏。因此,胡榮榮的跨文化舞蹈教學值得人們認真反思學習,尤其是在全球一體化發展模式下,不同國家的思維狀態實現了較好的交融,傳統層面涇渭分明的文化逐步趨向于開放。而在芭蕾舞教學與編創活動環節中,需要尤其關注這一社會現象,應杜絕為特色而特色的情況發生,而最具中國特色的古典舞也漸漸與芭蕾進行交匯、融合。
4.探討
中國是一個擁有上千年發展歷史的國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中國發展歷史過程中不乏有優秀的藝術形式順勢而生,例如古畫、古琴以及古詩詞的傳承和發展,而古典舞是古代文化的一種延續。古典舞蹈可以將國家女性的柔美和男性的陽剛完美融合在一起,從而表現得栩栩如生。例如,著名的古代舞蹈代表作《扇舞丹青》《蝶飛花舞》《秦王點兵》《桃夭》等,將中國芭蕾舞蹈教學和古典舞蹈相結合,堪稱“世界級別的舞蹈藝術”。古典舞蹈經過歲月長河的打磨,已漸漸不再是當初古典舞蹈的模樣。許多古典舞蹈專家大師投入大量心血,將古典舞蹈打造成具有現代藝術氣息以及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新型古典舞蹈。而新型古典舞蹈中蘊含的韻律以及身法正好能彌補中國芭蕾舞蹈學習者比較缺乏的中段感覺。例如在古典舞蹈練習中,“身韻”部分的練習非常重要,通過融合古典舞蹈中的“身韻”,中國芭蕾才能創造出自身的“舞律”。除此之外,古典舞蹈身姿動作都非常標準,要云間轉腰、燕子穿林、一板一眼,遵循“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開先合”的身韻原則。學生經過長時間的芭蕾舞蹈學習,身體會變得僵硬,借助古典舞蹈中的身韻原則可彌補這一缺陷。因此,老師在中國芭蕾舞蹈教學過程中,可加入一些古典舞蹈身韻訓練,有效改善芭蕾舞蹈學生的身體律動,同時也可為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芭蕾舞蹈留下大眾所能接受的文化烙印。
5.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芭蕾舞蹈不斷進化發展,傳統意義上的芭蕾舞蹈受到較大沖擊,在芭蕾舞蹈多元化的今天,出現了許多新興的舞蹈形式,以此滿足觀眾在舞蹈藝術上的欣賞要求。國家在不斷為中國芭蕾教學努力,不斷創新和探索更多中國芭蕾教學模式,一代又一代的芭蕾舞蹈老師更是為此付出巨大努力,為打造中國特色的芭蕾舞蹈而努力,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下,將特有的藝術特色和傳統芭蕾結合起來,完善舞蹈課堂內容。
【參考文獻】
[1]韓丹.淺談俄羅斯學派對中國芭蕾舞發展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8(35):113.
作者:宋芳 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