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命安全教育戴好頭盔坐摩托的教材學情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門全新的地方課程,怎樣才能上好這門課呢?分析教材和學情是上好課的關鍵所在。下面以《戴好頭盔坐摩托》為例談談該課程的教材與學情分析。
一、準確分析和把握好教材
一般來講,把握和處理生命安全教育教材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整體把握本教材。《戴好頭盔坐摩托》屬于課標第二模塊第5條“掌握乘坐摩托車的安全常識,乘坐摩托車戴好頭盔”,以“乘坐摩托車要戴好頭盔”為核心,指導學生懂得乘坐摩托車不戴頭盔的危害,掌握乘坐摩托車的其他注意事項。這套由湖北省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生命安全教育教材,首次提出了生命安全教育十項最新理念,其中有四項與交通安全有關:一是“孩子的生命安全大于天”;二是“生命安全的概念與自救技能應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三是“優先救助未成年人”;四是“生命第一、財產第二”。《戴好頭盔坐摩托》比較集中體現了以上四個理念,強化了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2.具體分析內容。本課內容由六大板塊組成:導語、案例寫真、平安常識、平安歌謠、平安演練、平安沙龍。第一模塊是導語,導語開門見山,直接指出騎乘摩托車必須戴頭盔,是交通法規的強制要求,也是千千萬萬個流血事件換來的教訓。第二模塊是案例寫真,案例講述了一個叫芳芳的女孩和父親乘坐摩托車出門,在路途中摩托車不幸與一貨車相撞,芳芳身受重傷,但因為戴了頭盔才保住了性命的故事。第三個模塊是平安常識,介紹了摩托車頭盔對騎乘人員頭部的保護作用。應對技巧從“正確的乘坐方法”“女生坐摩托不穿裙子”“戴好安全頭盔”“要有安全意識”“夜間乘坐摩托應當注意的問題”五個方面來說明,并配上相應圖片,讓學生掌握乘坐摩托車的注意事項。第四個模塊是平安歌謠,通俗地強調乘坐摩托車要注意的四個要領,培養乘坐摩托車的安全意識。第五個模塊是平安演練,共有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做一做”:各小組根據提示,學會選擇安全的頭盔。第二個活動是“說一說”: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根據結構示意圖和表格的內容,分別說說頭盔的結構和各組件的作用。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宣講。這兩個活動意在讓學生對摩托車頭盔的認識,知道它的安全保護作用。第三個活動是“議一議”:所謂的“兒童安全座椅”安裝在摩托車上安全嗎?為什么?這是針對目前社會上較常見的不安全的狀況,提出來讓學生思考討論,加強乘坐摩托車的安全教育。第六個模塊是平安沙龍,通過“摩托車頭盔的選擇”,再一次深化學生對摩托車頭盔結構及其作用的認識。
二、準確分析和把握好學情
那么,《戴好頭盔坐摩托》面對的是個怎么樣的學情呢?摩托車是一種經濟、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摩托車。我國是摩托車生產大國,年產量已超過1000萬輛,摩托車保有量約達4000萬輛。據報道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已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一,其中駕乘摩托車人員死亡人數約占總數的28%。據有關部門統計,摩托車駕駛員在不戴頭盔的情況下遇交通事故,死亡率可高達80%。配戴劣質頭盔和不正確配戴頭盔是引起駕乘摩托車人員傷亡的原因之一。有的人不了解安全頭盔的作用,有的人認為戴頭盔麻煩,還有人一味認為交警檢查和糾正不戴頭盔是故意找茬,目的就是為了罰款,卻不知,如果交警不找其麻煩,交通事故就會找其麻煩。交通法規不是無緣由地制定出來的,而是將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教訓總結成行為規范,用來保護人的生命安全的。為了附載乘客,摩托車一定要有適當的座位,座位必須夠駕駛員和乘客同坐,不能太擁擠,乘客必須有踏腳處。乘員乘坐時,雙腳始終放在腳墊上,行進中不得離開,不得腳著地,要扶牢把手或腰帶,即使摩托車停駛時也要保持騎坐,保持貼在駕駛員身后,轉彎時要和駕駛員一致,保持一個重心,避免談話和不必要的動作。司機也要有負責任的心態。由乘客坐上車的一刻開始,司機要知道他背負著另一條人命。司機絕對要為乘客的安全負責,乘客和司機要建立溝通和默契。乘客可以輕推司機的背部來代表可以開車,當乘客感到不自在,想車速慢一點時,可以在直路時輕拉司機的左或右肩。如果是由乘客帶路的話,轉左或轉右可以輕拍司機左或右肩部。乘客如要落車,必須等待車停定,司機雙腳著地和扣著前迫力之后,得到司機示意才落車。在生活中,有些女士在乘坐摩托車時,喜歡側坐,這樣很不安全。乘員側坐有兩大弊端:一是倒地時小腦著地,最易造成腦干部損傷(這通常都是致命傷);二是側坐不能發覺前方情況,遇意外時無思想準備,加劇損傷程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不懂得這些騎乘摩托車的安全知識,也沒有樹立騎乘摩托車的安全意識,更沒有任何保護,一旦發生意外,就處于易傷害位置。總之,生命安全教育不是簡單地向學生講述道理和傳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生活場景、生活現象、典型案例、活動演練等方式,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積極地反思和探究,從而獲得真實的感受和經驗,從內心深處認識生命的可貴、安全的重要,從而使學生確立“生命至上”的理念。
作者:饒彬彬 單位:湖北省當陽市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