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體育課生命安全教育構建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3和2014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底和2013年底高等學校在校生人數分別為:2563.2973萬和2647.4679萬;畢業人數分別為:643.8576萬和747.8009萬[1]。絕大多數的高等學校位于城市,決定了大學生在讀期間主要的生活空間處于各類城市中;而每年700多萬的高校畢業生主要的就業去向也選擇了城市,不同之處主要集中于是選擇大城市就業還是小城市就業。而2015年1月1日,在上海外灘發生大規模踩踏事件,導致36人死亡,49人受傷。其中,遇難者中包含多名在校大學生和高校畢業學生。這一事件為廣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鐘:針對高校學生在讀期間以及就業后的生活空間特點,在高校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如何能夠更具有針對性;以及如何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更好、更快的進行生命安全教育,力爭廣大學生在面對安全事故的時候盡量減少或避免生命傷害。本研究在高校改革大背景下,針對高校學生主要生活空間特點,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各類運動技能和健康知識,積極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與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實踐性探索。
《新課標》已經非常明確的規定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課程目標和具體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并劃分了水平一到六個層次。我們在探索生命安全教育如何更好的融入體育課程過程中應該在現有的課程目標和學習領域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更好的融合,力爭使生命安全教育成為目前高校體育課程的有益補充。同時,由于,在高校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針對大學生目前和將來生活空間特點而進行的特定性教育,和之前小學、初中、高中學習階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具有連貫性,所以,在具體的水平層次劃分過程中沒有必要去刻意套用《新課標》中的水平一到六。根據以上原因,在現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和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下針對性的內容:
1.1課程目標
通過高校體育課程中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學習,學生將:
1.1.1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力爭防患于未然;
1.1.2正確認識各類城市中常見的安全事故、掌握幾種常見的避險技能,力爭面對突發事故時處亂不驚、從容應對;
1.2學習領域目標及水平層次
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體育課程中的學習領域目標仍舊參考《新課標》中運動參與目標、運動技能目標、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進行劃分。同時,在具體內容中有針對性的進行了補充。由于,本研究的教育對象具有針對性(高校大學生);教育方式為融入到現有的體育與健康課程中來,學時數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在具體的水平層次劃分的時候為了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更具有操作性,只進行了兩個層次的劃分。
2.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內容的構建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針對遭遇突發性時間、災害性事故的應變、應急能力,避免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傷害事故的自我保護、防衛能力,以及法制觀念、健康心理狀態和抵御違法犯罪能力的教育[2]。雖然,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有不同的分類方式,但是,總體上來講主要從認知教育和技能教育二個方向進行開展。由于,生命安全教育對象不同,以及教育對象所處的生活空間不同,在具體生命安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也應該更具有針對性,這樣在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過程才能有的放矢,同時,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例如:針對處于云南、四川等大山里面的生命安全教育對象應該更重視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事故的知識和技能教育;針對處于城市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則更應該傳授大樓火災、城市內澇以及交通事故災害等的避險技能和安全救護技能;針對小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更加注重避險技能的培養;對于大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掌握避險技能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針對男性同學進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著重培養避險技能,而針對女同學則更應該培養良好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意識等等。
2.1本研究根據生命安全教育的定義和高校體育課程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標,初步確定了4個一級指標,分別為:避險技能教育、救護技能教育、運動安全技能教育和珍愛生命教育。
2.2根據以上4個一級指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提出20個二級指標,然后,結合相關專家面談結果篩選出14個二級指標,見表2。2.3根據高校大學生目前和將來主要生活空間為城市這一特點,把14個二級指標進一步細化為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內容。例如:火災逃生技能教育中的火災特指大樓火災逃生技能教育和使用電器引起火災而應該具備的避險技能;水災逃生技能教育中的水災特指:城市內澇造成各種災害的避險技能和人或車溺水后應該具備的避險技能教育;而救護技能則以最常見的包扎和固定、搬運傷員、人工呼吸和心臟復蘇為主要教授內容。
3.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學計劃的構建
3.1教學計劃的內涵和特征教學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制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文件。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的總方向和總結構,具體規定了教學內容的順序、教學時數等。首先,教學計劃應該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教學內容順序和教學時數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后,應該因地制宜,從現有教學資源實際情況出發。
3.2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計劃制定原則
3.2.1教育內容盡量融入目前課程,盡量少占用單獨學時數由于,受到國家高校教學和學生培養方案改革的影響,絕大多數高校體育課程的學時數集中在28—36學時/學期。從整體數量來看,高校體育課程總學時數量偏低。所以,在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相關內容的學習過程中,盡量融入到目前的專項課程中去,少額外占用新的學時數。
3.2.2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室內課教學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主要以技能傳授為主,所以,主要的教學形式為室外課教學。但是,南方高校經常因為下雨天氣;北方高校因為惡劣風雪天氣,無法進行正常的室外課教學。同時,傳統的室內課教學又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可以把生命安全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到室內課教學中來,既能充實體育理論課程的學習,又能順利利用現有資源實現生命安全教育內容的融入。
3.3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學計劃
根據教學計劃的內涵和特征,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和制定原則,組織相關專家座談,制定了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學計劃。
4.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過程
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學計劃能否順利進行、教育目標最終能否完成,關鍵的落足點在于,本計劃能否保質、保量的順利實施。同時,本計劃得實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檢驗教學計劃是否科學、合理的重要標準。
4.1避險技能教育的實施過程
身體素質包括: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和靈敏性素質。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雖然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但與后天的體育鍛煉關系更為密切。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進而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因此,所有的高校在開展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過程中無論課程形式怎么變化,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都會安排一定的身體素質練習課時。而生命安全教育中的避險技能歸其本源仍然是一種運動技能,避險技能的掌握仍然需要具備一定的身體素質。因此,在進行避險技能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主要通過融入體育專項課身體素質練習的形式,針對不同災害逃生過程中需要重點利用到的身體素質,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練習方式和方法,既可以達到避險技能教育融入現有體育課程中來的目的;又可以不增加原有學時數;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避險能力。因此,在本研究中,在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實施計劃中,沒有安排專門的學時數,而是把避險技能的學習融入到體育課身體素質練習中來。
4.2救護技能教育的實施過程
救護技能教育的實施過程主要采用“情景還原”的模擬練習方式,在室內或室外進行。具體實施地點根據本學期教學計劃進行。例如:包扎和固定練習則可以利用下雨天在室內進行傳授;搬運傷員技能練習則主要在室外進行相關內容的練習等。同時,由于救護技能教育中的四項技能是之前體育課程中基本沒有涉及的內容,需要另外在體育課程中增加相關學時,并且在技能學習過程中按照由簡入難的原則安排學習進度。救護技能教育中的四項救護技能。雖然,在內容選擇上貌似很簡單,但是,這四項技能是我們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在救護資源匱乏的條件下,是最具有可操作性、最有實效性的救護技能。
4.3運動安全技能教育的實施過程
運動安全技能教育中的體育設施安全檢查和運動保護技能的學習。這一部分內容和目前體育與健康課程部分內容完全重疊。因此,不需要再特意的實施此過程。
4.4珍愛生命教育的實施過程
珍愛生命教育中生命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實施過程,主要采用:結合新聞熱點,傳授相關知識的形式。力爭使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珍愛生命教育中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實施過程主要采用:融入體育專項課中進行傳授,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團隊精神。力爭使廣大學生在面臨突發事故的時候能夠果斷、冷靜并勇于擔當。
5.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評價措施
生命安全教育只是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的重要補充,并不是專門的一門課程。因此,在制定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融入到現有體育課程考核體系中來,避免喧賓奪主的尷尬局面。
5.1融入體育課考核
避險技能教學效果融入到體質監測考核結果,進一步融入體育課考核,避免重復考核;運動安全技能教學效果直接按照體育課考核體系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的考核根據教師觀察和學生互評融入到體育課程平時分的考核中。
5.2模擬情景考核
救護技能教學效果主要采用“模擬情景”的方式進行隨堂技能考核,不再單獨占用學時數;
5.3理論測試
生命意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以及部分避險、救護常識的教學效果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隨堂進行。
6.結束語
雖然,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災害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大量傷亡,但是,城市中發生的意外災害、突發性事件等對人類生命安全的影響從總的傷亡數量來講更加巨大。而在各類傷亡事故背后,高校學生和高校畢業生日益頻繁的出現其中。這些慘痛的事件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我們高校生命安全教育除了在理論方面進行探討外,我們的實踐探索是否也應該更加努力。也許,我們在生命安全教育的實踐環節作出一個小小的改革或微不足道的改變,在將來就能挽救一條或多條鮮活的生命。
作者:吳國棟 蔣興建 林立君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