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由于當前市場機制不完善、政府監管不到位,一些不良商家制造各種消費陷阱坑騙消費者。大學生是這些受騙的消費者中為數眾多的一部分。為此,我們對大學生遭遇消費陷阱的狀況進行調查,了解其在遭遇消費陷阱后的態度和采取的措施。
(一)消費陷阱普遍存在
消費陷阱,簡單的定義為賣家以不正當途徑欺騙、誘導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產生錯誤判斷并作出回應,致使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行為。調查中81.73%的學生認為對消費陷阱有一些了解,16.35%的學生表示對消費陷阱不了解。60.58%的學生遇到過消費陷阱,其中一個月遇到一兩次的學生占58.57%,幾個月一次的學生占到35.71%,以上數據表明大學生遭遇消費陷阱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目前,大學生最常遭遇的消費陷阱主要有:手機消費陷阱、預付卡消費陷阱、促銷贈券陷阱、服裝鞋類陷阱、免費美容陷阱、網絡電視購物陷阱、餐飲服務陷阱、通訊服務陷阱等。
(二)消費維權意識和能力弱
由于思想認識水平的差異,學生遭遇消費陷阱后的態度也有所不同,26.09%的學生會通過一些正當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60.87%的學生覺得自己不夠機智,把受騙當做教訓;11.59%的學生則自認倒霉,忍氣吞聲;1.45%的學生覺得無所謂,認為這是正常現象。
二、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大學生獲取各種知識的渠道是多樣化的,但主要來源是學校和家庭的灌輸和教育,但在消費安全教育方面,家庭和學校似乎成為比較薄弱的環節。下面將從學校、家庭、學生個人和社會等方面來探析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狀況。
(一)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狀況及分析
1.學校消費安全教育非常薄弱。據了解,學校對于消費安全教育仍處于薄弱環節,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講座和宣傳相關的知識,學生獲取信息的來源主要是少數課堂上老師的傳授和輔導員的提醒。
2.家庭消費安全教育缺失嚴重。家庭教育在消費安全教育這一環節發揮的作用較小,大學生與父母之間思想認識水平、年齡的差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獲取外界信息渠道的不同,都將影響到消費安全教育的效果。特別對于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家庭在消費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更小。3.社會消費安全宣傳不夠。對于社會消費安全教育,大學生接觸較多的是媒體的宣傳,通過媒體報道的事例和知識,提高自身消費安全防范意識。政府則在制度和法律上提供支持明顯投入不夠,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宣傳途徑和量都嚴重不足。
(二)大學生消費安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存在消費安全隱患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這種隱患產生的原因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和相關部門執行力度不夠,學校、家庭和自身的原因也對消費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及措施建議
提高大學生對消費陷阱的辨別能力,是一個系統的教育工程,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個人四個主體和個體的價值觀、消費觀和行為控制能力等內容。本文的目標就是要構建“四位一體”的促進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的模式系統。
(一)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架構
構建“四位一體”的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基本思路應當是以創建安全文明校園為切入點,以提高大學生的消費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為目的,加強消費安全教育力度,加快相關法律制度的修訂和完善,靈活運作消費安全教育機制,以學校為主導力量,利用家庭、社會的有利的影響效果,完善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體系。
(二)構建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的措施建議
一是學生要自覺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從自身做起,提高認知水平,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敢地站出來,尋求辦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二是發揮學校在消費安全教育中主陣地作用,建立安全教育和維權機制,加強與家庭、社會之間的溝通聯系,協同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三是引導健康的家庭教育,培養子女勤儉節約的品德,形成合理科學的消費習慣。四是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導向,推動政府監管到位,促進宣傳引導及時有效。構建“四位一體”的大學生消費安全教育模式系統,解決大學生的消費安全問題,不僅學生要加強自身學習,學校、家庭、社會也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消除消費安全的隱患,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關濤 鄂爾江 鄒紫云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