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關于農村飲水的安全工程論文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一、在建工程亮點紛呈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構。2008年8月依據康機編字[2008]12號文件批復,設立了康樂縣農村人畜飲水管理站;2011年縣政府在廣泛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康樂縣農村人飲工程管理辦法》;2012年10月依據康機編[2012]42號文件批復,成立了康樂縣農村人飲工程管理局,人飲局下設了扎子河、北部、東南部、麻山峽4個管理分站,各管理分站配備了責任心強、素質高的管理人員、明確了職責,落實了措施,靠實了責任。二是明確管護責任主體、嚴格落實管護責任。工程建設的取水樞紐、水廠、輸水主管、干管全部由人飲工程管理局下設的管理站按區域進行養護管理,支管、分支管、村級管道由受益區村社進行養護管理,管護經費來源于水費收取。2014年以來,共計投資45萬元(自籌資金),維修農村飲水工程40多處,隨著國家惠民政策的增多,尤其是農業稅的減免,受益區群眾的水商品意識不強,水費收繳難度大,2014年度收繳水費15萬元,收繳的水費無法保證工程的養護經費。三是以供水成本核算水價,立足縣情科學調整。新建(或擴建)后各水廠建立供水成本核算制度,按成本加微利原則,由縣水務局會同物價部門共同核定水價,在考慮我縣實際,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2013年3月經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縣物價局將農村自來水價調整為1.5元/噸。目前農村用水的水價按1.5元/噸收取。四是嚴格水質檢測,確保供水安全衛生。逐步建立和完善供水水質監測體系,各水廠培訓了水質檢測人員,嚴格執行《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辦法》規定,嚴肅供水水樣采集和操作程序,定期對水源水質、配水水質進行檢測,及時完成水質檢測資料存檔管理。縣衛生部門不定期對水質檢測化驗。五是強化水源地保護,確保工程水源穩定。全縣城鄉供水取水水源都在太子山、蓮花山林區,多年來,太管局、蓮管局根據林地管理法律規定,嚴格控制林木砍伐、嚴格控制游人、閑雜人員進入林地,為水源地的有效保護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對2005年以來實施的重點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源地,都通過工程措施在取水口劃定保護范圍、設立警示牌、修建圍欄、修建防洪堤等,對工程水源地進行嚴格保護和管理,同時制定實施了《康樂縣農村人飲工程管理實施細則》,印發小冊子3萬多份,制作長期性宣傳版面30塊,加大農村人飲工程立法宣傳力度。
二、正視難點,找準問題的突破口
(一)工程建設協調難度大
農村飲水項目取水口及輸水管工程全部位于太子山、蓮花山自然保護區內,因林地管理制度嚴格,建設工作協調難度大,才子溝、景古人飲工程因和太管局協調不通,取水口工程至今沒有開工建設。保護供水設施的觀念淡薄,節約用水、保護供水設施的意識差,個別群眾無理干擾工程建設,隨意損壞供水設施,直接影響工程建設進度。
(二)配套資金難以落實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資金由國家和省級補助占80%,還有20%資金來自于地方配套和農戶自籌。由于縣級財力困難,難以落實,向農戶收取的,部分農戶不愿意籌資,造成部分供水工程入戶率低,難以發揮工程效益最大化。
(三)工程運行維修量大
已建農村飲水工程,為方便工程管線機械開挖、施工便利等,管線鋪設多規劃在農路、溝道沿線,由于近年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農路整修、河道治理、新農村建設等項目的實施,使人飲工程管道埋深變淺、線路變更、檢查井等管道建筑物增多,加大工程維修、改造和不可預見性工程量,增加工程管理費用和難度。
(四)已建人飲工程水源供需矛盾日益明顯
由于已建部分人飲工程規模小、標準低、維修難度大等因素,致使工程供水量無法達到供需要求。并且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和農村人均日用水量的增加(由原來的15公斤/日•人,增加到現在的40公斤/日•人),農村人飲工程水源供給量與群眾生活用水量之間的供需矛盾日趨明顯。
(五)工程管道線路長,管理難度大
全縣飲水工程輸配水干支管道長約1210多公里,由于工程建設線路因地勢、河流、道路等客觀因素所致,管道閘閥井、檢查井減壓閥井等建筑物較多,工程巡查交通條件艱苦,群眾工程設施管護意識低,技術人員缺、水質監測化驗等工作無法開展,工程管理整體難度很大。
(六)工程受益區群眾節水、管水意識觀念差
部分受益區群眾隨意開啟、關閉閘閥,致使管道和閘閥破損頻繁,漏水直接浸泡房屋、道路、農田,造成民事糾紛;部分受益區群眾不遵守《康樂縣農村人飲工程管理辦法》規定,偷用自來水澆灌菜地、農田、林地等現象較多,尤其是夏季干旱季節,嚴重影響管線下游群眾正常生活用水;部分受益區群眾私自拆卸、安裝水表,致使用戶用水量無法估算,嚴重影響水費整體繳納工作;部分受益區群眾在管理人員不允許的情況下,私自在管道上開口節水,造成了管線破損,在管道的維修中,而村上組織群眾投勞不力,致使工程維修時間跨度較大,管線下游廣大群眾長時間無水可吃、意見很大。
三、再接再厲,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
(一)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組織領導
一是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解決好農村飲用水安全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把工程建后管理作為建設幸福、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來抓。二是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縣財政、衛生、環保、物價、審計、電力、國土、公安、稅務、水利部門為成員的縣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管理領導小組,統一負責協調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工作,把飲水管理工作作為縣、鄉政府“三農”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政績考核項目。三是將農村和城鄉供水結合起來納入整體管理,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工作。四是加大農村飲水安全科普知識和《水法》、《康樂縣農村人飲工程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群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環保意識和水商品意識。
(二)加大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管理資金籌措
一是認真編寫水利“十三五”規劃,爭取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支持,重點解決問題較嚴重的北部、扎子河供水工程;二是縣政府將工程維修養護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給每個管理分站每年安排10~15萬元,用于工程的日常運行管理;三是加大對水費的收繳力度,將其納入單位管理目標責任制考核,年終嚴格考核,落實獎懲制度,對任務完成好的表彰獎勵,對落后單位給予處罰,激發工作干勁,逐步實現“以水養水”的路子。
(三)加強縣級政策扶持力度
通過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社會民間資金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管理體系,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用地作為公益性項目建設用地,給予優先安排;農村供水工程用電按照農業用電的價格給予優惠;對農村供水工程實行稅費減免,在成本測算的基礎上,制定有關稅費標準和減免幅度,以此保證農村水廠能夠實現良性運行。
(四)強化組織體系和隊伍建設
一是增設蓮麓、景古農村人飲管理分站、中部農村人飲管理分站、才子溝農村人飲管理分站,保證農村飲水管理工作有機構管理。二是縣上按照每個分站5~8名的要求調劑配備管理人員,同時配備2~3名衛生專業人員,作為水質檢測專職人員,并給每個管理分站安排10名公益性崗位,從工程受益村選調熱心水利工作、責任心強的人員加入人飲工程管理隊伍。三是建議公安、司法等部門配合支持農村人飲工程管理工作,加大依法管護力度。
(五)加強水源地保護管理
在劃定的供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杜絕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禁止一些有害物質進入水源區,按照“誰損壞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維護可持續發展。做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工作,是貫徹落實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水利工作人踐行“三嚴三實”、樹立“為民務實清廉”作風的基礎,縣上將進一步總結經驗,查找問題,認真研究、制定措施,確保農村自來水“村村通”的穩定、安全運行。
第二篇
1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的實際效用
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和管理能夠維護農民的生命健康權利。飲水安全工程能夠保證水量的充分供應,能夠保證水的質量,使水質符合規范化要求。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村建設的進步,廣大農民已經逐漸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能夠保證水資源利用上的規范安全,使水資源管理沿著規范化的軌道運行。在飲水工程建設過程中,大部分工程是由衛生部門進行定期檢驗,截止到2013年底,供水收益人口達到27.99萬人。大部分村屯水質較好。農民的健康關系到農村發展的根本,而水源健康能夠保證農民的生活飲水不受病菌侵害,能夠保證農民長期保持健康的身體條件,從而保證農村生產生活順利進行。
2當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弊端
(1)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缺乏制度化和科學化機制。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管理過程中,一直處于管理的松懈狀態。一個村子或者幾個村子,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和管理機構。部分農戶居住在山坡、崗地,遠離地表水,淺層地下水水位在干旱少雨季節下降嚴重或根本就沒有淺層地下水,水量不足、保證率低、取水不便問題往往同時存在,嚴重影響著群眾的正常生活。該地區屬于半濕潤半干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35mm,降水量少且時空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8月。特別是近幾年大旱,造成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境內的主要河流相繼斷流,地下水補充不足,山泉小溪干枯無水,大部分地方是秋冬季節吃水還可以,一到入春以后,供水井水位逐漸下降,每年到4月份以后供水井出水量出現不足,有的干涸無水,出現拉水吃的現象,到7月份以后,供水逐步改善,連續多年每年缺水時間達3個月以上。制度的缺乏給飲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帶來很多弊端。例如,沒有統一的執行標準,沒有固定的管理人員,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對于出現問題的飲水村子沒有條例進行規范。這就給不法分子帶來空間,對飲水工程造成損害。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如果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和管理機構,就無法保證飲水工程的長期正常運轉。
(2)資金保障不到位使飲水工程建設脫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覆蓋面廣,工程量大,建設需要的資金額度較大。資金的不足嚴重阻礙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進行。解決資金問題,需要國家和地方共同努力,需要擺脫資金問題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阻礙,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能夠在足夠資金的保證下,進行正常的建設和使用。飲水工程的建設水平,關系到農村的長期穩定發展。搞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是農村長期發展中的重要內容。
3大力發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議
(1)科學合理規劃,確保與資源保護協調發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必須要以資源保護為前提。工程建設是資源合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的建議信佰伶87理利用的途徑,但是,也要保證自然資源不被破壞,保證工程建設對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并存。飲水工程需要進行科學的規劃,規劃通常由水利部門、發改委和財政、衛生、環保部門共同完成。工程從立項到實施都要嚴格貫徹政策,更要遵循水工程建設的標準。飲水工程的建設標準就是因地制宜,這樣可以更好的與當地的生活環境相適應。飲水安全工程是關系到農村發展的大事,其建設和發展必須要遵循工程建設的規范。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需要與工程建設相輔相成,對地理環境的選擇和把握要堅持科學規范,對于特殊的環境要進行改善,以保證飲水安全的長期性和有效性。
(2)多途徑籌措資金,完善使用過程監督。飲水工程的資金要進行多方籌措。不僅需要國家投資,更需要地方政府引進外資,加強市場運作。在設備、材料、技術方面,盡量采用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飲水工程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增加投入,扶持引導,工程建設才能不斷檔。
(3)做好日常管理與長期規范管理的統一協調。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市場化的管理方式。農村飲水工程需要良性運行。良性運行就需要國家和地方都要建立飲水工程的管理機構,設置專業的管理人員。村子要安裝水表,按照一定比例收取水費,使農村供水逐漸規范化、規模化。朝陽市在供水工程建設中由各鄉鎮的水利站統一管理,每處管理人員為3到8人,經營管理方式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水費采取計量收費,水價標準每噸2~3元,每個月收取一次。比較小的工程多數為村管或者村民承包管理,管理人員為1~3人,水費采取按人收取或者計量收取并存的方式。水費按照每人1~2元收取。
作者:信佰伶 單位:建平縣水務局
第三篇
1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普及程度
2010年末,全縣農村人口34.06萬人,集中式供水(自來水和供水點)人口16.26萬人,分散式供水人口17.8萬人,自來水普及率48%。
2農村供水設施情況及供水能力
2.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況
彰武縣是利用大口井和管井開采地下水,自來水和供水點都沒有凈化設施。2010年末,全縣集中式供水工程(自來水和供水點)共計542處,人口16.26萬人,其中:供水到戶人口10.32萬人,供水點人口5.94萬人;工程日供水能力可達9756m3/d,人均日供水可達50l/d,達到飲用水安全標準。這些工程全部實行了轉制,工程采取承包、拍賣和村委會管理等形式,每處工程設專人專戶管理,負責水源地保護、工程供水和維修,依照規定收取水費,保證工程正常運用。
2.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況
全縣分散式供水人口17.8萬人,全部飲用地下水,工程形式為大口井、沉圈井,一般深為10~15m;4~6寸管井一般深為20~30m,以手壓式和自吸泵取水。
3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現狀
根據彰武縣調查復核工作,全縣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2.09萬人,其中氟超標4.75萬人,污染水及其它水質問題0.66萬人,水量不達標、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水源保證率不達標、人口共6.68萬人。規劃內剩余人口7.17萬人。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4.92萬人,不安全原因主要是水源枯竭和工程設計標準低[2]。飲用水水質超標的原因有3點:
3.1飲用高氟水人數、危害、分布及其成因
彰武縣氟病區分布在19鄉鎮,共有4.75萬人飲用氟水。以中南部馮家、興隆堡、彰武鎮、東六、五峰、西六、豐田、兩家子等平洼區為主,地下淺水層氟化物多,由于這些平洼易澇區排水不暢,造成地下淺層水含氟量較高。生活在氟病區的群眾,長期飲用氟水受中毒危害,表現在氟著癥,氟斑牙等地方性疾病,使群眾身體健康受到損害。
3.2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人數、危害、分布及成因
全縣污染嚴重未經處理的地下水都處在低洼易澇區,分布在:葦子溝、四合成、后新秋、馮家、阿爾鄉、哈爾套、滿堂紅、大冷、平安、四堡子、五峰、西六、彰武鎮、興隆山14個鄉鎮。飲用水經過化驗,水質硬度較高、溶解性總固體較多,硝酸鹽嚴重超標,造成飲用水不達標人口0.66萬人。
3.3水資源保證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問題的人數、危害、分布及成因
水源保證率不達標、生活用水量不足及用水方便程度地人口主要分布全縣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山區丘陵區,地下水是巖石裂隙和破碎帶潛水,加之,氣候近幾年連續干旱,地下水位下降,這些地區大口井和小管井逐漸干涸,造成季節性缺水,加之農業用水的增加,致使這些地區水資源保證率低下,人口居住分散,取水不方便,影響人口6.68萬人。
4飲水不安全建設管理存在問題
4.1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地難以提供保障
目前彰武縣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地主要通過水利站與村上自行協調,村上用地比較緊張,水源工程建設用地難以得到保障。在施工過程,征地補償未加考慮,壓幾顆青苗,損壞一顆樹木都需要賠償,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進行協調,這樣給施工進度帶來影響。希望國家、省市出臺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用地優惠政策,并將用地成本納入工程總體預算。
4.2飲水工程建設資金不足
由于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預算定額較低,目前人工費、材料費上漲幅度較大,市、縣財力有限,群眾自籌資金困難,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資金不足,希望國家增加人均投資額度,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
4.3配電工程投資額度較大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中配電投資額度較大,約占首部工程投資50%,部分工程由于配電投資較大不得不更換工程地點甚至放棄。希望國家、省市與電力部門進行溝通,降低配電初裝費用,進一步推動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
4.4管理費用匱乏,嚴重不足
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全部轉制,90%工程轉制到村,運行中所收取的費用只能滿足工程的電費和人工費用,工程維修費用存在嚴重缺口,年維修管理費用缺口100萬元。希望國家對工程運行管理提供費用,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4.5檢測機構及機制不健全
目前彰武縣無飲水安全工程專門檢測機構,建設初期水質檢測工作由縣疾控中心水質化驗室檢測。目前正運行的飲水安全工程由縣疾病控制中心進行抽檢,每年枯水期檢測1次,豐水期檢測1次,覆蓋工程45處。急需建立飲水安全工程檢測中心,確保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確保工程正常運行。
5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運行管理建議
5.1加強組織領導
為全面推進我縣飲水安全工程的有序進行,成立了彰武縣飲水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主要成員為縣直相關部門。下設辦公室在水利局,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全縣目前尚未實行飲水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希望國家、省市出臺農村飲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長負責制的辦法,建立農村飲水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納入政績考核。確保工程長期運行得到組織保障。
5.2統籌規劃,突出重點
各鄉鎮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重點和標準。經濟條件好的鄉鎮,要依靠地方財力,盡快實現農村飲水安全目標;經濟條件差的鄉鎮,優先解決對農民生活和身體健康影響較大的飲水安全問題,同時要與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相一致。
5.3加強水源保護,防治并重
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保護好飲用水源。要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護管理規定》的要求,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加強水源地周邊環境的保護,防止污染,防止超采地下水造成飲用水水量不足,更要防止串采不良含水層的水,造成飲用水中有害物質超標,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飲用水源。今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要建立社會化的水質檢測服務體系,對供水水質進行監測、提供水質檢測服務,完善供水水質保障體系。對供水水源要定期監測。
5.4因地制宜,近遠結合,合理確定工程方案
根據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當地自然、經濟條件和社會發展狀況,合理選擇飲水工程的類型、規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慮當前的現實可行性,同時兼顧今后長遠發展的需要。水源選擇應符合當地水資源管理的要求,根據區域水資源條件選擇水源,優質水源優先滿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證、人口居住較集中的地區,應建設集中式供水工程,并盡可能適度規模,供水到戶,居住分散的山丘區農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作者:孟憲茹 單位:彰武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