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調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十三五”期間,芮城縣農村供水工程總投資達3022.8萬元,現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3處,新建供水管網1027km,劃定水源保護區4處,共解決了農村24.32萬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通過調查,基本搞清了農村供水工程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措施。
1縣域簡況
1.1自然概況
芮城縣地處黃河中游山西省最南端的晉、陜、豫三省交界處,全縣東西較長,南北較窄。地勢上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500-800m之間。最高處為中條山系的雪花山,海拔1993m;最低處為黃河谷地,海拔僅302m;相對高差達1691m。由于位于中條山南坡面,故一面陽坡,地形呈階梯狀分布。黃土覆蓋,溝壑縱橫,地貌屬多溝多澗的黃土丘陵階地區。主要河流除黃河干流外,還有安家澗、孫家澗、葡萄河、恭水澗等,均發源于中條山而注入黃河。芮城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氣溫12.9℃,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18.7℃;年均降水量為504.3mm,其中5-10月降雨量412.3mm,占年降水量81.76%;年蒸發量1973.1mm,相當于年降水量的近4倍;年均風速2.7m/s,瞬時最大風速28.0m/s;無霜期220d左右,最大凍土深度35cm。全縣森林覆蓋率37.8%。
1.2社會經濟狀況
全縣總土地面積1176km2,現轄7鎮3鄉172個行政村,總人口41萬余人。共有耕地面積4.47萬hm2,約占總土地面積38%。地下無礦藏,長期以來,以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的農業經濟為主,種植的主要農作物與經濟作物為小麥、棉花、蘋果、大棚菜等。近年來,全縣集中發展干果經濟帶、水果經濟帶和高效作物經濟帶,形成了風陵渡花椒、陽城紅棗和南衛、東壚高效農業示范區“三大”經濟觀光循環圈,蘋果、花椒、紅棗、蘆筍、大棚蔬菜五大特色產業上規模、上檔次,成為優勢品牌。據統計,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91.85億元,財政總收入7.36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246元和11310元。
2水資源概況
芮城縣位于黃河北干流與東干流的轉折點,黃河北由永濟首陽入境進入本縣,經風陵渡向東流,到陌南鎮大溝南村東南出境進入平陸縣。縣境內黃河全長80.3km,其中西部小北干流7.5km,南部三門峽水庫尾長72.8km,縱坡2-2.5/10000。黃河干流為縣域最為主要的地表水源。據潼關水文站觀測資料,多年平均流量2300m3/s,汛期洪峰流量15400m3/s(頻率為5%)。根據《芮城縣2018年水資源公報》,全縣水資源總量6993萬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2969萬m3,地下水資源量6936萬m3,兩者重復計算量2966萬m3。全縣水資源可利用總量3700萬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235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3688萬m3,兩者重復計算量1223萬m3。
3“十三五”農村供水工程規劃實施成效
3.1規劃實施情況
“十三五”規劃期間,我縣農村供水工程總投資3022.8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924萬元。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93處,其中萬人以上規模化供水工程4處,千人以上萬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74處,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15處。新建供水管網1027km,其中村級管網232km,村內管網795km。劃定水源保護區4處。這些供水設施,共解決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人口數達24.32萬人。其中,萬人以上規模化供水工程4處,共解決了3個鄉鎮59834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現狀供水量2010m3/d;千人以上萬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74處,現狀實際供水量6947m3/d,水源類型為地下水,受益范圍包括大王、學張、南衛、陽城、風陵渡、西陌、東壚、古魏、陌南、永樂等10個鄉鎮74個行政村的17.37萬人;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15處,現狀供水量395m3/d,共解決了15個行政村9733口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3.2規劃實施成效
3.2.1農村人口集中供水普及程度根據農村飲水現狀調查統計及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指標,2019年全縣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100%,自來水普及率為90%,供水水質達標率100%,供水保證率85%。預測到2020年,全縣自來水普及率98.34%,自然村通水率99%,供水保證率將有所提高。
3.2.2農村供水工程及供水水質(1)全縣集中供水情況。全縣的供水系統,主要包括:機電井供水、蓄水工程供水、引水工程供水和機電灌站供水。據2018年統計,共有地下水開采井2256眼,供水量2615萬m3;小型水庫6座,年供水量100萬m3;引水工程供水量2534萬m3;機電灌站5處,年提引水量9323萬m3。居民飲用水全部為地下水,2018年農村居民供水量為368萬m3。目前,全縣累計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78處,受益總人口達35.97萬人。據調查,一些建設時間過長的供水工程,老化程度率39%,水源保證率85%左右,管網漏損率23%左右。在供水配套設施方面,亟需完善。(2)水源水質與供水水質情況。根據2018年對地下水監測點的監測數據來看,嶺底、城關、任家莊曉里灘供水站水質均為Ⅲ類水,其他所有水源地水質均為Ⅲ類及以上,達到了《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T/CHES18-2018)飲用水標準。
4供水工程運行管理
4.1管理方式
根據農村供水現狀調查,我縣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在管理經營方面,大中型供水工程均由各集中供水站負責經營,單村供水工程主要由村集體、個人承包或實行股份制管理經營。
4.2水價制定與征收
單村供水工程,水價由各受益村的村委會根據本村實際情況進行制定和征收,不足成本部分由村集體進行補貼。規模集中供水工程,由各供水站依照各站經營情況制定水價,上報縣農村供水管理中心和物價部門進行審核后執行收費,各供水站收費員在每月15日前依據逐村收取水費票據上繳到縣供水管理中心財務。
4.3水質檢測
為保證水質安全,需進行水質檢測,具體由縣衛生防疫部門實施。單村供水工程每年分片區進行水質抽檢,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定期進行水質檢測。
4.4水源地保護
對4處萬人以上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進行了水源地保護范圍劃分界定,保護范圍的一些附屬設施還有待于加強。單村供水工程,除近幾年來新建的工程設置標志牌或標志碑外,其余大多未設置水源地保護標志。
5農村供水工程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
5.1存在問題
據調查,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供水水量和水源保證率不達標。這一問題影響范圍比較大,基本上覆蓋了全縣的大部分鄉鎮。主要原因是我縣地貌為黃土丘陵階地區,農民群眾居住分散,大多數村莊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多以村為供水范圍,工程規模小,水源多為地下水,由于當時設計標準低,供水量不足;二是單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主體多為村集體或責成專人管理,供水體制機制不完善,存在用水戶參與程度較低、水費收繳困難、設備維護不到位等情況,從而導致供水水量不足、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三是供水水源地保護措施不到位,從而導致供水水質不穩定,容易出現波動。
5.2對策措施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應采取以下對策措施:一是結合移民并村,改單村供水為聯村集中供水,選擇好水源地,提高設計標準和供水保證率;二是以單村或聯村成立用水戶管理協會,提高用水戶的管水參與程度,建立完善的供水保證機制;三是劃定全部供水水源地保護范圍,規模大的實行專人管理,規模小的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嚴禁人為破壞;四是統一制定水價,實行定額管理和差別化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五是加強對供水管理者的集中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六是加供水設施管理,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處理。
作者:段彥輝 單位:芮城縣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