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案例式教學就是通過模擬真實的事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體驗、分析、決策,從而培養(yǎng)其獨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1]。案例式教學重在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培養(yǎng),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是一門經濟理論課程,對于目前的大學生來講有些枯燥,對經濟理論的理解與掌握還停留在較膚淺的層次上,學生普遍存在經濟理論與具體實際相脫節(jié)的問題。鑒于此,提出在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中試行案例教學,以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教學方法
一、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實施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發(fā)源于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法,如今已經廣泛地運用于法學、MBA以及經濟管理等許多課程的教學中,并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案例式教學就是通過模擬真實的事例,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體驗、分析、決策,從而培養(yǎng)其獨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式教學重在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培養(yǎng),其本質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如課堂討論式和課后研究式、學習式和體驗式、個人式與小組式等,通過“課堂討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角色扮演”“課堂案例講演”等,啟發(fā)學生心智,引導思維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活學活用[2]。廣東金融學院自升本以來,一直在探索確定新的辦學特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并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厚基礎,精專業(yè),強能力”的、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CPE課程模式,明確提出了“育人為本,理論為基,應用為重,特色為先”的教學理念。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項目開發(fā)的價值重在“強能力”上,力求使學院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在“厚基礎”的基礎上,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將來畢業(yè)以后走向社會時,遇到一些社會現象能用所學的理論加以解釋,從而提高他們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目前,學院的教材更新速度滯后,教材中的材料和案例一般比較陳舊,這無疑會影響教學效果。雖然過時的教學案例和材料對于理論本身的正確性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如果教材中充斥了過多的陳舊和過時的材料,可能會影響到經濟學理論的說服力,以致于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對當前發(fā)生在身邊的經濟現象比較關注,也傾向于用所學的經濟學理論來試圖解釋經濟現象和解決某些問題。如果經濟學理論能夠很好地分析當前的社會經濟問題,這無疑會極大地增強學生學習經濟理論的信心。此外,新穎和貼近現實的材料更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教材本身是無法滿足這樣的教學要求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理論本身的需要,以各種途徑搜集一些新穎的材料和教學案例來補充教材內容。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與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逐漸產生、形成,并得以不斷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對我國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的總結和概括,且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的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指導。高等院校的學生通過學習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可以較為科學、系統(tǒng)地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范疇、內涵和運行規(guī)律,并通過回顧和梳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歷程,較為全面地了解和熟悉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論和實踐。為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生在學習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要與時俱進,緊緊圍繞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著眼于經濟理論對實際工作的指導作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進而了解和掌握社會主義條件下社會經濟運行的規(guī)律,以科學的經濟理論武裝頭腦,提高用經濟理論科學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奠定學習經濟類專業(yè)知識的堅實基礎。但在目前的一些高校教師的教學實踐中,重理論教授、輕實踐分析,重書本傳授、輕實踐指導的問題還很突出,晦澀的理論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經濟理論指導實踐的作用大打折扣。廣東金融學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此類問題。將案例教學植于教學實踐中,有助于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因此,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的對象是高年級的學生,主要實現目標是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讓學生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客觀存在的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他們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和理論,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共同分析、探討、爭辯、質疑,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案例教學的實施情況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是廣東金融學院本科層次經濟學專業(yè)的專業(yè)方向課,學時為54學時,3學分(其中,理論部分36學時,2學分;實踐部分18學時,1學分)。目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采取專題式教學,共有10個專題。與理論課教學內容相適應選取案例,其教學基本思路如下:第一,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選取案例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選擇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二是選擇現實社會實踐中出現的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難點問題;三是選擇我國改革和發(fā)展中遇到的重大現實問題。按照這一原則,篩選高質量的案例,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案例庫。第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按照理論體系構建案例教學體系,使每講中具體案例的位列與知識體系一脈相承。目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程共開設10個專題。其理論架構體系為:第一講,從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角度入手,論述我國目前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fā)展;第二講,闡述目前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結構以及現代產權制度的建立。接下來幾講,按照十四屆三中全會指出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從“兩大體系”“三項基本制度”入手,分別闡述了市場體系(第六講)、宏觀調控體系(第九講)、企業(yè)制度(第三講)、收入分配制度(第七講)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第八講)。同時,從多角度闡述了整個理論體系。諸如從市場主體、客體以及外部環(huán)境角度,從國內、國外角度,相適應地還設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的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第四講)、社會主義社會的居民消費(第五講),以及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的對外開放(第十講)等課程。為了配合理論體系的教學,相應地選取了以下案例: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國銀行股份制改造;廣州新沙港務有限公司的企業(yè)制度;近年中央1號文件解讀;我國的汽車消費信貸;近年來出現的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難;“三鹿”奶粉事件;我國目前居民的收入差距;“新農合”制度的建立;意味深長的“鐵本事件”以及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立等。這些案例主要是為了配合整個理論體系而選取的,諸如,為配合第一講所講的內容,相應地選取了“鄧小平南巡講話”。通過對“鄧小平南巡講話”的案例教學,使學生對我國目前的經濟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時對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的必要性有所認識。再比如,為了配合第九講理論體系的教學,特選取了“鐵本事件”,通過“鐵本事件”的案例教學,學生們會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宏觀調控的歷史,同時也使學生們了解到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如何確定宏觀調控的目標以及相應采取的手段,最終取得的效果等。第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授課方式采取以案例教學法為主,同時輔以討論式教學以及現場教學等多種方法,做到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在教學手段上力求更加多樣化,除了傳統(tǒng)的借助多媒體授課外,也使用紙質形式的案例資料方式,并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該課程也為網絡課程之一)鞏固所學知識。在案例的選取上,做到經典案例+現實案例+原創(chuàng)案例相結合。
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和辦法
1.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
第一,因為案例教學實施的前提條件是需要有與案例教學相適應的班級規(guī)模和物質設施,因此在2012級中的某一個班級進行試點,實行小班授課,以不超過50人為宜。同時,課堂設備及桌椅的擺放要與案例教學的要求相適應。第二,由于案例教學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授課前期要求教師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并熟悉學生的關切與需求,以此確定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確定案例。第三,扎實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包括學生的準備和教師的準備工作。學生的準備工作包括:課前預習,熟悉基本理論,找出疑點、難點,并通過查詢有關資料,包括一些數據和案例,達到對基本經濟理論的初步理解。教師的準備工作包括:課程設計、精心備課、熟知內容、案例選擇等。第四,教學的實施,也就是擬定具體的課堂教學計劃。諸如,哪個案例用案例教學法、哪個用討論法、哪個用現場教學法,以及如何組織、如何引出問題等[3]。第五,教學的評價與反饋。具體包括:學生行為的評價與反饋、教學評價以及課程評價。學生行為的評價與反饋包括:課堂參與以及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具體可通過考核來評價學生。考核方式可采取平時考核(包括平時回答問題情況、平時作業(yè)情況等)與考試(期中、期末考)相結合的辦法,前者和后者以各占本科總成績的40%和60%為宜。教學評價包括課堂討論的評價、案例質量的評價以及教師的自我評價;課程評價包括學生對課程和教師的評價與反饋、管理者對課程與教師的評價,可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
2.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案例設立的實際性。主要考慮目前大學生已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第二,案例設計的現實性。大部分案例都來自實際經濟生活,或來自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以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從而使學生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便于他們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開發(fā)。第三,案例開發(fā)的指導性。對于今后大學生的學習和職業(yè)發(fā)展具有指導意義。第四,案例實施的互動性。充分體現現代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獲取和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第五,案例教學的豐富性。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和討論,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第六,案例教學的時效性。一般意義的時效性是指教學內容應該貼近實際的經濟現象和實踐,教師的任務是通過現實中復雜而多樣的經濟現象,來使學生把握其背后的經濟運行規(guī)律。時效性的另一層意思是指講授的經濟學理論也應與時俱進,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了解經濟學各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所說的時效性是指教學內容應具有理論上的前沿性并體現時代性。
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處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是為了廣東金融學院經濟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而提供的案例教學,通過精選的一些典型案例,力求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來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學習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知識和研究我國宏觀經濟中的實踐問題。其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具體包括:第一,配套性。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緊緊圍繞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所提出的理論體系,精選出若干個國內外宏觀經濟層面的典型案例,再加之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層面所出現的現實案例以及部分原創(chuàng)案例,以利于進一步鞏固理論教學。第二,實踐性。“實踐之樹常青”,學習理論的重要目的是指導實踐,任何一種理論如果離開了實踐的發(fā)展就會變得蒼白無力,經濟學更是如此。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的實踐也在不斷形成新的理論。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著重對我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宏觀經濟案例進行分析,以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論思辨能力。第三,啟發(fā)性。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主要用于經濟學以及經濟管理類專業(yè),教師通過角色分工,讓學生身臨其境,以當事人或決策者的身份參與辯論,重演決策過程。這種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極強的針對性,力求引導學生從多學科、多角度進行考察與分析,開闊知識視野。第四,前沿性。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課案例教學在案例組織與設計上體現了前沿性特點。在案例的組織上,既選擇了我國改革開放中宏觀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的重大事件,又吸收了部分國外宏觀經濟的典型事件。在案例教學的編排上,力求選擇一些前沿性的觀點,供學生參考。
參考文獻:
[1][美]朱迪斯•H.舒爾曼.教師教育中的案例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志迎,程瑤.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應用的理論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7,(3).
作者:王金平 單位:廣東金融學院信用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