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思政課案例教學的方法技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思政課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迫切要求改進思政課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如何運用案例教學來提高教學效果,這是思政課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案例教學中案例要有針對性,問題要有層次性,討論要有開放性,結論要有超越性,這是運用好案例教學的方法技巧。
關鍵詞:思政課;案例;問題;討論;結論
案例教學可以運用有趣的案例來吸引學生,通過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通過討論來進一步思考問題,通過教師給出的結論來澄清問題,得到答案,進而讓學生掌握應該學習的知識。這種方法被廣泛的運用到各種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但是為了到達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就要進一步思考案例教學的運用方法。
一、案例要有針對性
案例教學是一種以教學案例為基礎,以學生在課堂內外對真實事件和情景的分析、思辨為重點,以提升學生應用理論創新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目的教學方法。[1]一個好的案例教學應該從一個好的案例開始,好的案例必須具有針對性,既要針對現實問題,針對書本上的理論問題,也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學生的認知特點。案例編寫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前提,教學案例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2]案例應該針對現實問題。好的案例不是憑空想象的,而是來源于實踐,來源于人們的生活。人的認識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這個感性認識就是實踐,就是人們實際的生活。比較貼近實際的案例,比較能夠吸引學生。思政課教學過程不是紙上談兵的過程,要針對現實世界,針對人們的生活,針對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使課堂生動起來,使理論的光芒照耀著實際生活,使實際生活散發著理論的光芒,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如何才能針對現實問題呢?第一,要做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想,細心的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第二,要擴展視野,一個人的生活總是有限的,一個人的經歷總是有限的,我們要從網絡、電視、報紙等傳媒上多看多想,多收集。案例應該針對理論問題。要使案例針對理論問題,首先要吃透理論,吃透理論,就要徹底的理解理論。理論不是憑空產生的,不僅要理解理論的內容,還要深刻反思理論是如何產生的,在什么樣的背景下產生的,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理論等。比如,在講馬克思主義時,就要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問題。要使案例針對理論問題,其次要融會貫通,不僅要吃透本次課所講的理論,還要吃透本門課程的所有內容,使每一次課的內容能夠融會貫通,使本門課程的內容前后聯系起來,從前后內容的聯系上重新審視理論和理解理論,這樣對理論知識的內容才算是真正的掌握。這樣在尋找案例時,才能夠挑選恰當的案例,使案例反映的內容不僅針對某一個的理論知識,還能夠針對所講內容的前后聯系上。案例應該針對學生思想問題。案例要針對學生的思想問題,這一方面要在掌握學生思想的現狀上來挑選案例,使案例能夠吸引學生;另一方面案例的呈現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呈現給學生。一個好的案例不僅能夠針對現實,又針對理論,還能夠吸引學生。案例的選擇決定了案例教學的成敗,合適的案例是成功的案例教學的前提。
二、問題要有層次性
根據案例提出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要掌握層次性。首先時間上的層次性,一個案例都是針對一個具體的理論而設計的,有的問題與本次課所講內容直接相關,有的問題是根據這個案例提出,但是為下次課做準備的。所以在提出問題時,要掌握問題的時間順序。把與本次課直接相關的問題放在前面,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課下思考,與下次課所講內容相關的,要放在后面。其次,提出的問題要從易到難、從感性到理性、從表象到本質。從易到難,讓更多的學生的參與對問題的思考。如果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比較難,有的學生根本無從下手,可能起不到激發學生思考的效果。從感性到理性,逐級深入的剖析,引人入勝,讓學生緊跟教師的思路,這樣教學效果比較好。提出問題時要掌握層次性,還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來設計問題,還要照顧學生的層次。學生基礎比較好的,可以從比較難的問題入手,學生基礎比較差的從比較簡單的問題開始,總之,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
三、討論要有開放性
案例教學中在給學生呈現案例,提出問題之后,就是討論環節。討論的開放性是指討論個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個人觀點得到充分表達,不同觀點相互交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因為每個人經歷和閱歷以及教育背景不相同。在案例教學的討論環節,每個人的個體性得到充分發揮,這包括每個人表達的方式,每個人的觀點都得到充分體現。有的人的觀點比較犀利,有的人的觀點比較溫和,有的人的觀點比較傳統,有的人的觀點比較新穎,有的人的觀點比較膚淺,有的人的觀點比較深刻,有的人的觀點比較個性,有的人的觀點比較隨從大眾,不管什么樣的風格,不管什么樣的思想,都允許學生充分的表達。討論要具備開放性還必須允許不同觀點、不同思想、不同聲音的激烈爭執,相互交鋒,相互碰撞。對于某一個具體的問題,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觀點,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觀點,當出現完全相反的觀點時,持不同觀點的雙方會相互爭執,相互碰撞,在碰撞中產生思想的火花。比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中,當談到人生理想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人的個人理想最重要,有人認為人的社會理想會重要,這時雙方就會相互辯論,相互爭執,相互碰撞。在學生充分的討論、辯論、碰撞的過程中,思想相互交流交鋒,一個思想就會變成兩個思想,大家的思想在這個過程中都得到了豐富和發展,學生之間也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得到加強。在討論中學員共同啟發,互相切磋,進行思維撞擊,加深對案例的理解;討論有助于培養溝通能力、說服他人和學會傾聽的能力等方面的素質。[3]要保證討論的開放性,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鼓勵學生自由的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教師給予鼓勵和支持的情況下,討論的開放性才能得到實現。一個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教師,不可能會組織學生展開激烈的充分的討論。第二,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要及時給予解釋或者提問,讓學生進一步的澄清和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讓其他的學生更加了解該學生的觀點。因為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但尚未形成,學生的觀點有時候自己都沒有清醒深刻的認識,所以教師要及時給予解釋、復述或者提問,經過學生的思考和反思,學生會更加清醒的認識自己的觀點。第三,教師要鼓勵不同思想、不同觀點之間進行直接的碰撞和交鋒,在碰撞和交鋒的過程中,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積極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個環節,不但可以讓學生學習到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論要有超越性
在案例教學中,經過討論環節,就進入總結環節,這個環節就是教師針對討論的情況進行評價、總結、分析,解開討論問題的答案,給予一個科學的結論。結論要具有超越性,即超出本次討論問題的范圍,把結論與下次課所講的知識聯系起來。首先,對討論的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經過大家各抒己見的討論或者針鋒相對的辯論,教師要闡述和補充學生提出的各種意見和結論,[4]給予總結。總結在討論的過程中,一共存在幾種觀點,分別是什么觀點。讓學生對進行過的討論環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從教師的總結中深刻認識所討論的問題。分析不同觀點之間的根本分析,如何理解理解不同觀點之間的分析,如何認識不同的觀點。其次,教師要給出科學的結論。學生討論的問題并不是任意給出的,而是根據書本知識精心設計的,為講解和幫助學生理解以及促進學生思考服務的。學生討論的問題與書本理論是息息相關的。在經過學生的思考和激烈的討論之后,學生對所提出的的問題已經經歷了一番思考,并且也有了對問題答案的求知欲。這時教師給出結論,可以讓學生在得到答案的時候有一種滿足了求知欲的快樂感,讓學生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學到了什么。通過教師給出科學的結論,學生可以把剛才自己的觀點與教師所給出的科學結論作比較,從比較中,學生找到自己的結論與科學結論之間的差別與距離,產生對科學理論和以及科學理論的創造者的敬佩之情,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不懈追求,并在這個學習追求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思考和研究的樂趣,使課堂充滿思辨和快樂。再次,教師要在作結論的過程中指出知識的前后聯系,采用提出問題的形式,把下次課所講的內容與這個問題的結論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知識鏈條,讓學生對知識充滿好奇和渴望。
參考文獻:
[1]郭忠興.案例教學過程優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1):59.
[2]戴艷軍,楊正德.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的經驗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3):49.
[3]陳樹文.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教學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81.
[4]王華榮.以案例教學推動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1,(4):63.
作者:史素花 單位: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