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科護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模式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主要包括準備案例、創設問題,展示案例、啟發思考,組織討論、解決問題,總結歸納、深化提高四個部分。在實施中,案例教學往往存在缺乏高質量的案例資源、教師案例教學能力不夠、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評價模式不合理等問題。應通過建設案例資源庫、提升教師選編案例和運用教學手段方法的能力、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地位、改革教學評價等策略優化案例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案例教學是一種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教學模式,旨在通過引入一些典型案例,讓學生主動地對案例開展思考和分析活動,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實現對學生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1]。經過實踐,案例教學是一種可以提高外科護理教學效果的教學模式。然而,案例教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優化,以便于充分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取得最佳的教學效益。
一、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一)準備案例,創設問題
案例的選編是案例教學最基本的工作[2],也是成功開展案例教學的首要環節。課前,教師精選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案例要真實可靠,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關,突出重難點,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設置的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激發學生興趣、引發思考。
(二)展示案例,啟發思考
課前,教師將準備好的案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仔細閱讀案例明確問題,查閱相關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這一過程主要是學生熟悉、消化案例所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帶著案例問題去探索課本理論知識,同時調動以往相關知識和經驗進行獨立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
(三)組織討論,解決問題
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環節。學生討論的形式主要采用小組討論,可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分組,每組人數不宜過多,每小組規??刂圃?0人以內,每組選一名小組長。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組員各抒己見,充分表達各自的想法和意見。各小組就不同的方案進行分析比較,最終達成共識,并初步形成案例分析報告[3]。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管理整個課堂的紀律并及時了解每小組的討論情況,可適時給予指導。小組討論結束后進行全班交流,每小組由代表講解分析結果,本組其他同學補充完善。每組同學給出的答案會有不同,教師可根據每組答案的不同點引導學生再次進行集體討論,進行思維的碰撞。本環節主要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總結歸納,深化提高
教師要及時總結評價學生討論案例的優缺點,分析案例問題的疑難點,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對學生討論中暴露出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點撥,和學生一起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引導學生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總結出自己在閱讀案例、獨立準備以及討論過程中的感受與收獲,完善案例分析報告,從而實現知識、能力、情感三個層次的提高。
二、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高質量的案例資源
高質量的案例資源是保證有效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目前,我國基本沒有獨立適合外科護理教學的案例教材。教師在教學中選編案例時不了解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基礎,往往憑個人的知識儲備和對各種信息的主觀判斷與整合,設計的問題要么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討論就能完成,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么過于深奧,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外科護理案例的質量參差不齊,高質量的案例更是鳳毛麟角,這種無序的局面不能從根本上保證案例的質量及其特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案例教學的順利實施[4]。
(二)教師案例教學能力不夠
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案例教學駕馭能力和實踐經驗。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組織者和指導者。但在實際的案例教學中,有很多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師生互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權威者”或“旁觀者”,導致案例討論不能深入展開。同時,一些教師的臨床實踐經驗不足,無法有效地對案例的真實性、實用性進行判斷以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三)學生參與度不高
案例教學的特色是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的全面參與。因此,案例教學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需要學生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儲備,同時還需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展開討論、相互交流。中職護理專業學生普遍醫學理論知識不扎實,臨床實踐經驗缺乏,長期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地接受知識,在實際案例教學中往往只有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將案例從自身認識的角度進行剖析,案例討論過程中常常只有少數學生參與,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其他學生成為配角甚至是觀眾,這樣的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教學評價模式不合理
考評引導學習,教學評價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教學評價環節中沒有進行與案例教學相對應的改革和創新,采用的仍然是終結性評價,即結果評價,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標準答案”來評價,在考試中以試卷得分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終結性評價方式注重結果,不重視過程,評價標準單一,無個性化,評價主體消極被動。這容易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三、優化案例教學的策略
(一)建設案例資源庫
教師個人選編案例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應匯集外科護理教師的力量,集思廣益,根據外科護理課程特點建設案例資源庫。建設教學案例資源庫的總體思路是:緊貼大綱,科學管理,逐步完善,經驗共享[5]。建設案例資源庫是一項很繁重的工作,要建設好案例資源庫,首先,學校應通過相應的政策給予大力支持和鼓勵,以確保教師能夠真正投入時間和精力到這項工作中去。其次,教師平時要注重收集整理案例資料并進行設計加工,教師設計案例前仔細研讀外科護理教學大綱和教材,分析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與能力水平,課前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微信、QQ及雨課堂等發送學習資料及任務,及時分析學生反饋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案例。案例資源庫建好后教師要將案例應用于教學中,選取案例時,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選擇典型的案例。
(二)提升教師選編案例和運用教學手段方法的能力
作為案例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對推動案例教學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提高教師選編案例的能力,選編案例的能力主要與教師的實踐經驗有關,學??刹扇 罢堖M來,送出去”的方法,從醫院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對教師進行培訓,分批安排教師到醫院實踐。另一方面,改進案例教學手段和方法,學校要加強建設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鼓勵教師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法,在案例教學中加入視頻、動畫及圖片等,使案例更加生動形象、情境更加逼真。例如,在燒傷病人案例中加入燒傷圖片或將案例制作成燒傷病人就診過程的情景動畫,教學會更形象生動,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地位
案例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參與度是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的保證。首先,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更新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學習的觀念,逐步適應案例教學中主動學習的模式。在開展案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次,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前,教師通過微信、QQ及雨課堂等發送案例,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后在線上交流,初步解決問題,教師查看完成情況,根據反饋的情況調整案例教學設計。這種移動學習、線上交流的方式使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有了初步了解,同時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討論環節,借助現代信息化技術,可通過隨機挑人、搶答及作品上傳展示等實時檢測、評價學生的討論情況,增加了討論的趣味性,促使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到討論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四)改革教學評價模式
案例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不同,需要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案例教學模式注重教學過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模式是形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采用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方法。評價的核心是評價標準。評價標準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案例教學評價的效果[6]。因此,案例教學中應該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分機制,盡量減少主觀性。評價標準應包括學生的課前準備、案例討論中的表現、案例分析報告以及團隊合作等方面,實現對知識、能力及情感三方面進行評價。在外科護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模式,但案例教學對教師、學生的要求提高了,如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優化案例教學,還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地去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鄭智慧.案例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1):150-151.
[2]張松.案例教學的實質、過程與實施策略[J].許昌師專學報,1999,18(4):110-111.
[3]楊海光.案例教學法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實施過程[J].商場現代化,2007,(18):278-279.
[4]呂吉.高師公共教育學案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滁州學院學報,2010,12(6):99-101.
[5]杜淑娟.形成性評價機制下的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25):27-28.
[6]段毅.淺談案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宜春學院學報,2005(s1):227-231.
作者:彭曉艷 單位:成都鐵路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