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現代化》創刊于1986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的教育類學術刊物。本刊旨在憑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高等院校中的優勢地位,網羅全國高教戰線上的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縱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理論主張及其實踐經驗。本刊注重論文的思想性、學術性與創造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注重可操作性。主要發表高等教育研究(含高校教育教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用稿取向是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注重論文的思想性、學術性與創造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尤其注重可操作性和應用參考價值。在我國研究生教育開始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本刊也成功更名、改版、轉型,直接面向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避免了關注領域的分散用力,定位更加精準,同時增加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為第二主辦單位,保證了刊物水準的進一步提高。目前,該刊已被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指定為會刊,在今后的辦刊實踐中,本刊將加強組稿力度,對選題策劃進行細化開發充分發揮主體意識和主體個性,使刊物從選題策劃到組織實施,從文體風格到版式設計,都體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質,形成刊物的特有品牌,致力于成為研究生教育研究領域內國內一流、國際影響的高端學術期刊。讀者對象為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領導、高校管理者、教育科學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師生以及一切關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現用名:《研究生教育研究》。
辦刊宗旨是:憑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高等院校中的優勢地位,網羅全國高教戰線上的理論與實踐工作者,縱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理論主張及其實踐經驗。
高教理論、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發展戰略、高教評估、高校體制改革和學科建設、高校師資隊伍建設、高校管理、教材教學研究。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號,郵編:230026。
一、凡本刊刊登的論文,將統一納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同時通過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維普資訊等網絡媒體傳播。本刊所付稿酬包含著作權使用費及上網服務費,不再另外付酬。若您的作品不愿編入相關數據庫上網,請在來稿中注明。
二、來稿須知
1.作者來稿可通過E-mail寄給本刊編輯部,但同時要寄紙質稿一份。請投稿者在文后寫明詳細聯系地址和聯系電話。
2.本刊主要發表高等教育領域的研究論文,來稿要有新意,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學術價值。凡引用他人觀點、材料等,請在引用部分的最后用上角標“[1]、[2]…”等標注,其出處在文末以參考文獻的形式集中標注,引文序號須與參考文獻序號相對應。
3.來稿一般不要超過8000字。論文題目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題目要能概括文章主旨,且須簡明、具體、確切。
4.作者署名下方要標明工作單位(如,××大學××單位),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
5.正文前要有“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和“文獻標識碼”,并依次排列。
摘要:要求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文字不能與正文雷同,字數一般要求在200字以內。
關鍵詞:要求選用3-5個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中圖分類號:請根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分類方式選定文章類號。
6.首頁地腳附主要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學位、職務、職稱和研究方向。屬于基金項目的論文應標出基金項目,并注明項目名稱和編號。
7.題目、作者單位、姓名、摘要、關鍵詞等要譯成英文,置于“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之下,正文之前。
8.文后參考文獻著錄方式:
(1)期刊:[序號]著者.篇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2)著作:[序號]著者.書名[M].版本(初版不寫).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3)論文集:[序號]析出文獻的著者.篇名[A].原文獻著者.原文獻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序號]著者.題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報紙:[序號]著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6)專利:[序號]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編號[P].公告日期.
(7)電子文獻:[序號]著者.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載體類型].(發表或更新日期).電子文獻網址.
三、本刊審稿周期一般為2個月,請勿一稿多投。凡投稿后3個月內未接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
四、本刊對錄用稿有編輯刪改權,不同意刪改者請在稿件中特別注明。
印度博士生教育的現狀與問題述評
我國研究生教育資源配置策略探討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高校MBA教育滿意度研究
美國博士生流失率與淘汰制度分析
關于新形勢下軍校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分布特征研究
關于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關于提高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思考
二冬精神與大學生職業理想教育
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中醫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探析
地方院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
關于大學生因多門功課“掛科”被開除的思考
教師權力策略:基于師生沖突的案例剖析
構建我國教師教育新課程體系的幾點思考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06JA880064) | 3 |
安徽省高校省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2008jyxm035) | 2 |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XJK06CGD016) | 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08JC880001) | 2 |
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05]168) | 2 |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ZC322006002) | 2 |
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06Z33) | 2 |
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2006]171) | 1 |
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SDYY06039) | 1 |
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基金(2007jyxm142) | 1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11 |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7 |
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6 |
安徽省高校省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 | 5 |
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 | 5 |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 4 |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劃課題 | 4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3 |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 | 3 |
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