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124.00/年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堅持“服務教學,促進科研,推動教改,激勵創新”的辦刊宗旨,注重應用性研究和實踐性教學探討。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職業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高職教育探索、區域經濟研究、專業研究與實踐。
地址:滁州市豐樂大道2188號,郵編:239000。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300個漢字以內,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最好并譯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單位:題目下面均應寫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寫單位名稱(一、二級單位)、所在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不同單位的多位作者應以序號分別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過1萬字,用A4紙打印,正文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文中盡量少用圖表,必須使用時,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置于文尾,參考文獻之前。
10.參考文獻:是對引文作者、作品、出處、版本等情況的說明,文中用序號標出,詳細引文情況按順序排列文尾。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
11.基金資助: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12.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審查。審查通過編輯部會通知您一般雜志社審核時間是1-3個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給你論文代發請詳細看。
淺論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特性
“沖突”與“融合”的辯證關系——淺析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元化現象
高校新聞網建設的原則與對策
人性化:高校德育創新的時代趨向
高校輔導員隊伍年輕化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
對當前高職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與思考
沉默權探析
淺論如何打造誠信經濟主體
配價語法理論引發的有關問題的思考
說回喻——兼談《修辭學辭典》“回喻”條的失誤
論學術知識對散文的滲透
宋代田園詞淺論
無奈的退隱感傷的超脫——晚唐隱逸詩人的生活與創作
簡論京劇人物塑造的表演探求和創新實踐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被評為安徽省高校優秀學報
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
農民素質的提高與職業技術培訓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201310720013) | 8 |
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JG08131) | 5 |
安徽省高校省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20101429) | 3 |
安徽省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建設項目(20101427) | 2 |
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ZYE28) | 2 |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K2013A133) | 2 |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8sk459) | 2 |
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JG08132) | 2 |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AHSK07-08D92) | 2 |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JA13418S) | 1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 33 |
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 | 31 |
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項目 | 20 |
安徽省高校省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 | 12 |
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 | 11 |
安徽高等學校省級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 10 |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 9 |
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 | 8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8 |
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8 |